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布料洗涤用废水余热处理技术

发布时间:2019-6-28 16:59:29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8.05.21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IPC分类号F28D21/00; F28F19/01; D06B1/02; D06B23/20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布料洗涤用废水余热处理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布料、第一清洗室、热交换室、储水箱、第二清洗室、换热主体、分隔板、电热水器和进料台,所述装置主体上部设有第二清洗室和储水箱,储水箱设置在第二清洗室的下方,热交换室设置在第二清洗室和储水箱的下方,第二清洗室的下方设有出水口,出水口连通至热交换室,装置主体的左侧下部设有第二热交换室,第二热交换室的上方设有第一清洗室。本实用新型设置的波浪形翅片和侧边散热翅片的设置能够增加换热主体与污水的接触面积,进而再次提高热交换效率;设置的电热水器能够对热交换后的自来水进行再次加热,使得热交换后的水体温度能够达到使用要求。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布料洗涤用废水余热处理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布料(2)、第一清洗室(33)、热交换室(18)、储水箱(4)、第二清洗室(3)、换热主体(20)、分隔板(19)、隔断(17)、第二分隔板(46)、第二热交换室(22)、第一进水管(28)、布料输送转轴组(36)、电热水器(26)和进料台(3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上部设有第二清洗室(3)和储水箱(4),储水箱(4)设置在第二清洗室(3)的下方,热交换室(18)设置在第二清洗室(3)和储水箱(4)的下方,第二清洗室(3)的下方设有出水口(7),出水口(7)连通至热交换室(18),装置主体(1)的左侧下部设有第二热交换室(22),第二热交换室(22)的上方设有第一清洗室(33),第一清洗室(33)和第二热交换室(22)之间设有第一过滤箱体(38),第二热交换室(22)的左侧设有电热水器(26);所述第一过滤箱体(38)内设有第一过滤网层(39),第一清洗室(33)的内部设有布料输送转轴组(36),第一清洗室(33)的左侧设有进料台(31),进料台(31)的底部设有支撑架(32),支撑架(32)的右端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安装在第一清洗室(33)上,第一清洗室(33)的内部上部设有喷淋管(34),喷淋管(34)的底部均布设有多组喷头(35),喷淋管(34)连接第二进水管(30);所述第二清洗室(3)的前侧设有第三清污口(37),第三清污口(37)内的下方设有过滤网外封板(40),过滤网外封板(40)的内侧连接过滤板(5),过滤板(5)设置在第二清洗室(3)内,且过滤板(5)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滑槽(6);所述热交换室(18)的右侧下部设有第二清污口(43),热交换室(18)的内部左右两侧均设有一组第二分隔板(46),两组第二分隔板(46)之间的区域为热交换区,左侧第二分隔板(46)与热交换室(18)的左侧壁之间形成两组第四腔室(21),两组第四腔室(21)之间由隔断(17)隔开,右侧的第二分隔板(46)与热交换室(18)的右侧壁之间形成三个空腔,三个空腔自上而下分别是进水腔(16)、中间转向腔(15)和出水腔(13),出水腔(13)的内部设有温度传感器(14),进水腔(16)、中间转向腔(15)和出水腔(13)之间通过隔断(17)分隔开,所述第一进水管(28)上设有阀门,第一进水管(28)与自来水管连接,第二热交换室(22)的上端与第一过滤箱体(38)连通,第一过滤箱体(38)与第一清洗室(33)的底部连通,所述换热主体(20)的上、下两面均设有多组波浪形翅片(45),换热主体(20)的前后两侧边均设有侧边散热翅片(44),进水腔(16)的右端连接有第三进水管(11),出水腔(13)的右端连接有第三出水管(12),储水箱(4)的上端右侧设有第四进水管(9),第四进水管(9)与第三出水管(12)之间连接有水管连接管(10),热交换室(18)与第二清洗室(3)和储水箱(4)之间设有支撑底板(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布料洗涤用废水余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水器(26)的上端设有水泵(29),水泵(29)的出水端连接有第二进水管(30),水泵(29)的进水端连接有第二出水管(27),第二出水管(27)的底部连接至电热水器(26)的出水端口,第二热交换室(22)的内部设有第二热交换管(23),第二热交换管(23)的进水端连接有第一进水管(28),第二热交换管(23)的出水端连接有第一出水管(25),第一出水管(25)连接电热水器(26)的进水端口,第二热交换室(22)的底部左侧设有第二排污管(2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布料洗涤用废水余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两个相邻的所述换热主体(20)之间设有分隔板(19),分隔板(19)与第二分隔板(46)之间设有间隙,且相邻的两个分隔板(19)的间隙设置方向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布料洗涤用废水余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主体(20)自上而下间隔设有四组,第一组和第二组换热主体(20)的左端与上方的第四腔室(21)连通,第三组和第四组换热主体(20)的左端与下方的第四腔室(21)连通,第一组换热主体(20)的右端与进水腔(16)连通,第二组和第三组换热主体(20)的右端与中间转向腔(15)连通,第四组换热主体(20)的右端与出水腔(13)连通。

  说明书

  一种布料洗涤用废水余热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印染领域,具体是一种布料洗涤用废水余热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纺织印染行业也在飞速的发展,在纺织印染行业中,需要对布料进行染色,布料在经过染色后需要用水清除布料上的杂质和染色剂,并且在清洗的同时加入柔软剂,使织物染色后更加柔软舒适,并且达到更好的染色效果。由于布料在染缸中的温度较高,因此在清洗前需要将染缸内的布料温度降低,然后再进入到水洗装置中,其后再将温度提高进行清洗。在布料的洗涤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水,这些污水自身还带有热量,因此污水直接排放会导致热量利用不够充分,浪费了能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布料洗涤用废水余热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布料洗涤用废水余热处理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布料、第一清洗室、热交换室、储水箱、第二清洗室、换热主体、分隔板、隔断、第二分隔板、第二热交换室、第一进水管、布料输送转轴组、电热水器和进料台,所述装置主体上部设有第二清洗室和储水箱,储水箱设置在第二清洗室的下方,热交换室设置在第二清洗室和储水箱的下方,第二清洗室的下方设有出水口,出水口连通至热交换室,装置主体的左侧下部设有第二热交换室,第二热交换室的上方设有第一清洗室,第一清洗室和第二热交换室之间设有第一过滤箱体,第二热交换室的左侧设有电热水器;所述第一过滤箱体内设有第一过滤网层,第一清洗室的内部设有布料输送转轴组,第一清洗室的左侧设有进料台,进料台的底部设有支撑架,支撑架的右端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安装在第一清洗室上,第一清洗室的内部上部设有喷淋管,喷淋管的底部均布设有多组喷头,喷淋管连接第二进水管;所述第二清洗室的前侧设有第三清污口,第三清污口内的下方设有过滤网外封板,过滤网外封板的内侧连接过滤板,过滤板设置在第二清洗室内,且过滤板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滑槽;所述热交换室的右侧下部设有第二清污口,热交换室的内部左右两侧均设有一组第二分隔板,两组第二分隔板之间的区域为热交换区,左侧第二分隔板与热交换室的左侧壁之间形成两组第四腔室,两组第四腔室之间由隔断隔开,右侧的第二分隔板与热交换室的右侧壁之间形成三个空腔,三个空腔自上而下分别是进水腔、中间转向腔和出水腔,出水腔的内部设有温度传感器,进水腔、中间转向腔和出水腔之间通过隔断分隔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进水管上设有阀门,第一进水管与自来水管连接,第二热交换室的上端与第一过滤箱体连通,第一过滤箱体与第一清洗室的底部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所述换热主体的上、下两面均设有多组波浪形翅片,换热主体的前后两侧边均设有侧边散热翅片,进水腔的右端连接有第三进水管,出水腔的右端连接有第三出水管,储水箱的上端右侧设有第四进水管,第四进水管与第三出水管之间连接有水管连接管,热交换室与第二清洗室和储水箱之间设有支撑底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电热水器的上端设有水泵,水泵的出水端连接有第二进水管,水泵的进水端连接有第二出水管,第二出水管的底部连接至电热水器的出水端口,第二热交换室的内部设有第二热交换管,第二热交换管的进水端连接有第一进水管,第二热交换管的出水端连接有第一出水管,第一出水管连接电热水器的进水端口,第二热交换室的底部左侧设有第二排污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每两个相邻的所述换热主体之间设有分隔板,分隔板与第二分隔板之间设有间隙,且相邻的两个分隔板的间隙设置方向相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换热主体自上而下间隔设有四组,第一组和第二组换热主体的左端与上方的第四腔室连通,第三组和第四组换热主体的左端与下方的第四腔室连通,第一组换热主体的右端与进水腔连通,第二组和第三组换热主体的右端与中间转向腔连通,第四组换热主体的右端与出水腔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置两组热交换室能够针对不同的清洗室产生的污水进行余热回收;设置的波浪形翅片和侧边散热翅片的设置能够增加换热主体与污水的接触面积,进而再次提高热交换效率;设置的两组第四腔室、四组换热主体、进水腔、中间转向腔和出水腔的设置使得水体的换热行程增加,从而提高了热交换效率;设置的电热水器能够对热交换后的自来水进行再次加热,使得热交换后的水体温度能够达到使用要求。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