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基于电渗透污泥脱水干化处理系统

发布时间:2018-3-30 13:37:38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5.12.04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IPC分类号C02F11/12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电渗透的污泥脱水干化处理系统,包括一压滤机,所述压滤机包括多个依次叠合的滤板,相邻的两个滤板之间形成一个污泥容腔;所述滤板具有中空的介质容腔,滤板上还设置有与介质容腔连通的介质进口和介质出口,介质容腔通过介质进口和介质出口串联在介质循环管路中,污泥容腔通过滤板上的出水通道与滤液排放管相连接,所述滤液排放管还通过切换阀与抽真空装置连接;所述滤板表面上均设有电极,每个污泥容腔两侧的电极分别与电源的两极相连接。在电极的作用下,污泥发生电渗透效应,污泥中的水分被分离出来,并通过抽真空装置将水分从出水通道抽出;这样能够进一步降低污泥中的含水量,提高污泥的脱水效果。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基于电渗透的污泥脱水干化处理系统,包括一压滤机,

  所述压滤机(1)包括多个依次叠合的滤板(500),相邻的两个滤板(500)之间形成一个污泥容腔(600);滤板(500)上设置有贯穿滤板(500)并与所述污泥容腔(600)连通的污泥通道(550a/550b)和出水通道(560a/560b);

  所述滤板(500)具有中空的介质容腔(530a/530b),滤板(500)上还设置有与介质容腔(530a/530b)连通的介质进口(511a/511b)和介质出口(512a/512b),滤板(500)两侧具有面向污泥容腔(600)的滤板表面,所述滤板表面被包覆在滤布以内;

  其特征是,

  所述滤板(500)上的介质容腔(530a/530b)通过介质进口(511a/511b)和介质出口(512a/512b)串联在介质循环管路(4/5)中,每个滤板(500)上的出水通道(560a/560b)互相连通,并与滤液排放管相连接,所述滤液排放管还通过切换阀(400)与抽真空装置(2)连接;

  所述滤板(500)表面上均设有电极,每个污泥容腔(600)两侧的电极分别与电源(6)的两极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渗透的污泥脱水干化处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压滤机还包括与滤板(500)上的出水通道(560a/560b)连通的压气口(310),所述压气口(310)与空压装置(3)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渗透的污泥脱水干化处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滤板(500)均为隔膜滤板(500a),隔膜滤板(500a)两侧的滤板表面为柔性耐压导热隔膜(520a),导热隔膜(520a)周边设置有第一板框(510a),第一板框(510a)与两侧的导热隔膜(520a)之间形成所述第一介质容腔(530a)。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渗透的污泥脱水干化处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滤板(500)包括隔膜滤板(500a)和加热滤板(500b),隔膜滤板(500a)和加热滤板(500b)间隔排布;

  隔膜滤板(500a)两侧的滤板表面为柔性耐压导热隔膜(520a),导热隔膜(520a)周边设置有第一板框(510a),第一板框(510a)与两侧的导热隔膜(520a)之间形成第一介质容腔(530a);

  加热滤板(500b)的两侧的滤板表面为导热板(520b),导热板(520b)周边设置有第二板框(510b),第二板框(510b)与两侧的导热板(520b)之间形成第二介质容腔(530b)。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电渗透的污泥脱水干化处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导热板(520b)为金属板,所述导热板(520b)构成所述电极。

  6.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基于电渗透的污泥脱水干化处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导热隔膜(520a)由导电橡胶制成,所述导热隔膜(520a)构成所述电极。

  7.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基于电渗透的污泥脱水干化处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隔膜滤板(500a)的介质进口(511a)和介质出口(512a)串联在加压介质循环管路(5)中。

  8.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基于电渗透的污泥脱水干化处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滤板(500)的介质进口(511a/511b)和介质出口(512a/512b)串联在加热介质循环管路(4)中。

  说明书

  一种基于电渗透的污泥脱水干化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电渗透的污泥脱水干化处理系统,属于污水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在污水处理中,活性污泥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污水处理技术。污水经过活性污泥处理后,会产生大量的剩余活性污泥。这些剩余活性污泥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如寄生虫卵、病原微生物、重金属、及未稳定化的有机物,如果得不到有效处理,将会对环境造成恶劣影响。我国日产湿污泥8万吨,其中工业湿污泥4万吨,年增长速度10-15%之间,如此庞大的污泥数量,需要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以达到减量化、无害化、稳定化和资源化的目的。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水分,脱水处理是污泥减量化处理的首要环节,对污泥进行压榨并加热脱水是一种现有的处理方法,如专利申请号为CN2012100454363的专利申请涉及一种低温真空脱水干化成套设备及其工艺,专利号为ZL201120498066X的专利涉及一种加热滤板,专利号为201120498495.7的专利涉及一种隔膜滤板,这些技术中涉及的污泥脱水处理方法,采用压榨、加热等脱水处理手段处理后,虽然能够将污泥中的水分含量降至较低的状态,但处理效率相对较低,处理过程能耗相对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电渗透的污泥脱水干化处理系统,能够进一步降低污泥中的水分含量,提高污泥处理效率,降低处理过程的能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及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电渗透的污泥脱水干化处理系统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电渗透的污泥脱水干化处理系统,包括一压滤机,所述压滤机包括多个依次叠合的滤板,相邻的两个滤板之间形成一个污泥容腔;滤板上设置有贯穿滤板并与所述污泥容腔连通的污泥通道和出水通道;所述滤板具有中空的介质容腔,滤板上还设置有与介质容腔连通的介质进口和介质出口,滤板两侧具有面向污泥容腔的滤板表面,所述滤板表面被包覆在滤布以内;所述滤板上的介质容腔通过介质进口和介质出口串联在介质循环管路中,每个滤板上的出水通道互相连通,并与滤液排放管相连接,所述滤液排放管还通过切换阀与抽真空装置连接;所述滤板表面上均设有电极,每个污泥容腔两侧的电极分别与电源的两极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滤板上还设置有与出水通道连通的压气口,所述压气口与空压装置连通。

  优选地,所述滤板均为隔膜滤板,隔膜滤板两侧的滤板表面为柔性耐压导热隔膜,导热隔膜周边设置有第一板框,第一板框与两侧的导热隔膜之间形成第一介质容腔。

  优选地,所述滤板包括隔膜滤板和加热滤板,隔膜滤板和加热滤板间隔排布;隔膜滤板两侧的滤板表面为柔性耐压导热隔膜,导热隔膜周边设置有第一板框,第一板框与两侧的导热隔膜之间形成第一介质容腔;加热滤板的两侧的滤板表面为导热板,导热板周边设置有第二板框,第二板框与两侧的导热板之间形成第二介质容腔。

  进一步地,所述导热板为金属板,所述导热板构成所述电极。

  进一步地,所述导热隔膜由导电橡胶制成,所述导热隔膜构成所述电极。

  进一步地,所述隔膜滤板的介质进口和介质出口串联在加压介质循环管路中。

  进一步地,所述滤板的介质进口和介质出口串联在加热介质循环管路中。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电渗透的污泥脱水干化处理系统,其中的压滤机包括多个依次叠合的滤板,相邻的滤板之间形成一个污泥容腔,滤板两侧的表面设置有用于与电源相连的电极,在电极的作用下,污泥发生电渗透效应,污泥中的水分被分离出来,并通过抽真空装置将水分从出水通道抽出;这样能够进一步降低污泥中的含水量,提高污泥的脱水效果,提高了污泥处理的效率,从而降低了处理过程的能耗。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