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漂染清污水再生装置

发布时间:2021-9-24 8:43:18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20.12.23

公开(公告)日2021.03.09

IPC分类号C02F9/14; C02F11/122; C02F103/30

摘要

一种漂染清污水的再生系统,属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是将漂染车间的清污水和浓污水分别排放中的清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后,使得大量的清污水得到完全的再生利用,节约了大量的水之源消耗,同时也为企业节省了自来水费用。本发明由物化沉淀单元、活性污泥处理单元、初步澄清单元、砂滤单元和深度净化单元构成,每一个单元均由对应的功能池、泵、槽以及对应功能的机具连接,各个池、泵、槽和对应的机具按顺序连接成串联的单向联通结构,物化沉淀单元还包含有刮渣机,活性污泥处理单元和初步澄清单元还包含有泥浆泵,系统还包含有污泥滤干单元,污泥滤干单元中包含有集泥池,集泥池通过管道连接刮渣机和泥浆泵。

1631842728.jpg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漂染清污水的再生系统,其特征是:由物化沉淀单元、活性污泥处理单元、初步澄清单元、砂滤单元和深度净化单元构成,每一个单元均由对应的功能池、泵、槽以及对应功能的机具连接,各个池、泵、槽和对应的机具按顺序连接成串联的单向联通结构,物化沉淀单元还包含有刮渣机,活性污泥处理单元和初步澄清单元还包含有泥浆泵,系统还包含有污泥滤干单元,污泥滤干单元中包含有集泥池,集泥池通过管道连接刮渣机和泥浆泵,本系统的运行程序包括:

1)、物化沉淀单元:物化沉淀处理单元由清污水池、混凝池和气浮池构成,清污水池为漂染车间将浅色污水和浓色污水分开排放的浅色污水蓄存池,由泵将清污水池的清污水抽入到混凝池完成水的匀质后,采样试验以确定混凝剂和絮凝剂的投放比例,然后按重量百分比加入7~9%的混凝剂和0.05~0.15%的絮凝剂到添加池,经40~50min停留时间后,混凝池的水自流到气浮池,由溶气泵抽取部分气浮池出水口处的水进入溶气罐并打入空气使水和空气融合,溶气水进入气浮池通过释放器释放出微小气泡,经40~50min的混凝后,水中的污物絮凝成半固体泡沫状漂浮在池面,再由刮渣机将漂浮物刮出排入集泥池,实现初步的固液分离;

2)、活性污泥处理单元:活性污泥处理为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是按间歇曝气方式来运行的活性污泥污水处理技术,包括SBR池和集水池;将在气浮池实现初步固液分离后的初级净化原水由泵排入SBR池,SBR池在进水的过程中进行厌氧搅拌直至达到既定水量后,停止进水和厌氧搅拌,再进行4小时的好氧曝气进一步祛除水中的污染物,曝气结束后静置沉淀2小时后滗水,上层的清水经滗水器流入集水池,滗水完成后SBR池底部的污泥由泥浆泵排入集泥池;

3)、初步澄清单元:初步澄清单元由澄清池完成,由泵将集水池的水抽至澄清池,澄清池为水力循环澄清池的结构,进入澄清池的原水经化验确定混凝剂和絮凝剂的添加量后,按重量百分比加入1.5~2%的混凝剂和0.05~0.1%的絮凝剂,加了混凝剂和絮凝剂的原水从进水管道进入喷嘴并高速喷入喉管,在喉管的喇叭口周围形成真空,吸入泥渣并经过泥渣与原水的迅速混合后,进入渐扩管形的第一反应室,以及第二反应室中进行混凝处理,水流从第二反应室进入分离室,由于断面积的突然扩大,流速降低,泥渣沉淀下来被吸入喉管并被排至集泥池,清水上升从集水槽流出进入下一单元;

4)、砂滤单元:砂滤单元由砂滤池完成,砂滤池为无阀滤池的结构,其过滤层由鹅卵石和包括1~2mm、2~4 mm、4~8 mm三种规格的石英砂组成,砂滤池的滤速为8米/小时,强制反冲滤速14米/小时;

5)、深度净化单元:深度净化单元包括过渡水池、锰砂滤池、中间水池、袋式过滤器、水质软化器和再生水池,由砂滤池滤出的初步净化水流入过度水池集中,然后由泵将过渡水池的水抽入锰砂滤池,锰砂滤池为无阀滤池的结构,其过滤层包括底部铺垫有10~20mm和20~40mm两种规格的鹅卵石和鹅卵石上面的1~2mm、2~4 mm、4~8 mm三种规格的天然锰砂,滤速为8米/小时,强制反冲滤速14米/小时,初步净化水经锰砂滤池祛除铁离子之后被排入中间水池,然后由泵将中间水池的水抽至多孔袋式过滤器,再经水质软化器到再生水池蓄存,再生水池的水即为漂染车间代替自来水使用的再生回用水;

6)、污泥滤干单元:污泥滤干单元包括集泥池和压泥机,集泥池为收集并蓄存气浮产生的浮渣、生化池剩余的污泥和澄清池排出的污泥,压泥机为板框压滤机的结构,集泥池由管道连接压泥机,集泥池的污泥由柱塞泵经管道高压输送给压泥机,由压泥机将泥浆中的大部分水排出成半固体状泥块,排出的水被引流到清污水池,泥块委托有资质的受托方作无害化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漂染清污水的再生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混凝剂采用的是聚合氯化铝,絮凝剂采用的是聚丙烯酰胺。

说明书

一种漂染清污水的再生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再生系统,特别涉及一种漂染清污水的再生系统,属漂染机械控制电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漂染在针纺织物织造行业里的地位不可低估,它赋予了纤维织物的色彩和手感。漂染企业处于纺织企业的下游,纺织企业将纤维织造成织物后,由漂染企业进行染色和整理。对纤维织物进行染色的过程中要产生很多的废水,这些废水都要经过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现在有条件的漂染企业为了节约能源,对这些废水都进行自行处理达标后回收利用。但是,现在对于漂染污水的处理,在经过SBR池的厌氧搅拌、富氧曝气后再经过澄清、过滤后只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而达不到完全可以引入车间再利用的标准。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漂染厂大量漂染污水得不到安全再生利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一种漂染清污水的再生系统。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漂染清污水的再生系统,由物化沉淀单元、活性污泥处理单元、初步澄清单元、砂滤单元和深度净化单元构成,每一个单元均由对应的功能池、泵、槽以及对应功能的机具连接,各个池、泵、槽和对应的机具按顺序连接成串联的单向联通结构,物化沉淀单元还包含有刮渣机,活性污泥处理单元和初步澄清单元还包含有泥浆泵,系统还包含有污泥滤干单元,污泥滤干单元中包含有集泥池,集泥池通过管道连接刮渣机和泥浆泵,本系统的运行程序包括:

1)、物化沉淀单元:物化沉淀处理单元由清污水池、混凝池和气浮池构成,清污水池为漂染车间将浅色污水和浓色污水分开排放的浅色污水蓄存池,由泵将清污水池的清污水抽入到混凝池完成水的匀质后,采样试验以确定混凝剂和絮凝剂的投放比例,然后按重量百分比加入7~9%的混凝剂和0.05~0.15%的絮凝剂到添加池,经40~50min停留时间后,混凝池的水自流到气浮池,由溶气泵抽取部分气浮池出水口处的水进入溶气罐并打入空气使水和空气融合,溶气水进入气浮池通过释放器释放出微小气泡,经40~50min的混凝后,水中的污物絮凝成半固体泡沫状漂浮在池面,再由刮渣机将漂浮物刮出排入集泥池,实现初步的固液分离;

2)、活性污泥处理单元:活性污泥处理为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是按间歇曝气方式来运行的活性污泥污水处理技术,包括SBR池和集水池;将在气浮池实现初步固液分离后的初级净化原水由泵排入SBR池,SBR池在进水的过程中进行厌氧搅拌直至达到既定水量后,停止进水和厌氧搅拌,再进行4小时的好氧曝气进一步祛除水中的污染物,曝气结束后静置沉淀2小时后滗水,上层的清水经滗水器流入集水池,滗水完成后SBR池底部的污泥由泥浆泵排入集泥池;

3)、初步澄清单元:初步澄清单元由澄清池完成,由泵将集水池的水抽至澄清池,澄清池为水力循环澄清池的结构,进入澄清池的原水经化验确定混凝剂和絮凝剂的添加量后,按重量百分比加入1.5~2%的混凝剂和0.05~0.1%的絮凝剂,加了混凝剂和絮凝剂的原水从进水管道进入喷嘴并高速喷入喉管,在喉管的喇叭口周围形成真空,吸入泥渣并经过泥渣与原水的迅速混合后,进入渐扩管形的第一反应室,以及第二反应室中进行混凝处理,水流从第二反应室进入分离室,由于断面积的突然扩大,流速降低,泥渣沉淀下来被吸入喉管并被排至集泥池,清水上升从集水槽流出进入下一单元;

4)、砂滤单元:砂滤单元由砂滤池完成,砂滤池为无阀滤池的结构,其过滤层由鹅卵石和包括1~2mm、2~4 mm、4~8 mm三种规格的石英砂组成,砂滤池的滤速为8米/小时,强制反冲滤速14米/小时;

5)、深度净化单元:深度净化单元包括过渡水池、锰砂滤池、中间水池、袋式过滤器、水质软化器和再生水池,由砂滤池滤出的初步净化水流入过度水池集中,然后由泵将过渡水池的水抽入锰砂滤池,锰砂滤池为无阀滤池的结构,其过滤层包括底部铺垫有10~20mm和20~40mm两种规格的鹅卵石和鹅卵石上面的1~2mm、2~4 mm、4~8 mm三种规格的天然锰砂,滤速为8米/小时,强制反冲滤速14米/小时,初步净化水经锰砂滤池祛除铁离子之后被排入中间水池,然后由泵将中间水池的水抽至多孔袋式过滤器,再经水质软化器到再生水池蓄存,再生水池的水即为漂染车间代替自来水使用的再生回用水;

6)、污泥滤干单元:污泥滤干单元包括集泥池和压泥机,集泥池为收集并蓄存气浮产生的浮渣、生化池剩余的污泥和澄清池排出的污泥,压泥机为板框压滤机的结构,集泥池由管道连接压泥机,集泥池的污泥由柱塞泵经管道高压输送给压泥机,由压泥机将泥浆中的大部分水排出成半固体状泥块,排出的水被引流到清污水池,泥块委托有资质的受托方作无害化处理。

混凝剂采用的是聚合氯化铝,絮凝剂采用的是聚丙烯酰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是将漂染车间分别排放的清污水和浓污水中的清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后,使得大量的清污水得到完全的再生利用,节约了大量的水之源消耗,同时也为企业节省了自来水费用,既有重大的社会效益和明显的企业经济效益,是一项利国利企的重要技术突破。

(发明人:洪再源)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