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高新河道污水治理植物浮床

发布时间:2024-5-24 9:48:10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公布日:2023.11.24

申请日:2023.10.25

分类号:C02F3/32(2023.01)I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河道污水治理植物浮床,涉及污水治理技术领域。针对的河道内的污水和浮床几乎处于静止状态和根系容易缠绕的技术缺陷。一种河道污水治理植物浮床,包括有对称分布的床体,对称分布的所述床体均开有间隔分布的圆孔,圆孔用于放置进行污水治理的植株盆栽,对称分布的所述床体之间固接有伸缩杆,对称分布的床体之间固接有电动推杆,床体固接有太阳能板,太阳能板与电动推杆电性连接。本发明利用太阳能板为电动推杆蓄电,使得电动推杆不断伸缩,实现床体不断地自动来回移动,使得床体带动植物来回移动,同时也能一定程度地搅动污水,使得整个污水治理处于动态的环境中,极大地增强了污水治理效果。

1.jpg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河道污水治理植物浮床,其特征是:包括有对称分布的床体(1),对称分布的所述床体(1)均开有间隔分布的圆孔,圆孔用于放置进行污水治理的植株盆栽,对称分布的所述床体(1)之间固接有伸缩杆(2),对称分布的床体(1)之间固接有电动推杆(3),床体(1)固接有太阳能板(4),太阳能板(4)与电动推杆(3)电性连接,所述床体(1)设有用于上下梳理相邻植株之间缠绕根系的梳理组件,所述梳理组件包括有交叉分布的移动杆(11),交叉分布的所述移动杆(11)分别固接于对称分布的所述床体(1),所述移动杆(11)固接有第一拨杆(12),所述床体(1)下部固接有对称分布的导向杆(13),对称分布的所述导向杆(13)上滑动连接有梳理板(14),所述梳理板(14)开有间隔分布的圆孔,所述梳理板(14)的圆孔与所述床体(1)的圆孔对应,所述梳理板(14)与所述导向杆(13)之间固接有第一弹簧(15),所述梳理板(14)靠近所述第一拨杆(12)的一侧固接有楔形架(16),所述楔形架(16)与相邻的所述第一拨杆(12)配合;所述楔形架(16)由一个U型杆和一个三角块构成,所述楔形架(16)的三角块与相邻的所述第一拨杆(12)接触;所述梳理板(14)圆孔的直径不小于所述床体(1)圆孔的直径;还包括有安装板(17),所述安装板(17)固接于所述床体(1),所述安装板(17)固接有肥料罐(18),所述肥料罐(18)镜像分布,镜像分布的所述肥料罐(18)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接有挤压囊(19),相邻的所述挤压囊(19)挤压配合,所述肥料罐(18)顶部固接有第一单向阀(20),镜像分布的所述肥料罐(18)相互远离的一侧均连通有矩形管(21),所述矩形管(21)靠近相邻所述肥料罐(18)的一侧固接有第二单向阀(22),所述矩形管(21)连通有周向阵列的喷头(23);所述肥料罐(18)朝所述矩形管(21)一侧倾斜;还包括有滑动架(24),所述滑动架(24)滑动连接于一侧的所述安装板(17),所述滑动架(24)固接有用于阻止所述挤压囊(19)相互靠近的横板(25),所述滑动架(24)与一侧的所述安装板(17)之间固接有第二弹簧(26),所述滑动架(24)靠近同侧相邻所述矩形管(21)的一侧固接有接液盒(27),所述接液盒(27)位于相邻所述喷头(23)的下方。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污水治理植物浮床,其特征是:还包括有对称分布的滑杆(28),对称分布的所述滑杆(28)分别滑动连接于对称分布的所述床体(1)相互远离的一侧,所述滑杆(28)与所述床体(1)之间固接有弹性件,所述滑杆(28)固接有齿条(29),对称分布的所述床体(1)下部相互远离的一侧转动连接用于搅动水体的循环扇(30),所述循环扇(30)固接有齿轮(31),所述齿轮(31)与相邻的所述齿条(29)啮合,所述齿条(29)固接有导向板(32)。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河道污水治理植物浮床,其特征是:移动杆(11)的外侧设置为弯折状,且弯折角度大于九十度,一侧所述床体(1)的所述移动杆(11)弯折处与另一侧所述床体(1)的所述导向板(32)限位配合。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河道污水治理植物浮床,其特征是:还包括有固定板(33),所述固定板(33)固接于所述床体(1),所述固定板(33)转动连接有均匀间隔分布的转杆(34),所述转杆(34)靠近相邻所述循环扇(30)的一端固接有摆动板(35),均匀间隔分布的所述转杆(34)之间通过传动组件进行传动,所述移动杆(11)固接有拨板(36),靠近所述拨板(36)一侧的所述转杆(34)固接有第二拨杆(37),所述第二拨杆(37)与相邻的所述拨板(36)配合,靠近所述第二拨杆(37)的所述转杆(34)绕有扭簧,扭簧两端分别与相邻的所述固定板(33)和所述摆动板(35)固接。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河道污水治理植物浮床,其特征是:还包括有抽水筒(38),所述抽水筒(38)固接于一侧的所述床体(1),所述抽水筒(38)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杆(39),所述活塞杆(39)与另一侧的所述床体(1)固接,所述抽水筒(38)连通有进水管(40)和出水管(41),所述出水管(41)设置分支管,所述出水管(41)的出口位于所述床体(1)上方,所述进水管(40)和所述出水管(41)分别固接有第三单向阀(42)和第四单向阀(43)。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河道污水治理植物浮床,其特征是:所述出水管(41)的分支管数量与所述床体(1)的数量相同。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河道内的污水和浮床几乎处于静止状态和根系容易缠绕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动态的且具有根系梳理功能的河道污水治理植物浮床。

一种河道污水治理植物浮床,包括有对称分布的床体,对称分布的所述床体均开有间隔分布的圆孔,圆孔用于放置进行污水治理的植株盆栽,对称分布的所述床体之间固接有伸缩杆,对称分布的床体之间固接有电动推杆,床体固接有太阳能板,太阳能板与电动推杆电性连接,所述床体设有用于上下梳理相邻植株之间缠绕根系的梳理组件,所述梳理组件包括有交叉分布的移动杆,交叉分布的所述移动杆分别固接于对称分布的所述床体,所述移动杆固接有第一拨杆,所述床体下部固接有对称分布的导向杆,对称分布的所述导向杆之间滑动连接有梳理板,所述梳理板开有间隔分布的圆孔,所述梳理板的圆孔与所述床体的圆孔对应,所述梳理板与所述导向杆之间固接有第一弹簧,所述梳理板靠近所述第一拨杆的一侧固接有楔形架,所述楔形架与相邻的所述第一拨杆配合。

进一步说明,所述梳理板圆孔的直径不小于所述床体圆孔的直径。

进一步说明,还包括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固接于所述床体,所述安装板固接有肥料罐,所述肥料罐镜像分布,镜像分布的所述肥料罐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接有挤压囊,相邻的所述挤压囊挤压配合,所述肥料罐顶部固接有第一单向阀,镜像分布的所述肥料罐相互远离的一侧均连通有矩形管,所述矩形管靠近相邻所述肥料罐的一侧固接有第二单向阀,所述矩形管连通有周向阵列的喷头。

进一步说明,所述肥料罐朝所述矩形管一侧倾斜。

进一步说明,还包括有滑动架,所述滑动架滑动连接于一侧的所述安装板,所述滑动架固接有用于阻止所述挤压囊相互靠近的横板,所述滑动架与一侧的所述安装板之间固接有第二弹簧,所述滑动架靠近同侧相邻所述矩形管的一侧固接有接液盒,所述接液盒位于相邻所述喷头的下方。

进一步说明,还包括有对称分布的滑杆,对称分布的所述滑杆分别滑动连接于对称分布的所述床体相互远离的一侧,所述滑杆与所述床体之间固接有弹性件,所述滑杆固接有齿条,对称分布的所述床体下部相互远离的一侧转动连接用于搅动水体的循环扇,所述循环扇固接有齿轮,所述齿轮与相邻的所述齿条啮合,所述齿条固接有导向板,移动杆的外侧设置为弯折状,且弯折角度大于九十度,一侧所述床体的所述移动杆与另一侧所述床体的所述导向板配合。

进一步说明,移动杆的外侧设置为弯折状,且弯折角度大于九十度,一侧所述床体的所述移动杆弯折处与另一侧所述床体的所述导向板限位配合。

进一步说明,还包括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接于所述床体,所述固定板转动连接有均匀间隔分布的转杆,所述转杆靠近相邻所述循环扇的一端固接有摆动板,均匀间隔分布的所述转杆之间通过传动组件进行传动,所述移动杆固接有拨板,靠近所述拨板一侧的所述转杆固接有第二拨杆,所述第二拨杆与相邻的所述拨板配合,靠近所述第二拨杆的所述转杆绕有扭簧,扭簧两端分别与相邻的所述固定板和所述摆动板固接。

进一步说明,还包括有抽水筒,所述抽水筒固接于一侧的所述床体,所述抽水筒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与另一侧的所述床体固接,所述抽水筒连通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设置分支管,所述出水管的出口位于所述床体上方,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分别固接有第三单向阀和第四单向阀。

进一步说明,所述出水管的分支管数量与所述床体的数量相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利用太阳能板为电动推杆蓄电,使得电动推杆不断伸缩,实现床体不断地自动来回移动,使得床体带动植物来回移动,同时也能一定程度地搅动污水,使得整个污水治理处于动态的环境中,极大地增强了污水治理效果。

2、本发明通过床体不断来回移动驱动梳理板不断上下移动,达到梳理板上下梳理分开相邻植物相互缠绕根系的效果,减少根系缠绕带来的负面影响。

3、本发明通过床体不断来回移动,使得适量的液态肥间歇性喷洒到植物上,达到及时为植物补充营养的效果,防止植物营养不良而枯萎的现象。

4、本发明通过横板上下移动能够自动控制何时开始喷肥和何时停止喷肥,既避免喷肥过多造成植物的营养过剩,又避免喷肥不及时造成植物的营养不良。

5、本发明通过循环扇来回循环转动和摆动板不断来回摆动,本植物浮床附近的水体流动起来,进一步实现动态进行污水治理。

6、本发明通过床体不断来回移动,使得植物浮床附近被净化的水被间歇性压入床体,使得植物上部根茎也能够容易地吸收水分,防止因光照较强导致植物上部根茎暴晒缺水的情形。

(发明人:吕军;刘洪超;邵文彬;邵世光;田浩然;孟凡傲;张蕾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