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5.11.26
公开(公告)日2016.05.25
IPC分类号B01D21/02; E21D9/06; E21F16/02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泥水盾构隧道污水循环利用装置,包括污水箱和泥浆管路和支撑柱,所述污水箱的进水口通过第一污水管道与始发井连通,所述污水箱的出水口通过第二污水管道与所述泥浆管路进水口连通,所述污水箱底部设置所述支撑柱;所述第一污水管道的进水口处设置第一水泵,所述第二污水管道中间设置第二水泵。本实用新型避免了污水外排对环境保护的影响,减少了人工清理井口清理淤泥的次数;制作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省工省料,进度快,质量好,实用性强,能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泥水盾构隧道污水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水箱和泥浆管路和支撑柱,所述污水箱的进水口通过第一污水管道与始发井连通,所述污水箱的出水口通过第二污水管道与所述泥浆管路进水口连通,所述污水箱底部设置所述支撑柱;所述第一污水管道的进水口处设置第一水泵,所述第二污水管道中间设置第二水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水盾构隧道污水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二水泵进水口与所述污水箱之间的所述第二污水管道上设置水泵进口手动阀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泥水盾构隧道污水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二水泵出水口与所述泥浆管路之间的所述第二污水管道上设置水泵出口手动阀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泥水盾构隧道污水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水泵出口手动阀门与所述泥浆管路之间的所述第二污水管道上设置单向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水盾构隧道污水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的材质为不锈钢。
说明书
一种泥水盾构隧道污水循环利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水再利用设备,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泥水盾构隧道污水循环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盾构施工中在始发井口通常是一处污水汇集的地方,这部分污水若不经过有效净化处理便直接排放,将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而且不能充分循环利用,造成水资源的浪费。例如,在地下隧道工程所采用的盾构施工中,其盾构施工、井下清洗过程中产生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的高岭土泥浆、砂石、水泥等;地面的搅拌站、洗车、厕所等也会产生一定的污水。目前一般的排水方法是靠清水泵将经过沉淀处理的清水抽排至地面的市政管道内,具体过程中是将污水经过沉淀,将清水排入污水管道,再靠人工清理始发井口沉淀的淤泥。
然而,传统的排水方法具有如下缺点:1)这些污水通常只是经过简单的沉淀处理就直接排放,对施工工地周边的环境及农田、道路等造成很大的污染,尤其是地铁隧道工程,通常都位于城市市区内,会严重影响市容市貌,并容易导致市政排污管道的堵塞;2)盾构施工用水基本上全部采用自来水管网供水,经过使用后产生的污水全部外排,循环利用率低,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3)淤泥需靠人工清理,需要耗费大量人力资源,费时的同时又费力。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制作简单、使用方便且具有很强实用性的泥水盾构隧道污水循环利用装置,解决了传统排水方法中环保效果差,费时又费力的缺点。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泥水盾构隧道污水循环利用装置,包括污水箱和泥浆管路和支撑柱,所述污水箱的进水口通过第一污水管道与始发井连通,所述污水箱的出水口通过第二污水管道与所述泥浆管路进水口连通,所述污水箱底部设置所述支撑柱;所述第一污水管道的进水口处设置第一水泵,所述第二污水管道中间设置第二水泵。
进一步的,位于所述第二水泵进水口与所述污水箱之间的所述第二污水管道上设置水泵进口手动阀门。
进一步的,位于所述第二水泵出水口与所述泥浆管路之间的所述第二污水管道上设置水泵出口手动阀门。
进一步的,位于所述水泵出口手动阀门与所述泥浆管路之间的所述第二污水管道上设置单向阀。
优选的,所述支撑柱为不锈钢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避免了污水外排对环境保护的影响,减少了人工清理井口清理淤泥的次数;制作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省工省料,进度快,质量好,实用性强,能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