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7.12.13
公开(公告)日2018.04.20
IPC分类号C02F9/14; C02F101/2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处理医疗废水的系统,涉及医疗废水的处理领域。本发明的处理医疗废水的系统包括进水管、出水管以及依次连接的消毒池、调节池、氧化还原池、厌氧池、好氧池、絮凝沉淀池和污泥池;所述进水管连接至所述消毒池,所述出水管连接至所述絮凝沉淀池,所述调节池设置有连接至所述污泥池的物料管道。本发明提供的处理医疗废水的系统消毒池设置在其他处理池之前,首先对医疗废水进行杀毒灭菌处理,避免医疗废水中的病原微生物随处理过程在后续装置中扩散对下一批次的医疗废水造成二次污染,并降低病原微生物扩散的风险;采用化学方式杀灭病原微生物,消毒效果好。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处理医疗废水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进水管以、出水管及依次连接的消毒池、调节池(过滤大分子)、氧化还原池、厌氧池、好氧池、絮凝沉淀池和污泥池;所述进水管连接至所述消毒池,所述出水管连接至所述絮凝沉淀池,所述调节池设置有连接至所述污泥池的物料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医疗废水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池与所述调节池之间通过阀门连接,所述阀门的表面积足够大以控制所述消毒池与所述调节池之间的连通与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处理医疗废水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池设置有消毒剂储存装置,所述消毒剂储存装置通过管道连接至消毒池以向消毒池中通入消毒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医疗废水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池设置有格栅以过滤大颗粒杂质,格栅一端连接至调节池的顶部,另一端连接至调节池的底部以将调节池分隔微微相对独立的左右两个部分;所述物料管道设置于所述调节池的左边部分,所述调节池的右边部分通过带水泵的管道连接至酸碱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医疗废水 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还原池设置有硫酸亚铁储存装置,所述硫酸亚铁储存装置通过管道连接至氧化池以向氧化池中通入硫酸亚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医疗废水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池和所述好氧池中均设置有吸附柱,所述吸附柱一端连接池顶一端连接至池底,吸附柱上设置有分枝,所述吸附柱和所述分枝上附着有相应的微生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医疗废水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沉淀池设置有絮凝剂储存装置,所述絮凝剂储存装置储存有絮凝剂并且通过管道连接至絮凝沉淀池以向絮凝沉淀池中通入絮凝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处理医疗废水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沉淀中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虑网一端连接至池顶另一端连接至池底,并将所述絮凝沉淀池分为左右两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其中左边部分分别连接至所述好氧池和所述污泥池,右边部分连接至出水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医疗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沉淀池左边部分的底部设置有蜂窝状沉水板,所述蜂窝状沉水板倾斜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处理医疗废水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剂为支链淀粉-聚丙烯酰胺接枝聚合物;所述支链淀粉-聚丙烯酰胺接枝聚合物通过如下步骤制备:
步骤A:将支链淀粉溶解水水中制成0.1-0.2g/mL的溶液,按照硝酸铈与支链淀粉的质量比为3-4:50的比例向提取物溶液中加入硝酸铈的饱和溶液;400r-600r/min、45-55℃条件下水浴加热5-10min;
步骤B:向反应容器中加入聚丙烯酰胺单体,保持反应条件继续反应2-4h;冷却抽滤,取沉淀;
步骤C:沉淀经无水乙醇洗涤,然后完全溶解于丙酮,用索氏提取器除去均聚物,干燥后得到絮凝剂。
说明书
一种处理医疗废水的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废水的处理领域,尤其是一种处理医疗废水的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蓬勃发展,医疗废水的产生量也日益增多。医疗废水主要是从医疗的诊疗室、化验室、病房、洗衣房和手术室等排放的废水,其废水来源及成分十分复杂。医院废水中含有大量的病原细菌、病毒、化学药剂以及重金属离子,如药物、消毒剂、诊断用剂、洗涤剂、以及大量的病原性微生物、寄生虫卵及各种病毒,如蛔虫卵、肝炎病毒、结核菌和痢疾菌等。具有空间污染、急性传染和潜伏性传染的特征。与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相比,它具有水量小、污染力强的特点,如任其排放,会严重污染水源,传播疾病。
现在技术中已有很多对于医疗废水的处理系统以及方法,其多在工业污水的处理系统的基础上加上灭菌装置或过程而来,并且常用的灭菌方式为高温灭菌和过滤除菌。其存在的缺陷在于:(1)处理过程不合理;往往在最后一步对病原微生物进行处理,导致病原微生物容易在前面的装置中存留,对后一批次的医疗废水造成二次污染,并且增加病原微生物扩散的风险。(2)高温灭菌和过滤除菌无法对医疗废水中的各种细菌病毒起到很好的杀灭作用,效果并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处理医疗废水的系统,该系统首先对医疗废水进行杀毒灭菌处理,避免医疗废水中的病原微生物随处理过程在后续装置中扩散对下一批次的医疗废水造成二次污染,并降低病原微生物扩散的风险;采用化学方式杀灭病原微生物,消毒效果好。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处理医疗废水的系统,其包括进水管、出水管以及依次连接的消毒池、调节池、氧化还原池、厌氧池、好氧池、絮凝沉淀池和污泥池;所述进水管连接至所述消毒池,所述出水管连接至所述絮凝沉淀池,所述调节池设置有连接至所述污泥池的物料管道。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消毒池设置在调节池、氧化还原池、厌氧池、好氧池、絮凝沉淀池之前,首先对医疗废水进行消毒处理,杀灭其中的病原微生物,避免其随医疗废水流入调节池、氧化还原池、厌氧池、好氧池、絮凝沉淀池中并残留,从而避免对下一批次的医疗废水造成而成二次污染。同时,由于调节池截留的大颗粒杂质也以经过消毒,可以对其直接收集处理,不会导致病原微生物的扩散。
本发明的一种处理医疗废水的系统,所述消毒池与所述调节池之间通过阀门连接,所述阀门的表面积足够大以控制所述消毒池与所述调节池之间的连通与否。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便于消毒池中的全部物料流入调节池进行后续处理。
本发明的一种处理医疗废水的系统,所述消毒池设置有消毒剂储存装置,所述消毒剂储存装置通过管道连接至消毒池以向消毒池中通入消毒剂。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便于根据需要向消毒池中加入消毒剂。本发明中采用的消毒剂选自二氧化氯、臭氧,过一硫酸氢钾中的任意一种。
本发明的一种处理医疗废水的系统,所述调节池设置有格栅以过滤大颗粒杂质,格栅一端连接至调节池的顶部,另一端连接至调节池的底部以将调节池分隔微微相对独立的左右两个部分;所述物料管道设置于所述调节池的左边部分,所述调节池的右边部分通过带水泵的管道连接至酸碱池。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格栅将其截留的大颗粒杂质拦截在在调节池的左边部分,当颗粒杂质积累到一定量时,可将其通过物料管道收集至污泥池,此时,大颗粒杂质已经过消毒处理,不造成病原微生物的扩散。
本发明的一种处理医疗废水的系统,所述氧化还原池设置有硫酸亚铁储存装置,所述硫酸亚铁储存装置通过管道连接至氧化池以向氧化池中通入硫酸亚铁。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硫酸亚铁由硫酸亚铁储存装置进入氧化还原池后溶于医疗废水中,与医疗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形成铁氧体,以沉淀其中的重金属离子。
本发明的一种处理医疗废水的系统,所述厌氧池和所述好氧池中均设置有吸附柱,所述吸附柱一端连接池顶一端连接至池底,吸附柱上设置有分枝,所述吸附柱和所述分枝上附着有相应的微生物。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分枝一方面增大了微生物的附着量,另一方面增大了微生物的处理面积,从而提高厌氧池和好氧池中的处理能力。
本发明的一种处理医疗废水的系统,所述絮凝沉淀池设置有絮凝剂储存装置,所述絮凝剂储存装置储存有絮凝剂并且通过管道连接至絮凝沉淀池以向絮凝沉淀池中通入絮凝剂。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便于根据需要随时向沉淀絮凝池中加入絮凝剂。
本发明的一种处理医疗废水的系统,所述絮凝沉淀中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虑网一端连接至池顶另一端连接至池底,并将所述絮凝沉淀池分为左右两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其中左边部分分别连接至所述好氧池和所述污泥池,右边部分连接至出水管。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网将絮凝沉淀物截留在左边部分,当期积累到一定量时,可将其收集至污泥池,通过过滤网的水即可达标排放。
本发明的一种处理医疗废水的系统,所述絮凝沉淀池左边部分的底部设置有蜂窝状沉水板,所述蜂窝状沉水板倾斜设置。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的方案,沉水板增大了絮状物的沉淀面积,促进絮状物的完全沉淀。
本发明的一种处理医疗废水的系统,所述絮凝剂为支链淀粉-聚丙烯酰胺接枝聚合物;所述支链淀粉-聚丙烯酰胺接枝聚合物通过如下步骤制备:
步骤A:将支链淀粉溶解水水中制成0.1-0.2g/mL的溶液,按照硝酸铈与支链淀粉的质量比为3-4:50的比例向提取物溶液中加入硝酸铈的饱和溶液;400r-600r/min、45-55℃条件下水浴加热5-10min;
步骤B:向反应容器中加入聚丙烯酰胺单体,保持反应条件继续反应2-4h;冷却抽滤,取沉淀;
步骤C:沉淀经无水乙醇洗涤,然后完全溶解于丙酮,用索氏提取器除去均聚物,干燥后得到絮凝剂。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在聚丙烯线上接枝上支链淀粉,絮凝剂的颗粒增大,沉降速度快。并且,絮凝剂可以从不同方向捕捉多个悬浮粒子,以得到较大的絮凝体,从而有效降低医疗废水的COD。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消毒池设置于调节池、酸碱池、厌氧池、好氧池、絮凝沉淀池之前,避免对下一批次医疗废水的二次污染,降低病原微生物的扩散风险。
(2)采用化学消毒的方式杀灭病原微生物,消毒效果好。
(3)设置氧化还原池,氧化还原池中采用铁氧体法沉淀除去重金属离子。
(4)采用了新型的絮凝剂,能够有效降低医疗废水的C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