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化工或农药废水生化末端的处理方法

发布时间:2019-1-7 14:28:32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8.05.24

  公开(公告)日2018.10.12

  IPC分类号C02F3/34; C02F103/34; C02F101/3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化工或农药废水生化末端的处理方法,包括:分析化工或农药废水生化出水水质参数及水质残留污染物的特点;根据化工或农药废水生化出水水质参数污染物存在形式配制最佳菌株;使用目标水质进行菌株的激活驯化,并确定生物载体的最佳材质及形式;根据来水水质水量动态投加激活驯化后的菌株。本发明针对化工及农药行业生化处理之后的污水进一步生化处理工艺的一种最新废水生物处理技术,是对现有废水处理之后的水质进行进一步分析,并筛选最佳的菌株,结合生物填料进一步处理,其可以在已有生化出水的基础上降低50%及以上。该发明对于生化处理之后的化工及农药废水有显著作用,同时为企业降低运行费用,且具有较好的环境效益。

  翻译权利要求书

  1.一种化工或农药废水生化末端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步骤一、分析化工或农药废水生化出水水质参数及水质残留污染物的特点;

  步骤二、根据化工或农药废水生化出水水质参数污染物存在形式配制最佳菌株;

  步骤三、使用目标水质进行菌株的激活驯化,并确定生物载体的最佳材质及形式;

  步骤四、根据来水水质水量动态投加激活驯化后的菌株。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化工或农药废水生化出水水质参数包括:COD、BOD/COD、盐分、PH及主要污染物组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水质残留污染物的特点包括:

  化工或农药废水生化末端处理之后的COD小于800mg/L,BOD/COD在0.25以下,盐分小于8000mg/L,ph在7-8.5之间,主要污染物大于5个碳分子结构有机物。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最佳菌株包括:嗜盐古菌,硫酸盐还原古菌,光合细菌,黄褐红螺菌,球形红假单胞菌剂诺卡氏菌,灵杆菌(Clostridiumputrificum),硝酸盐细菌和亚酸盐细菌,枯燥芽孢杆菌及棒状杆菌。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化工或农药废水生化出水水质参数COD在500-800mg/L,B0D/COD小于0.25的,使用的最佳菌种比例为:

  嗜盐古菌:硫酸盐还原古菌:光合细菌:黄褐红螺菌:球形红假单胞菌:诺卡氏菌:灵杆菌(Clostridium putrificum):硝酸盐细菌:亚酸盐细菌:枯燥芽孢杆菌:棒状杆菌的混合比例为1:1.2:1.5:1:2:1:1.6:1.2:2:3.5:5,上述混合之后的最佳菌株比例与处理废水的比例为1.8:6000。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化工或农药废水生化出水水质参数COD在500-300mg/L,B0D/COD小于0.25的,使用的最佳菌种比例为:

  嗜盐古菌:硫酸盐还原古菌:光合细菌:黄褐红螺菌:球形红假单胞菌:诺卡氏菌:灵杆菌(Clostridium putrificum):硝酸盐细菌:亚酸盐细菌:枯燥芽孢杆菌:棒状杆菌的混合比例为1.5:1.0:2.5:1.5:5:2:1.5:3:2:3.0:4,上述混合之后的最佳菌株比例与处理废水的比例为1.0:5000。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化工或农药废水生化出水水质参数COD小于300mg/L,B0D/COD小于0.25的,使用的最佳菌种比例为:

  嗜盐古菌:硫酸盐还原古菌:光合细菌:黄褐红螺菌:球形红假单胞菌:诺卡氏菌:灵杆菌(Clostridium putrificum):硝酸盐细菌:亚酸盐细菌:枯燥芽孢杆菌:棒状杆菌的混合比例为2.0:1.0:2.0:1.2:2:2:2.5:1:5:5:1,上述混合之后的最佳菌株比例与处理废水的比例为1.0:4000。

  8.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激活驯化方式为最佳菌株按对应比例混合污水65%,清水35%,控制温度在25-36度之间,PH在7-8.5之间,DO大于2.0mg/L曝气反应18小时完成激活驯化。

  9.如权利要求1、4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确定生物载体的最佳材质及形式为:

  最佳菌株富集的生物载体为:改性聚氨酯、植物纤维、活性焦炭及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按照6:2:1:1的比例混合,并通过氧气、氢气双重爆破而成的微孔生物载体填料。

  说明书

  一种化工或农药废水生化末端的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一种化工或农药废水生化末端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农药化工行业的污水处理带来一定的挑战,其传统的工艺处理包括A/0,SBR,A2/O2,IC,UASB,CASS,A2/0、接触氧化工艺等组合生化处理工艺之后还是难于达到其排放标准,特别是工业污水的处理氨氮达标就更加困难,所以就使得企业不得不在生化后端采用高投入高运行成本的物化处理工艺,从而大大大的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同时也加重了环境负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化工或农药废水生化末端的处理方法,针对化工农药行业废水生化处理之后的水质进行进一步处理,通过新建一级生化,结合填料并投加一定量的优势菌剂,从而使得其目前的生化出水达标排放,解决了如何提升污染物的去除能力的技术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化工或农药废水生化末端的处理方法,包括:

  步骤一、分析化工或农药废水生化出水水质参数及水质残留污染物的特点;

  步骤二、根据化工或农药废水生化出水水质参数污染物存在形式配制最佳菌株;

  步骤三、使用目标水质进行菌株的激活驯化,并确定生物载体的最佳材质及形式;

  步骤四、根据来水水质水量动态投加激活驯化后的菌株。

  所述步骤一中,化工或农药废水生化出水水质参数包括:COD、BOD/COD、盐分、PH及主要污染物组成。

  所述步骤一中,水质残留污染物的特点包括:

  化工或农药废水生化末端处理之后的COD小于800mg/L,BOD/COD在0.25以下,盐分小于8000mg/L,ph在7-8.5之间,主要污染物大于5个碳分子结构有机物。

  所述步骤二中,最佳菌株包括:嗜盐古菌,硫酸盐还原古菌,光合细菌,黄褐红螺菌,球形红假单胞菌剂诺卡氏菌,灵杆菌(Clostridium putrificum),硝酸盐细菌和亚酸盐细菌,枯燥芽孢杆菌及棒状杆菌。

  进一步的,化工或农药废水生化出水水质参数COD在500-800mg/L,B0D/COD小于0.25的,使用的最佳菌种比例为:

  嗜盐古菌:硫酸盐还原古菌:光合细菌:黄褐红螺菌:球形红假单胞菌:诺卡氏菌:灵杆菌(Clostridium putrificum):硝酸盐细菌:亚酸盐细菌:枯燥芽孢杆菌:棒状杆菌的混合比例为1:1.2:1.5:1:2:1:1.6:1.2:2:3.5:5,上述混合之后的最佳菌株比例与处理废水的比例为1.8:6000。

  进一步的,化工或农药废水生化出水水质参数COD在500-300mg/L,B0D/COD小于0.25的,使用的最佳菌种比例为:

  嗜盐古菌:硫酸盐还原古菌:光合细菌:黄褐红螺菌:球形红假单胞菌:诺卡氏菌:灵杆菌(Clostridium putrificum):硝酸盐细菌:亚酸盐细菌:枯燥芽孢杆菌:棒状杆菌的混合比例为1.5:1.0:2.5:1.5:5:2:1.5:3:2:3.0:4,上述混合之后的最佳菌株比例与处理废水的比例为1.0:5000。

  进一步的,化工或农药废水生化出水水质参数COD小于300mg/L,B0D/COD小于0.25的,使用的最佳菌种比例为:

  嗜盐古菌:硫酸盐还原古菌:光合细菌:黄褐红螺菌:球形红假单胞菌:诺卡氏菌:灵杆菌(Clostridium putrificum):硝酸盐细菌:亚酸盐细菌:枯燥芽孢杆菌:棒状杆菌的混合比例为2.0:1.0:2.0:1.2:2:2:2.5:1:5:5:1,上述混合之后的最佳菌株比例与处理废水的比例为1.0:4000。

  所述步骤三中,激活驯化方式为最佳菌株按对应比例混合污水65%,清水35%,控制温度在25-36度之间,PH在7-8.5之间,DO大于2.0mg/L曝气反应18小时完成激活驯化。

  所述步骤三中,确定生物载体的最佳材质及形式为:

  最佳菌株富集的生物载体为:改性聚氨酯、植物纤维、活性焦炭及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按照6:2:1:1的比例混合,并通过氧气、氢气双重爆破而成的微孔生物载体填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化工或农药废水生化末端的处理方法,针对化工农药行业废水生化处理之后的水质进行进一步处理的工艺,该技术是通过新建一级生化,结合填料并投加一定量的优势菌剂,从而使得其目前的生化出水达标排放。

  本发明是针对化工及农药行业生化处理之后的污水进一步生化处理工艺的一种最新废水生物处理技术,是对现有废水处理之后的水质进行进一步分析,并筛选最佳的菌株,结合生物填料进一步处理,其可以在已有生化出水的基础上降低50%及以上。该发明对于生化处理之后的化工及农药废水有显著作用,同时为企业降低运行费用,且具有较好的环境效益。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