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电话:400-000-2365

有机废水及污泥处理系统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时间:2018-1-16 15:54:36

污水处理专利技术

  申请日2016.10.20

  公开(公告)日2017.01.11

  IPC分类号C02F9/14; C02F3/34; C02F3/12

  摘要

  一种有机废水及污泥处理系统包含一兼氧槽、一好氧槽、及一泥水分离槽。兼氧槽接收一有机废水以及一光合菌液,光合菌液每日以兼氧槽体积的1/800至1/200添加至兼氧槽中,且光合菌液中的浓度系108至1011CFU/mL,光合菌液将有机废水处理为第一生物污泥。好氧槽接收第一生物污泥及一芽孢菌液,芽孢菌液系每日以好氧槽体积的1/300至1/800添加至好氧槽中,且芽孢菌液中的浓度系108至1011CFU/mL,芽孢菌液将第一生物污泥处理污泥为一第二生物污泥。泥水分离槽接收第二生物污泥,将第二生物污泥中的水分与悬浮固体分离,而得到放流水及一生物污泥而加以排出。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有机废水及污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兼氧槽,接收一有机废水以及一光合菌液,该光合菌液每日以该兼氧槽体积的1/800至1/200添加至该兼氧槽中,且该光合菌液中的浓度为108至1011CFU/mL,该光合菌液将该有机废水处理为一第一生物污泥后并加以输出;

  一好氧槽,连通至该兼氧槽,以接收该第一生物污泥,并接收一芽孢菌液,该芽孢菌液每日以该好氧槽体积的1/800至1/200添加至该好氧槽中,且该芽孢菌液中的浓度为108至1011CFU/mL,该芽孢菌液将该第一生物污泥处理污泥为一第二生物污泥后并加以输出;以及

  一泥水分离槽,与该好氧槽连通,接收该第二生物污泥,将该第二生物污泥中的水分与悬浮固体分离,得到放流水及一生物污泥而加以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废水及污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光合菌液中的光合菌属于深红螺菌科,该芽孢菌液中的芽孢菌为淀粉芽孢杆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机废水及污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光合菌属于深红红螺菌属。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机废水及污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酸碱值调整槽,该酸碱值调整槽与该兼氧槽连接,将该有机废水调整至pH值6至10之间后,将该有机废水加以输送至该兼氧槽。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机废水及污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兼氧槽中的该有机废水及该光合菌液的混合物的pH值在6至10之间、该好氧槽中的该第一生物污泥及该芽孢菌液的混合物的pH值为6至10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机废水及污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兼氧槽中的该有机废水及该光合菌液的混合物的温度在16℃至40℃,该好氧槽中的该第一生物污泥及该芽孢菌液的混合物的温度在16℃至4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废水及污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泥水分离槽包含一沉淀槽、一除浮槽、及一薄膜生物反应槽的至少其中之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废水及污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光合菌液以一天2至8次添加至该兼氧槽中,该芽孢菌液以一天2至8次添加至该好氧槽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废水及污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好氧槽中该第一生物污泥及该芽孢菌液的溶氧量为1~10pp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废水及污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泥水分离槽更连通至该兼氧槽,将该生物污泥再次输送回该兼氧槽中与该有机废水及该光合菌液混合。

  说明书

  有机废水及污泥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废弃物处理领域,尤其是利用微生物处理有机废水及污泥。

  背景技术

  随着环境及生态保育的观念抬头视,各厂商对于废液的处理也越来越重视。在废液的处理上,一般是将有机废液及无机废液分类处理。对于有机废液,可经过浓缩、螯合的处理成泥浆态,此外,更发现通过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能依赖有机废液中的有机质作为碳源,有机营养型微生物会大量生长繁殖,通过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增殖、发酵作用、光合作用等,能将有机质分解,而形成所谓的生物污泥,又称活性污泥。

  在显微镜下观察,生物污泥中含有无机物、微生物、原生动物及后生动物等,形成菌团状的微型生态系统,又称为胶羽。胶羽较容易被生物界的微细生物,例如藻类、浮游生物等补食,而可作为堆肥之用,其中水分经分离后经净化的水再放流。据此,能减低对于环境或生态的冲击。

  微生物对于有机废水的负荷高,能够处理高浓度的有机废水,可以减少稀释所造成的水资源浪费,此外,设备规模小、受季节影响小,能减少设置及营运上的成本。此外,经过处理的生物污泥可以作为堆肥等作用来利用,更达到环保的效益。

  然而,每天产生的生物污泥仍需有足够的空间来堆置,对于仓储成本上仍是不小的负担。目前常用的方式,是将生物污泥经过脱水、干燥后,以脱除生物污泥的水分、减少污泥的体积,但是每天所产的固态生物污泥量并没有减少。另一方式是,将固态生物污泥输送至高温好氧槽,通过加热、超音波、好氧微生物或加药等方式的结合,将生物污泥分解成小分子,再经由微生物分解,或由后生动物的补食。然而,脱水、干燥、或是以高温好氧槽进行分解,都需要额外的电力成本。高温好氧槽更需要设备、药剂成本、同时也需要厂区有足够的空间才有办法设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废水及污泥处理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能源耗费、成本提高,以及厂区空间难以设置高温好氧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有机废水及污泥处理系统,有机废水及污泥处理系统包含一兼氧槽、一好氧槽、以及一泥水分离槽。兼氧槽接收一有机废水以及一光合菌液,有机废水由工业工厂、食品工厂、家庭废水、或垃圾掩埋场所产生。光合菌液系每日以兼氧槽体积的1/800至1/200添加至兼氧槽中,且光合菌液系为每毫升108至1011菌落形成单位(CFU/mL)的高浓度菌液,光合菌液将有机废水处理为一第一生物污泥后并加以输出。在此,有机废水作为光合菌行光合作用时的碳源,使得光合菌增殖。被光合菌分解后的残存固态有机物与光合菌代谢的副产品形成第一生物污泥。

  好氧槽与兼氧槽连通以接收第一生物污泥,同时接收一芽孢菌液,芽孢菌液系每日以好氧槽体积的1/800至1/200添加至好氧槽中,且芽孢菌液中的浓度系108至1011CFU/mL,芽孢菌液将第一生物污泥处理污泥为一第二生物污泥后并加以输出,在此,芽孢菌液除了能够继续分解第一生物污泥中残存的固态有机物,同时还能分解光合菌代谢后产生的附产物,而能有效地使第一生物污泥中的固态物减少,同时将第一生物污泥的分子团分解为更小的分子团。芽孢菌代谢后的副产物及第一生物污泥中残存未分解的固态物,形成第二生物污泥。

  泥水分离槽与好氧槽连通,接收第二生物污泥,将第二生物污泥中的水分与悬浮固体分离,而得到放流水及一生物污泥而加以排出。进一步地,泥水分离槽还与兼氧槽连通,生物污泥再次输送回兼氧槽,作为回流生物污泥,并与新输入有机废水混合。此状态系充分利用生物污泥中未完全代谢的菌株,再次补充回系统中。

  在一实施例中,光合菌液中的光合菌属于深红螺菌科(Rhodospirillaceae),深红螺菌科能在兼氧条件下进行光能异养生长,在自然中,常聚集生长于水和淤泥中阳光可穿达但是氧气稀薄之处,属兼氧或微嗜氧菌,能除氮、脱硫、脱磷,能处理含高盐分、油脂和含某些难以生物降解的有机化合物的废水,其光合作用后的副产品主要为淀粉。芽孢菌液中的芽孢菌系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其在微氧的环境下,能发酵而产生纤维素分解酵素(cellulase)、蛋白质分解酵素(protease)、脂质分解酵素(lipase)、淀粉分解酵素(amylase)、表面素(surfactin)、以及伊枯草杆菌素(iturin)等。淀粉芽孢杆菌系配合深红螺菌科的主要副产物而选用,能有效地分解淀粉,同时分解深红螺菌科未能有效分解的固态有机物。进一步地,光合菌系选择红螺菌科(Rhodospirillaceae)的深红红螺菌属(Rhodopseudomonas Sphaeroides)。

  在一实施例中,有机废水及污泥处理系统更包含一酸碱值调整槽,酸碱值调整槽预先将有机废水的酸碱值调整至pH值6至10之间,之后将调整pH值后的有机废水输送至兼氧槽。

  在一实施例中,兼氧槽中的有机废水及光合菌液的混合溶液的pH值在6至10之间。好氧槽中的第一生物污泥及芽孢菌液的混合溶液的pH值为6至10之间。一般而言,光合菌液及芽孢菌液可以在弱酸性至碱性的条件下生存,并进行光合作用或发酵作用。

  在一实施例中,兼氧槽中的有机废水及光合菌液的温度在16℃至40℃,而好氧槽中的第一生物污泥及芽孢菌液的温度在16℃至40℃。一般而言,光合菌液及芽孢菌液可以在一般温度下生存,并进行光合作用或发酵作用,而无需特别加热或冷却。

  在一实施例中,泥水分离槽可以包含一沉淀槽、一除浮槽、及一薄膜生物反应槽(Membrane Bioreactor,MBR)的至少其中之一。在此可以依据各工厂的现场状况来安排,其中薄膜生物反应槽在泥水分离时,能保留较多的光合菌及芽孢菌于生物污泥中,将生物污泥回流补充至兼氧槽中时较具效益。

  在一实施例中,光合菌液系以一天2至8次添加至兼氧槽中,芽孢菌液系以一天2至8次添加至好氧槽中,如此,以维持兼氧槽及好氧槽在高浓度下进行增殖及反应,可以得到较高的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好氧槽中第一生物污泥及芽孢菌液的溶氧量系1~10ppm,兼氧槽中的含氧量则无法测得。

  综上所述,有机废水及污泥处理系统系藉由菌种的选用及搭配来完成,利用菌种在适合的环境下得到较佳的污泥分解效果,将固态悬浮的有机物及胶羽分解成小分子,而使得最终的生物污泥为可溶解性的溶液状,再经由泥水分离的方式分离,如此,可以由源头减少生物污泥量,而无需耗费其他的能源或添加其他的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