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深池曝气污水生态处理方法

发布时间:2018-12-15 14:22:25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06.05.19

  公开(公告)日2009.05.13

  IPC分类号C02F3/02

  摘要

  本发明涉及“深池曝气污水生态处理方法”。深池曝气污水生态处理方法,包括一污水生态处理池和曝气系统,所述污水生态处理池分为曝气区和出水区,所述曝气系统包括鼓风机、主风管道、曝气器、支风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区划分为一号曝气区、二号曝气区和三号曝气区,一号曝气区、二号曝气区和三号曝气区内的曝气器由密到疏布置,所述一号曝气区内的曝气器高密度布置,一号曝气区的面积占污水生态处理池面积为15%-25%,曝气区内的曝气器分组曝气。本发明是对WWRR污水处理工艺进行改造,使其具有WWRR的优点,同时能具有SBR间歇式操作特点,节约运行成本,同时可以进一步去除污水中的磷。采用本污水处理方法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后水质可达到北京市中水水质标准。

  权利要求书

  1.深池曝气污水生态处理方法,包括一污水生态处理池和曝气系统,所述污水生态处 理池分为曝气区和出水区,所述曝气系统包括鼓风机、主风管道、曝气器、支风管道,其 特征在于所述曝气区划分为一号曝气区和二号曝气区、三号曝气区,所述一号曝气区、二 号曝气区和三号曝气区内的曝气器由密到疏布置,所述一号曝气区的曝气器高密度布置, 一号曝气区的面积占污水生态处理池面积的15%-25%,所述二号曝气区、三号曝气区的曝气器 分组曝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池曝气污水生态处理方法,所述污水生态处理池,池深8-15 米,池壁呈梯形状,污水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5-25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池曝气污水生态处理方法,所述一号曝气区的曝气器间隔 4-6米,两组支风管道间距8-10米;二号曝气区的曝气器间隔8-10米,两组支风管道间距 15-20米;三号曝气区的曝气器间隔10-15米,两组支风管道间距20-30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池曝气污水生态处理方法,所述出水区加入消毒药剂进行 消毒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池曝气污水生态处理方法,所述出水区与出水池相连,出 水池内加入除磷药剂进行除磷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池曝气污水生态处理方法,所述污水进入污水生态处理池 前,由破碎机在水下对污水中的杂物进行破碎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池曝气污水生态处理方法,所述一号曝气区与二号曝气区之 间设置导流墙,所述三号曝气区与出水区之间设置导流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深池曝气污水生态处理方法,所述导流墙为橡胶板。

  说明书

  深池曝气污水生态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工程领域,特别是涉及深池曝气污水生态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城市污水的处理主要以生物处理为主。由于水资源的缺乏,城市污水的再利用对城市的 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污水处理工艺有A2/O、氧化沟法、SBR法和 WWRR法(深度曝气污水再利用技术)。A2/O(厌氧—缺氧—好氧)利用活性污泥在厌氧、 缺氧、好氧过程中的生物增殖活动,在降解污水中有机物的同时,达到脱氮除磷作用,目 前已成为污水资源化和防止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措施。该技术在国外已迅速推广,国内也 得到了相当广泛的使用。前置厌氧池的氧化沟法有水深较浅,表曝机充氧电耗大,水温散 失快的缺点,处理规模越大,这些缺点越突出,主要适合我国南方的中小型污水处理厂。 SBR法集均化、初沉、生物降解、终沉等功能于一池,污水间歇式进入池中,在活性污泥 的作用下得到净化,沉淀分离后,上清液滗出池外。该工艺主要适用于中小型污水处理工 程,但该工艺要求自动化水平较高,且其设备闲置率高,装机容量较大。WWRR法是污水 再生和回用技术,以美国密执安州木斯克根水处理系统最具代表性,其污水中的漂浮物首 先经固体物质处理器粉碎,然后由潜污泵把污水提升到污水生态处理池底部,污水生态处 理池底部装有曝气器进行鼓风曝气,使污水经过厌氧、活性污泥消解、好氧曝气及固液分 离等阶段后,达到处理目的。该方法的优点在于:

  (1)无臭味产生。可以营造出较好的人工景观。

  (2)污泥产生量少,20年以上清理一次。

  (3)建设投资省,比传统工艺节省25-30%。

  (4)运行灵活,处理能力在较大范围内可调,适合发展中的城市。

  该工艺缺点如下:

  (1)使用多个风机房多个风机向污水生态处理池供氧,不便于运行管理,而且会使运行 过程中电耗过高,不适合与美国相比中国电费偏高的中国国情。

  (2)在曝气器布置方式上污水生态处理池中一号曝气区曝气器数布置过多,电能消耗高。

  (3)除磷效率约70%,达不到北京市对磷具有较高去除的要求(85%以上去除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缺陷,对WWRR污水处理工艺进行改造,提供一种深池曝气污水生态处 理方法,使其既具有WWRR的优点,又具有SBR间歇式操作特点,节约运行成本,同时可以 进一步去除污水中的磷。采用本污水处理方法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后水质可达到北京市中 水水质标准。

  深池曝气污水生态处理方法,包括一污水生态处理池和曝气系统,所述污水生态处理池 分为曝气区和出水区,所述曝气系统包括鼓风机、主风管道、曝气器、支风管道,其特征 在于所述曝气区划分为一号曝气区和二号曝气区、三号曝气区,所述一号曝气区、二号曝 气区和三号曝气区内的曝气器由密到疏布置,所述一号曝气区的曝气器高密度布置,一号 曝气区的面积占污水生态处理池面积为15%-25%。

  所述二号曝气区、三号曝气区的曝气器分组曝气。

  所述污水生态处理池,池深8-15米,池壁呈梯形状,污水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5-25天。

  所述一号曝气区的曝气器间隔4-6米,两组支风管道间距8-10米;二号曝气区的曝气 器间隔8-10米,两组支风管道间距15-20米;三号曝气区的曝气器间隔10-15米,两组支 风管道间距20-30米。

  所述出水区加入消毒药剂进行消毒处理。

  所述出水区与出水池相连,出水池内加入除磷药剂进行除磷处理。

  所述污水进入污水生态处理池前,由破碎机在水下对污水中的杂物进行破碎处理。

  所述一号曝气区与二号曝气区之间设置导流墙。

  所述三号曝气区与出水区之间设置导流墙。

  所述导流墙为橡胶板。

  本发明是在WWRR的基础上做的改进。

  深池曝气污水生态处理方法,将曝气区通过导流墙划分为一号曝气区和二号曝气区、 三号曝气区,污水依次通过上述三个曝气区时,其BOD-污泥负荷量递减,因此其空气供应 量可以依次渐减,减少能量的浪费,与此相对应,曝气器由密到疏布置。在一号曝气区(较 小区域)高密度布置曝气器,进行高强度曝气,可以降解污水中一半多有机物,然后在二 号曝气区(较大区域)进一步处理,最后在三号曝气区进行少量曝气处理,这样可以在保 证水质处理要求的条件下使电耗减小。空气从主风管道向支风管道的两端送入,通过分组 的支风管道实现分组向池中曝气,从而可以实现间歇曝气,二号、三号曝气区相邻两道支 风管道每两天轮换一次,这样本工艺具有间歇曝气特点,可以节约电能,又增强了厌氧除 磷的效果。污水生态处理池深8-15米,污水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5-25天,才能实现深池曝 气污水生态处理的效果。本发明采用一号曝气区的曝气器间隔4-6米,两组支风管道间距 8-10米;二号曝气区的曝气器间隔8-10米,两组支风管道间距15-20米;三号曝气区的曝 气器间隔10-15米,两组支风管道间距20-30米。曝气器的分布还可以根据污水中污泥负 荷量来决定支风管道间、曝气器间的分布间距。本发明把出水区中的水通过管道引入出水 池,在该池加入除磷药剂进一步对污水处理,使本工艺具有较高的磷去除率。污水进入污 水生态处理池前的破碎处理,是在水下进行,使得污水气味不易外散,保证了周围环境不 受污染。本发明中导流墙的设计可以引导水流方向,增加污水的水力停留时间,从而增强 系统污水处理能力,导流墙在接近水面处设置有方孔,使污水可通过方孔溢流到下一个处 理单元。导流墙用橡胶板制成,而不是常规的用水泥砌成,在满足出水水质的前提下,减 少了固定投资。

  本发明深池曝气污水生态处理法,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运行成本每吨水处理费用 不超过0.31元,并且其出水水质优良。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