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电话:400-000-2365

林可霉素类抗生素生产废水处理工艺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时间:2020-5-11 8:42:21

污水处理专利技术

  申请日2019.12.27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IPC分类号C02F9/14; C02F101/20; C02F101/16; C02F101/3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林可霉素类抗生素生产废水的处理工艺,酸性厌氧菌将废水中生物难降解的高分子有机物分解为生物易降解的小分子有机物,提高废水的B/C比至0.26~0.30;好氧菌将废水中的生物易降解小分子有机物氧化分解为CO2、H2O等无机物,有效地完成COD的去除;臭氧氧化将水中的大部分残余有机物氧化分解为无机物;活性炭过滤吸附去除水中的有机物以及重金属、氨氮等无机物,确保出水COD浓度小于100mg/L。本发明的工艺技术,可有效地进行林可霉素类抗生素生产废水的处理,处理效果显著,出水水质稳定,出水COD浓度为100mg/L以下,运行成本合理。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林可霉素类抗生素生产废水的处理工艺,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1)生产车间排出的林可霉素类抗生素生产废水自流进入埋置于地下的调节池;

  2)将调节池内的废水进入加热池,由通入加热池内的蒸汽进行加热,加热后的水温控制在34~36℃;

  3)加热池出水重力自流进入厌氧反应沉淀池,进水口位于池底,厌氧反应沉淀池布置于地面上;

  向厌氧反应沉淀池内投加复合碳源,该复合碳源为生物易降解的有机物,在共代谢的作用下,酸性厌氧菌将废水中生物难降解的高分子有机物分解为生物易降解的小分子有机物,出水B/C比达到0.26~0.30;

  厌氧反应沉淀池产生的厌氧剩余污泥重力自流排入集泥井;

  4)厌氧反应沉淀池出水重力自流进入好氧反应沉淀池,进水口位于池上部,好氧反应沉淀池布置于地面上;水平方向,沿着水流,池内依次有好氧反应区、沉淀区2个区;

  向好氧反应区供给压缩空气,保持池内溶解氧浓度介于4.0~6.0mg/L,好氧菌将废水中的生物易降解小分子有机物氧化分解为CO2、H2O,有效地完成COD的去除;

  好氧反应区内悬挂半软性弹性填料,用作好氧菌的载体;好氧反应区的出水进入后续的沉淀区,完成泥、水的分离,好氧反应沉淀池的好氧剩余污泥重力自流排入调节池;

  5)好氧反应沉淀池出水重力自流排入臭氧接触池,向臭氧接触池中通入臭氧,接触池来水中的大部分残余有机物被臭氧氧化分解为无机物;

  6)臭氧接触池出水接入活性炭滤池上部的配水槽,能有效地吸附去除来水中的有机物以及重金属、氨氮无机物,活性炭滤池的反冲洗排泥重力自流排入集泥井;

  7)埋置于地下的集泥井中所接纳的厌氧剩余污泥、反冲水沉淀排泥,一并由安装于井底的污泥提升泵抽送至污泥浓缩池,通过重力浓缩作用,污泥的含水率由99%以上降低至97%~98%;

  污泥浓缩池的出泥,重力自流进入污泥均质池,投加复合调理剂以提高污泥的脱水性能;污泥均质池出泥由安装于池外的污泥进料泵抽送至污泥脱水机,作进一步的机械脱水,脱出的泥饼含水率为60%以下;

  8)污泥浓缩池的上清液、污泥脱水机的渗滤液,一并排入埋置于地下的调节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林可霉素类抗生素生产废水的处理工艺,其特征是,步骤1)中,调节池起均和水质、调节水量的作用,水力停留时间为4.0~6.0h,出水由安装于池底的污水提升泵抽送至加热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林可霉素类抗生素生产废水的处理工艺,其特征是,步骤2)中,加热池架空布置,水力停留时间为15mi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林可霉素类抗生素生产废水的处理工艺,其特征是,步骤3)中,水力停留时间为27.0h;自池底向上的高度方向,顺着水流,池内依次有配水区、悬浮污泥反应区、沉淀区3个区;所投加的复合碳源的成分为麦麸和葡萄糖,其重量比为1.2:1,投加量为:每m3水投加1.20kg复合碳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林可霉素类抗生素生产废水的处理工艺,其特征是,步骤4)中,好氧反应沉淀池水力停留时间为15.0h。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林可霉素类抗生素生产废水的处理工艺,其特征是,步骤5)中,好氧反应沉淀池出水由臭氧接触池的上部接入,臭氧接触池布置于地面上,水力停留时间为20min;所使用的臭氧的投加量为:每m3水投加20.0~30.0g臭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林可霉素类抗生素生产废水的处理工艺,其特征是,步骤6)中,活性炭滤池呈半地下式布置,水力停留时间为40min;活性炭滤池中装填有1.50m高的颗粒活性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林可霉素类抗生素生产废水的处理工艺,其特征是,步骤7)所投加的复合调理剂的成分为硫酸亚铁和石灰,其重量比为0.6:1,投加量为:每m3污泥投加0.25kg复合调理剂。

  说明书

  一种林可霉素类抗生素生产废水的处理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业废水的处理工艺,尤其涉及林可霉素类抗生素生产废水的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林可霉素类抗生素生产废水因具有COD浓度高、存在多种有毒有害物质、可生化性差、SS浓度较高、含盐浓度较高等特点而成为制药行业废水处理的难点之一。随着我国环境保护、污染防治要求越来越严格和法治化,制药行业废水处理技术的提升显得越来越迫切。

  多年以来,为取得好的处理效果,合理的林可霉素类生产废水处理的核心技术模式基本一致为“厌氧+好氧”的生化法与气浮、沉淀、吸附、膜分离等的物化法之组合,间或辅以铁-碳微电解法、Fenton试剂法、湿式氧化法等技术;能否成功地运用“厌氧+好氧”生化技术,直接决定了林可霉素类生产废水处理效果的好坏与处理成本的高低。

  为保证我国制药行业的健康发展,林可霉素类生产废水的生化法处理技术的研究一直未停止,Fenton试剂法、电解法、湿式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法、臭氧氧化法等高级氧化法技术也逐渐被采用。“厌氧+好氧”生化法处理林可霉素类生产废水的技术突破在于以合理的运行成本为前提如何有效地提高COD、NH3-N等污染物指标的去除率;高级氧化法的技术突破,更多的关注则在于其工程实施的可行性与运行管理的简便性。

  发明内容

  针对林可霉素类抗生素生产废水的处理,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厌氧+好氧”生化法与“臭氧+活性炭”相组合的处理工艺,即一种林可霉素类抗生素生产废水的处理工艺,可有效地降解林可霉素类抗生素生产废水中有机、无机污染物,处理后出水的COD浓度为100mg/L以下。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林可霉素类抗生素生产废水的处理工艺,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1)生产车间排出的林可霉素类抗生素生产废水自流进入埋置于地下的调节池;

  2)将调节池内的废水进入加热池,由通入加热池内的蒸汽进行加热,加热后的水温控制在34~36℃;

  3)加热池出水重力自流进入厌氧反应沉淀池,进水口位于池底,厌氧反应沉淀池布置于地面上;

  向厌氧反应沉淀池内投加复合碳源,该复合碳源为生物易降解的有机物,在共代谢的作用下,酸性厌氧菌将废水中生物难降解的高分子有机物分解为生物易降解的小分子有机物,出水B/C比达到0.26~0.30;

  厌氧反应沉淀池产生的厌氧剩余污泥重力自流排入集泥井;

  4)厌氧反应沉淀池出水重力自流进入好氧反应沉淀池,进水口位于池上部,好氧反应沉淀池布置于地面上;水平方向,沿着水流,池内依次有好氧反应区、沉淀区2个区;

  向好氧反应区供给压缩空气,保持池内溶解氧浓度介于4.0~6.0mg/L,好氧菌将废水中的生物易降解小分子有机物氧化分解为CO2、H2O,有效地完成COD的去除;

  好氧反应区内悬挂半软性弹性填料,用作好氧菌的载体;好氧反应区的出水进入后续的沉淀区,完成泥、水的分离,好氧反应沉淀池的好氧剩余污泥重力自流排入调节池;

  5)好氧反应沉淀池出水重力自流排入臭氧接触池,向臭氧接触池中通入臭氧,接触池来水中的大部分残余有机物被臭氧氧化分解为无机物;

  6)臭氧接触池出水接入活性炭滤池上部的配水槽,能有效地吸附去除来水中的有机物以及重金属、氨氮无机物,确保出水COD浓度小于100mg/L,活性炭滤池的反冲洗排泥重力自流排入集泥井;

  7)埋置于地下的集泥井中所接纳的厌氧剩余污泥、反冲水沉淀排泥,一并由安装于井底的污泥提升泵抽送至污泥浓缩池,通过重力浓缩作用,污泥的含水率由99%以上降低至97%~98%;

  污泥浓缩池的出泥,重力自流进入污泥均质池,投加复合调理剂以提高污泥的脱水性能;污泥均质池出泥由安装于池外的污泥进料泵抽送至污泥脱水机,作进一步的机械脱水,脱出的泥饼含水率为60%以下;

  8)污泥浓缩池的上清液、污泥脱水机的渗滤液,一并排入埋置于地下的调节池。

  进一步的,步骤1)中,调节池起均和水质、调节水量的作用,水力停留时间为4.0~6.0h,出水由安装于池底的污水提升泵抽送至加热池。

  进一步的,步骤2)中,加热池架空布置,水力停留时间为15min。

  进一步的,步骤3)中,水力停留时间为27.0h;自池底向上的高度方向,顺着水流,池内依次有配水区、悬浮污泥反应区、沉淀区3个区;所投加的复合碳源的成分为麦麸和葡萄糖,其重量比为1.2:1,投加量为:每m3水投加1.20kg复合碳源。

  进一步的,步骤4)中,好氧反应沉淀池水力停留时间为15.0h。

  进一步的,步骤5)中,好氧反应沉淀池出水由臭氧接触池的上部接入,臭氧接触池布置于地面上,水力停留时间为20min;所使用的臭氧的投加量为:每m3水投加20.0~30.0g臭氧。

  进一步的,步骤6)中,活性炭滤池呈半地下式布置,水力停留时间为40min;活性炭滤池中装填有1.50m高的颗粒活性炭。

  进一步的,步骤7)所投加的复合调理剂的成分为硫酸亚铁和石灰,其重量比为0.6:1,投加量为:每m3污泥投加0.25kg复合调理剂。

  本发明厌氧反应时投加的复合碳源,在共代谢的作用下,酸性厌氧菌将废水中生物难降解的高分子有机物分解为生物易降解的小分子有机物,提高废水的B/C比至0.26~0.30;好氧菌将废水中的生物易降解小分子有机物氧化分解为CO2、H2O等无机物,有效地完成COD的去除;臭氧氧化,将水中的大部分残余有机物氧化分解为无机物;活性炭过滤,吸附去除水中的有机物以及重金属、氨氮等无机物,确保出水COD浓度小于100mg/L;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湿污泥,重力浓缩去除上清液后,投加由硫酸亚铁和石灰组成的复合调理剂,提高浓缩后污泥的脱水性能,再由污泥脱水机进行机械脱水,脱水后的泥饼含水率为60%以下。(发明人苏航;王永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