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行业资料 >> 正文

常州市2013年环保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13-4-3 10:01:58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2013年我市环保工作将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生态文明为总抓手,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环保指标为总目标,以保障环境安全为总前提,加快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加速创新驱动,力推转型升级,满足民生之需,更加积极地为广大市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努力建设美丽常州。

  (一)主要目标

  1.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建设。贯彻落实全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加快开展全市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建设,着力推进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六大工程。

  2.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环保指标达标。根据市统一部署,制订实施达标方案,确保完成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年度环保指标和任务。

  3.污染减排。确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4项主要污染物年度减排任务。

  4.水环境整治。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确保完成全市太湖水污染治理年度目标:全市3条入太湖河道水质有所改善,确保达到考核目标要求;竺山湖、滆湖水质有所改善,确保不发生大面积湖泛;全市河道国家、省、市考核断面水质稳定改善,达标率满足相关考核要求。全面巩固提升全市141条已整治河道的整治成果,重点保障花博会和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水环境质量。

  5.蓝天工程。完成省“蓝天工程”计划目标任务,完成《2011-2013年常州市“蓝天工程”三年行动计划》规定的目标任务。对照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达标率有所提高,PM10等指标浓度有所下降。

  6.科学监管。将2013年确定为市环保系统的“科学监管深化年”和“作风建设年”,在全系统深化“环保3218在行动”,积极探索,进一步创新、完善各项举措,务求形成机制、协同推进,建立环境质量预警体系,有效地降低各种环境风险;突破瓶颈,提高管理和服务效能、彰显生态文明的亮点;举全局之力完善提升环保直通车服务品牌,着力推进2个党建组织创新工作平台建设,扎实建设勤廉高效环保队伍。

  (二)重点任务

  1.加快推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建设。建成一批生态文明示范项目,优化全市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初步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共同建设生态文明的良好格局。

  (1)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落实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方案,编制新增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方案;严守“生态红线”,控制生态空间开发强度,加强生态空间管制,确保受保护地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0%以上;深入实施规划和项目环评制度,在市政、交通等各方面和地铁等重大项目建设中贯穿生态文明理念,坚持在开发和建设中保护生态、建设生态文明;加大生态修复力度,开展关闭露采矿山环境治理和关闭企业污染场地修复;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推进生态示范创建。

  (2)探索建设生态文明制度。建立体现我市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和奖惩机制。配合组织人社等部门,增加生态文明在考核评价中的权重,把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和干部考核全过程。因地制宜、探索建立规范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完善环境应急处理和环境执法长效管理机制。探索生态文明建设市场化机制,加大环保投入,进一步完善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

  (3)大力构建生态文明的良好格局。一是推进绿色政府建设。以环保月度点评制为龙头,细化落实各项配套制度;大力推行政府绿色采购、绿色办公和绿色出行。二是引领倒逼企业完善环境行为。进一步推广、完善对排污企业环境监管的各项“人防”和“技防”措施,高标准开展突出环境问题集中整治等专项行动,依法从严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同时服务企业做好污染防治;用好各项经济、法律、科技等手段来引领、倒逼企业完善环境行为,实施清洁生产。三是创新公众参与机制。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大宣讲、大宣传和大参与。开展好生态文明建设形势报告和政策辅导,在各类媒体开设专栏,并通过政务微博等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广泛宣传,深入学校、企业和社区开展生态文明知识教育,制订实施《常州市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办法》,定期发布环境信息,进一步完善义务环保监督员制度,推行生态保护有奖举报,拓宽和畅通公众参与渠道,增强市民生态文明意识,倡导“绿色消费”,更好发挥企业协会及民间环保机构的力量倡导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践行低碳生活。

  2.紧抓污染减排,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确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4项主要污染物年度减排任务。发挥环保审批“门槛”作用,制订实施更加严格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市场准入准则,从严控制“两高一资”项目。完成国电常州发电有限公司脱硝工程等一批工业减排工程。配合有关部门完成45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综合治理工作。组织开展重点企业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助推全市环保产业培育,全面完成全市环保产业的调查。深入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创建,积极引导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建设。

  3.加快推进清水蓝天宜居工程

  (1)大力推进河湖清澈。一是确保完成全市太湖水污染治理年度目标:全市3条入太湖河道水质有所改善,确保达到考核目标要求;竺山湖、滆湖水质有所改善,确保不发生大面积湖泛;全市河道国家、省、市考核断面水质稳定改善,达标率满足相关考核要求。二是在巩固市区河道“不黑不臭”整治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控源截污等源头管理和生态化改造措施,提升河道的生态与景观功能。全面巩固完善全市141条已整治河道的整治成果,对部分河道实施补充截污及生态修复工程,加强对断头河(浜)的整治;编制实施相关方案,保障花博会和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水环境质量。对与老百姓人居环境和城市形象密切相关的重点河道,如老运河、“三河”(关河、北塘河和东支河)和市区主要公园水体深入推进生态化改造,使市民明显感受到水质的提升。三是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完善预警体系,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2)大力推进空气清新。一是完成省“蓝天工程”计划目标任务,完成《2011-2013年常州市“蓝天工程”三年行动计划》规定的目标任务。对照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达标率有所提高,PM2.5和PM10等指标浓度有所下降。二是市区“禁燃区”面积扩大至230平方公里。完成该区域范围内锅炉清洁能源改造,推进锅炉烟尘治理,同时,该范围内新建三产项目全部使用清洁能源;懒汉炉拆除范围扩大至149平方公里。推进火电企业按期完成提标改造。结合我市大气排放清单调查情况,开展挥发性有机物废气整治。三是全面整治工地、道路、堆场、裸地扬尘,推进绿色工地创建。与交管部门联动,加强机动车尾气检测,提高新车环保标志发放率,完善机动车尾气在线监控系统,加大黄标车淘汰力度和秸秆禁烧执法力度。

  (3)大力推进环境宜居。一是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组织对金坛培丰化工区、盐化工区、溧阳重点水泥生产企业、武进奔牛港区域、牛塘镇区、新北区滨江化工园区等重点区域及行业开展环境专项整治,解决一批突出环境信访问题,让居民明显感觉到居住环境质量的改善。对涉及民生的重大政策和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项目建设工程进行风险评估,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因环境问题引发的社会不稳定因素。深入实施“大接访”、领导包案和重点环境信访挂牌督办制度,努力解决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维护群众环境权益,实现环境信访“一控两降两提高”工作目标:即控制全市环境信访总量,压降越级、重复信访量,不断提高结案率和满意率。二是积极防治其他污染。推进噪声污染防治。加强核与辐射监管。强化固废危废规范化管理。推进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严格化学品环境管理。

  4.着力深化实施科学监管

  在全系统深入开展“环保3218在行动”,积极探索,进一步创新、完善各项举措,提高管理和服务效能。

  (1)深化完善科学监管举措。定期开好环境质量分析会议、环境执法与信访工作会议和环保点评会议,科学、有效解决环境质量问题。建设环保管理信息系统二期工程,以信息化手段提升环境监管执法效能。进一步推广单位治理设施标识化试点建设,有效提升治理设施规范化管理水平。对涉及生态类、化工等重污染工业类项目、涉及重要生态功能区的项目及总投资1亿美元(或8亿元人民币)以上的建设项目开展环境监理。深入实施对各类老污染源的全覆盖现场监察,对新建项目和列入环境统计名录的企业实施许可证管理,规范企业排污行为。每月综合各类环境信息,确定阶段性的环境执法重点,提升环境执法的精准度。深入实施“绿色信贷”政策,继续深化和实施环境资源区域补偿制度,试点实施绿色保险政策和排污权交易制度,视环境容量许可情况,进一步优化环境资源配置,用经济杠杆撬动企业实施治污减排、低碳增长。对目前环境管理急需的应用课题开展研究,用好环保技术超市等平台推进环保产学研对接,积极收集和整理“十一五”水专项等科研成果,每季度召开一次有针对性的环保实用技术推广(现场)会。

  (2)进一步强化环保执法工作。开展环保联动执法,进一步完善联动执法工作机制。一是开展一系列重特大环保联动执法行动。每季度开展重特大环保联动执法行动,建立惩治、监督并重的打击和预防腐败体系,防范和打击各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提高环保联动执法效率,对环境违法行为起到震慑作用。二是开展一系列教育培训活动。通过开展企业人员警示教育、执法人员廉政教育和行政司法实践培训,提高企业的环境意识、法制意识和管理水平,并提高环保执法水平。三是开好两个会议。即每季度定期召开环保联动执法联席会议和联络员会议,建立领导成员单位的沟通协作机制,加强各部门联系,提高环境执法合力和效能。四是做好两级课题。通过省、市两级课题的立项和研究,促进我市环保联动执法制度、程序、体系等内容的建立发展,保障行政执法与司法实践的对接。五是用好三种宣传形式。即利用环保教育展厅、组织社会不同人群环保成果体验和主流媒体、网络跟踪报道三种形式,向全市人民普及环保知识和法治理念。

  (3)建立健全的环境预警体系。一是建立常态管理机制。开展警示教育,构建特色鲜明的生态环境安全教育体系;加强对环境风险源的排查与监管,努力建设一批环境安全有保障的示范企业,引领企业绿色发展。二是完善信息预警机制。按环境信息的重要性和风险程度,综合环境监察、监测、信访、风险评估和环保找差等信息,分红、橙、黄、蓝四个等级,分类采取不用的预警和处置措施,力争把环境风险隐患和环境污染问题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当地。三是建立能力保障机制。通过多元化投入,重点加强应急监测能力。组建我市突发环境事件环境应急处置队伍和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库。结合全市污染源监控中心升级完善,建设环境风险预警及应急指挥系统。组织开展环境风险重点企业环境风险防控设施和应急能力达标建设,初步建立完善滨江化工园区风险监控体系。四是建立定期演练机制。定期会同各相关部门优化调整预警监测预案,有效整合各种资源,开展演练活动,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

  5.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切实为经济、社会、文化等建设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举全局之力完善提升环保直通车服务品牌。一是进一步丰富“环保直通车品牌”内涵,严格落实首问负责、限时办理、一次性告知等各项制度,不断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二是畅通环评审批“绿色通道”,完善提前介入和全程服务机制,进一步推出环评文件解读交底的试点服务。三是深化落实“三个优先”服务。四是进一步完善“四项”贴心服务,扶助企业上市。

  6.扎实建设勤廉高效环保队伍。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推进廉政文化建设,严格落实廉政制度,努力建成一支信得过、靠得住、拉得出、打得胜、形象好的环保队伍,有力保障全市环境安全,有力推进全市科学、率先、和谐发展。

  (1)加强能力建设。按国家、省环保机构标准化建设的要求,结合我市生态文明示范建设的实际,进一步提升环境监测、监察、宣教及应急能力,为全市现代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夯实基础增强动力。进一步强化制度、文化建设和培训教育,提升整体效能。在滆湖构建太湖上游生态观测试验中心,使之成为常州生态观测、野外试验、综合评价的中心,争取成为省内乃至国家专项生态监测分中心及重点实验室。

  (2)加强作风建设。强化党建和作风建设,围绕党的“十八大”开展各项创先争优活动,全力推进党代表(党员、机关道德之星)工作室和党员博士工作站两个党建组织创新平台建设,建好环境道德讲堂。深入开展“510”(我要廉)系列廉政建设活动,建设风清气正的环保廉政文化。推进机关作风建设,完善提升环保服务品牌,提升服务效能,树立环保队伍新形象。继续深入抓好相关专项治理工作,严格落实制度,确保权力行使全过程留痕、电子监察全项目覆盖,把廉政要求体现在环保工作各方面和各环节。(常州市环境保护局)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