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高新污水、污泥过滤设备

发布时间:2023-6-29 9:08:43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公布日:2022.08.30

申请日:2022.06.01

分类号:B01D33/073(2006.01)I

摘要

本申请涉及污水、污泥净化处理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水、污泥过滤装置,包括:容置筒,内设有柱状的容腔;进污管,固定于所述容置筒,沿所述容腔切向与所述容腔连通;格栅筒,沿垂直于所述容腔的轴线方向,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容置筒内;抽污管,固定于所述容置筒,沿所述容腔的轴线方向连通于所述容腔,所述抽污管延伸至容腔内一端贴合于所述格栅筒周面。本申请具有减少污水、污泥处理过程中管路堵塞的可能性的效果。

1.jpg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水、污泥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容置筒(1),内设有柱状的容腔(11);进污管(2),固定于所述容置筒(1),沿所述容腔(11)切向与所述容腔(11)连通;格栅筒(13),沿垂直于所述容腔(11)的轴线方向,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容置筒(1)内;抽污管(3),固定于所述容置筒(1),沿所述容腔(11)的轴线方向连通于所述容腔(11),所述抽污管(3)延伸至容腔(11)内一端贴合于所述格栅筒(13)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污泥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腔(11)内固定有多根限位杆(12),所述限位板沿所述格栅筒(13)的轴线方向设置;多根限位杆(12)环绕所述格栅筒(13)排布,用于支撑格栅筒(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污泥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腔(11)轴线竖直设置;污水、污泥过滤装置还包括:排污管(4),固定于所述容置筒(1)下侧,连通于所述容腔(11);控制阀(41),固定于所述排污管(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污泥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筒(1)对应格栅筒(13)的一端设置有检修门(15),用于取放格栅筒(1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污水、污泥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推板(5),可活动的设置于所述容腔(11)内,用于抵接所述格栅筒(13)远离检修门(15)的一端;推动部件,设置于容置筒(1),用于推动推板(5)沿格栅筒(13)的轴线方向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污水、污泥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部件包括:柔性带(61),部分沿所述容置筒(1)的周面滑移连接于所述容置筒(1),其余部分固定于推板(5)且能够沿格栅筒(13)轴线方向运动;多个定形块(62),沿所述柔性带(61)的长度方向首尾相接的固定于所述柔性带(61)的一侧,所述定形块(62)限制所述柔性带(61)仅能趋向未设置有定形块(62)的一侧弯折,且所述柔性带(61)处于直线状态下时,相邻所述定形块(62)端面相互抵接;驱动机构(7),设置于所述容置筒(1),用于推动所述柔性带(61)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污水、污泥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定形块(62)的端部均设置有能够相互吸附的磁吸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污水、污泥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带(61)设置两根,两根柔性带(61)对称设置于所述容置筒(1)轴线方向两侧,两所述柔性带(61)部分均固定于所述推板(5),且所述柔性带(61)的其余部分均沿所述容置筒(1)的周向活动连接于所述容置筒(1)周面。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污水、污泥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7)包括:齿条(71),固定于所述柔性带(61)的长度方向一侧;齿轮(72),转动设置于容置筒(1),且啮合于所述齿条(71);驱动件(74),固定于所述容置筒(1),用于驱动所述齿轮(72)转动。

发明内容

为了减少污水、污泥处理过程中管路堵塞的可能性,本申请提供一种污水、污泥过滤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污水、污泥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污水、污泥过滤装置,包括:容置筒,内设有柱状的容腔;进污管,固定于所述容置筒,沿所述容腔切向与所述容腔连通;格栅筒,沿垂直于所述容腔的轴线方向,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容置筒内;抽污管,固定于所述容置筒,沿所述容腔的轴线方向连通于所述容腔,所述抽污管延伸至容腔内一端贴合于所述格栅筒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污水、污泥处理时,污水、污泥首先通过进污管进入至容腔筒的容腔内,由于进污管切向连通于容腔,因此污水、污泥进入容腔内时,将沿容腔内壁进行旋转,从而实现污水、污泥在容腔内产生回旋,同时通过抽污管连接外界抽吸泵,即可实现将污水、污泥从容腔内向上抽吸出容置筒,而污水、污泥在容腔内回旋流动过程中,格栅筒将随污水、污泥的流动不断的旋转,再配合格栅筒的格栅设置,以及抽污管的延伸至容腔的一端贴合于格栅筒周面,因此,污水、污泥被抽污管从容置筒内抽出时,污水、污泥中存在的纸巾、毛发,塑料、纱布等异物将被旋转的格栅筒阻隔,从而实现对污水、污泥中异物的清理,减少了后续处理过程中管路被堵塞的可能性。

可选的,所述容腔内固定有多根限位杆,所述限位板沿所述格栅筒的轴线方向设置;多根限位杆环绕所述格栅筒排布,用于支撑格栅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的多根限位杆可以实现,格栅筒在容腔内的支撑以及格栅筒在容腔内的旋转。

可选的,所述容腔轴线竖直设置。

所述污水、污泥过滤装置还包括:排污管,固定于所述容置筒下侧,连通于所述容腔;控制阀,固定于所述排污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工作一段时候后,可以开启控制阀,将容腔内的污水、污泥从控制阀快速的排出,以便于容腔的内部清洁。

可选的,所述容置筒对应格栅筒的一端设置有检修门,用于取放格栅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完成一段时间的工作后,可以打开检修门,将格栅筒方便的取出进行清洁,然后重新安装。

可选的,污水、污泥过滤装置还包括:推板,可活动的设置于所述容腔内,用于抵接所述格栅筒远离检修门的一端;推动部件,设置于容置筒,用于推动推板沿格栅筒的轴线方向运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将格栅筒从容腔内取出时,可以通过推动部件推动推板沿格栅筒的轴线方向运动,从而将积满异物的格栅筒从容腔内取出。

可选的,所述推动部件包括:柔性带,部分沿所述容置筒的周面滑移连接于所述容置筒,其余部分固定于推板且能够沿格栅筒轴线方向运动;多个定形块,沿所述柔性带的长度方向首尾相接的固定于所述柔性带的一侧,所述定形块限制所述柔性带仅能趋向未设置有定形块的一侧弯折,且所述柔性带处于直线状态下时,相邻所述定形块端面相互抵接;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容置筒,用于推动所述柔性带运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进行取出格栅筒时,打开检修门,通过驱动机构带动柔性带趋向推板方向移动,柔性带滑移于容置筒周壁的部分趋向推板方向运动,顶推柔性带与推板固定的方向沿格栅筒的轴线方向运动,在此过程中,柔性带一侧的定形块随柔性带弯折的状态运动至柔性带与隔板筒轴线方向相同的直线状态,相邻的定形块端面相互抵接,从而实现柔性带的长度方向与格栅筒轴线方向相同的部分形成硬质的推动件,进而可以推动推板沿格栅筒的轴线方向运动,如此即可实现将格栅筒从检修门处推出。

可选的,相邻所述定形块的端部均设置有能够相互吸附的磁吸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的磁吸面能够使两定形块相互抵接时,定形块的端面接触紧密,避免定形块之间歪斜。

可选的,所述柔性带设置两根,两根柔性带对称设置于所述容置筒轴线方向两侧,两所述柔性带部分均固定于所述推板,且所述柔性带的其余部分均沿所述容置筒的周向活动连接于所述容置筒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两柔性条对称设置于容置筒相对周面,有效的减少了推动部件的空间占用体积,并提高了柔性条推动推板运动时的稳定。

可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齿条,固定于所述柔性带的长度方向一侧;齿轮,转动设置于容置筒,且啮合于所述齿条;驱动件,固定于所述容置筒,用于驱动所述齿轮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时,驱动件带动齿轮转动,通过齿轮与齿条的相互啮合,即可带动柔性带沿其长度方向运动,从而实现推板的运动,完成格栅筒的推出。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污水、污泥处理时,污水、污泥首先通过进污管进入至容腔筒的容腔内,由于进污管切向连通于容腔,因此污水、污泥进入容腔内时,将沿容腔内壁进行旋转,从而实现污水、污泥在容腔内产生回旋,同时通过抽污管连接外界抽吸泵,即可实现将污水、污泥从容腔内向上抽吸出容置筒,而污水、污泥在容腔内回旋流动过程中,格栅筒将随污水、污泥的流动不断的旋转,再配合格栅筒的格栅设置,以及抽污管的延伸至容腔的一端贴合于格栅筒周面,因此,污水、污泥被抽污管从容置筒内抽出时,污水、污泥中存在的纸巾、毛发,塑料、纱布等异物将被旋转的格栅筒阻隔,从而实现对污水、污泥中异物的清理,减少了后续处理过程中管路被堵塞的可能性。

(发明人:王福浩;曹乃成;曹大泉;曹源;霍宏宇;丁鑫;荆玉姝)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