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8.07.06
公开(公告)日2019.03.19
IPC分类号E03B1/04; E03B7/04; E03B7/07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废水循环利用系统包括废水储存装置、排水装置、加压装置和废水处理装置,废水储存装置包括储水箱,储水箱上设置有进出水口和溢流口;排水装置包括第一箱体,第一箱体通过隔板隔开形成排水腔和溢流腔,排水腔与进出水口相连通,溢流腔与溢流口相连通,排水腔的底部设置有能够电动或手动启闭的排水阀,排水阀连接有用于排出第一箱体内水的第一排水管,溢流腔底部设置有常开的孔,孔连接有用于排出溢流腔内水的第二排水管,第一排水管和第二排水管相连通。经过废水处理装置的生活废水具有水质优良等的优点,扩展了水的利用范围。再者,废水循环利用系统结构简单,体积小,使得占用空间小,有利于推广应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废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废水储存装置,包括储水箱,所述储水箱上设置有进出水口和溢流口;
排水装置,包括第一箱体,所述第一箱体通过隔板隔开形成排水腔和溢流腔,所述排水腔与所述进出水口相连通,所述溢流腔与所述溢流口相连通,所述排水腔的底部设置有能够电动或手动启闭的排水阀,所述排水阀连接有用于排出第一箱体内水的第一排水管,所述溢流腔底部设置有常开的孔,所述孔连接有用于排出所述溢流腔内水的第二排水管,所述第一排水管和所述第二排水管相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腔和所述溢流腔上部相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腔的体积大于所述溢流腔的体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出水口为承插接口;
所述溢流口为外丝接口。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储存装置的数量为多个。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压装置,包括第二箱体、进水接口、加压水泵和出水接口,所述加压水泵位于所述第二箱体内部,所述加压水泵的进入端与所述第二箱体上的所述进水接口相连接,所述加压水泵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二箱体上的所述出水接口相连接;
废水处理装置,和所述出水接口相连接,用于过滤来自废水储存装置储存的废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废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处理装置包括第三箱体、进水口、前置处理器、超滤处理器和出水口,所述前置处理器和所述超滤处理器分别位于所述第三箱体的内部,所述前置处理器的进入端通过所述第三箱体上的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水接口相连接,所述前置处理器的出口端连接所述超滤处理器的进入端,所述超滤处理器的出口端连接所述第三箱体上的所述出水口。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废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处理装置还包括第一电磁阀、冲洗排水口、第二电磁阀、第一压力控制器和第二压力控制器,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一压力控制器和所述第二压力控制器分别位于所述第三箱体的内部,其中,所述前置处理器连接的所述第一电磁阀,其与所述超滤处理器连接的所述第二电磁阀汇合后连接所述冲洗排水口,所述冲洗排水口位于所述第三箱体上,所述第一压力控制器连接在所述前置处理器的出口端上,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的启闭,所述第二压力控制器连接所述超滤处理器的出口端上,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电磁阀的启闭。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废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储存装置、所述加压装置和所述废水处理装置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废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箱体、所述第二箱体和所述第三箱体为不锈钢或塑料材料制成的箱体。
说明书
废水循环利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废水循环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现在随着人类生活和工业的不断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但同时,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及过度浪费,会导致水资源日益匮乏。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迫在眉睫,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特地设计废水循环利用系统来提升水资源的高效利用,现有的污水治理的设备具有以下缺陷:1、结构复杂,且所占使用空间较大。2、处理好后的水质不稳定。3、结构之间不能自由选择组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废水循环利用系统,克服了现有技术的困难,开创了一种占用空间小,水质稳定,且自由选择组装的废水循环利用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废水循环利用系统,包括:
废水储存装置,包括储水箱,所述储水箱上设置有进出水口和溢流口;
排水装置,包括第一箱体,所述第一箱体通过隔板隔开形成排水腔和溢流腔,所述排水腔与所述进出水口相连通,所述溢流腔与所述溢流口相连通,所述排水腔的底部设置有能够电动或手动启闭的排水阀,所述排水阀连接有用于排出第一箱体内水的第一排水管,所述溢流腔底部设置有常开的孔,所述孔连接有用于排出所述溢流腔内水的第二排水管,所述第一排水管和所述第二排水管相连通。
进一步,所述排水腔和所述溢流腔上部相连通。
进一步,所述排水腔的体积大于所述溢流腔的体积。
进一步,所述进出水口为承插接口;
所述溢流口为外丝接口。
进一步,所述废水储存装置的数量为多个。
进一步,还包括加压装置,包括第二箱体、进水接口、加压水泵和出水接口,所述加压水泵位于所述第二箱体内部,所述加压水泵的进入端与所述第二箱体上的所述进水接口相连接,所述加压水泵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二箱体上的所述出水接口相连接;
废水处理装置,和所述出水接口相连接,用于过滤来自废水储存装置储存的废水。
进一步,所述废水处理装置包括第三箱体、进水口、前置处理器、超滤处理器和出水口,所述前置处理器和所述超滤处理器分别位于所述第三箱体的内部,所述前置处理器的进入端通过所述第三箱体上的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水接口相连接,所述前置处理器的出口端连接所述超滤处理器的进入端,所述超滤处理器的出口端连接所述第三箱体上的所述出水口。
进一步,所述废水处理装置还包括第一电磁阀、冲洗排水口、第二电磁阀、第一压力控制器和第二压力控制器,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一压力控制器和所述第二压力控制器分别位于所述第三箱体的内部,其中,所述前置处理器连接的所述第一电磁阀,其与所述超滤处理器连接的所述第二电磁阀汇合后连接所述冲洗排水口,所述冲洗排水口位于所述第三箱体上,所述第一压力控制器连接在所述前置处理器的出口端上,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的启闭,所述第二压力控制器连接所述超滤处理器的出口端上,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电磁阀的启闭。
进一步,所述废水储存装置、所述加压装置和所述废水处理装置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箱体、所述第二箱体和所述第三箱体为不锈钢或塑料材料制成的箱体。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废水储存装置、排水装置、加压装置和废水处理装置之间采用可拆卸连接,因此,用户可根据要求进行选择组装,有效提高使用效率。还有,经过废水处理装置的生活废水具有稳定性高和水质优良等优点,扩展了水的利用范围。再者,废水循环利用系统结构简单,体积小,使得占用空间小,有利于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