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200325
公开(公告)日20200731
IPC分类号B24B29/02; B24B55/03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抛光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该抛光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污水收检机构、污水分流机构、污水回用机构、污水存储机构和控制机构。污水收检机构用以检测来自于纽扣抛光机的污水的浊度;污水分流机构用以将来自于污水收检机构的污水分配至污水回用机构或污水存储机构;污水回用机构用以将来自于污水分流机构的污水供给纽扣抛光机使用。与上述装置对应的抛光污水处理方法为检测纽扣抛光机排出污水的浊度并将浊度低于预设的浊度值的污水供给纽扣抛光机使用。该污水处理装置和方法实现较为简单,可以实现纽扣抛光污水的重复利用,有效节约水资源且降低生产成本。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抛光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水收检机构、污水分流机构、污水回用机构、污水存储机构和控制机构;
所述污水收检机构用以检测来自于纽扣抛光机的污水的浊度,并将所述污水供给所述污水分流机构;
所述污水分流机构用以将来自于所述污水收检机构的所述污水分配至污水回用机构或污水存储机构;
所述污水回用机构用以将来自于所述污水分流机构的所述污水供给纽扣抛光机使用;
所述控制机构与所述污水收检机构和所述污水分流机构电连接,所述控制机构用以根据所述污水收检机构检测所得的浊度检测结果控制所述污水分流机构将所述污水分配至相应的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光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分流机构包括三通阀,所述控制机构与所述三通阀电连接,所述控制机构用于控制三通阀将所述污水分配至相应的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光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收检机构包括浊度检测仪和污水收集容器,所述控制机构与所述浊度检测仪电连接,所述污水收集容器用以收集来自于纽扣抛光机的污水,所述浊度检测仪用以检测所述污水收集容器中污水的浊度。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抛光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回用机构包括回收利用容器,所述回收利用容器用以接收来自于所述污水分流机构的所述污水并供给抛光机使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抛光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利用容器包括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用以检测所述回收利用容器中的液位,所述控制机构与所述液位传感器电连接,所述控制机构还用以根据所述液位传感器测得的液位控制所述污水分流机构分配所述污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抛光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利用容器包括自来水出水口和用以控制所述自来水出水口的开关,所述控制机构与所述开关电连接,所述控制机构还用以根据所述液位传感器测得的液位控制所述开关的开启。
7.根据权利要求1~3以及5~6任一项所述的抛光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回用机构包括变频恒压泵,所述变频恒压泵用以将所述污水回用机构中的水恒压供给纽扣抛光机使用。
8.一种纽扣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纽扣抛光机以及抛光污水处理装置,所述抛光污水处理装置为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抛光污水处理装置。
9.一种抛光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检测纽扣抛光机排出污水的浊度;
将浊度低于预设的浊度值的污水供给纽扣抛光机使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抛光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低于预设浊度值的污水先被收集至回收利用容器再供给抛光机使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抛光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预设第一液位值,并检测所述回收利用容器的液位,当所述液位高于预设的第一液位值时停止所述污水的流入直至所述液位低于所述预设的第一液位值。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抛光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预设第二液位值,并检测所述回收利用容器的液位,当所述液位低于预设的第二液位值时向所述回收利用容器中供给清水直至所述液位高于所述预设的第二液位值。
13.根据权利要求9~11任一项所述的抛光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利用容器中的水被恒压供给纽扣抛光机使用。
说明书
抛光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纽扣加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抛光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纽扣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纽扣的抛光通常是利用抛光介质对纽扣表面进行滚压和微量切削,进而使纽扣表面粗糙度降低。在纽扣的抛光处理过程中,往往需要经过清洗、下料、抛光等步骤,上述各步骤耗水量都比较大,其产生的污水水质也不一。而倘若选择将产生的污水直接排放,则会显著增加清水的用量,成本高且不环保。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有效节省清水用量且不影响抛光机正常生产工作的抛光污水处理装置以及与该装置对应的方法,进一步,提供一种包括该抛光污水处理装置的纽扣加工装置。
本发明通过如下方案实现。
一种抛光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污水收检机构、污水分流机构、污水回用机构、污水存储机构和控制机构;
所述污水收检机构用以检测来自于纽扣抛光机的污水的浊度,并将所述污水供给所述污水分流机构;
所述污水分流机构用以将来自于所述污水收检机构的所述污水分配至污水回用机构或污水存储机构;
所述污水回用机构用以将来自于所述污水分流机构的所述污水供给纽扣抛光机使用;
所述控制机构与所述污水收检机构和所述污水分流机构电连接,所述控制机构用以根据所述污水收检机构检测所得的浊度检测结果控制所述污水分流机构将所述污水分配至相应的机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污水分流机构包括三通阀,所述污水分流机构包括三通阀,所述控制机构与所述三通阀电连接,所述控制机构用于控制三通阀将所述污水分配至相应的机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污水收检机构包括浊度检测仪和污水收集容器,所述控制机构与所述浊度检测仪电连接,所述污水收集容器用以收集来自于纽扣抛光机的污水,所述浊度检测仪用以检测所述污水收集容器中污水的浊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机构具有预设浊度值,当所述浊度检测仪检测到所述污水的浊度低于预设浊度值时,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所述三通阀将所述污水排向所述污水回用机构;当所述浊度检测仪检测到所述污水的浊度高于预设值时,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所述三通阀控制将所述污水排向污水存储机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污水回用机构包括回收利用容器,所述回收利用容器用以收集来自于所述污水分流机构的所述污水并供给抛光机使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回收利用容器包括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用以检测所述回收利用容器中的液位,所述控制机构与所述液位传感器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机构还用以根据所述液位传感器测得的液位控制所述污水分流机构分配所述污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回收利用容器包括自来水出水口和用以控制所述自来水出水口的开关,所述控制机构与所述开关电连接,所述控制机构还用以根据所述液位传感器测得的液位控制所述开关的开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机构预设第一液位值,当所述液位传感器检测到所述液位高于预设的第一液位值时,所述三通阀阀门开关切换至水流流向所述污水存储机构,直至所述液位低于所述预设的第一液位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机构预设第二液位值,当所述液位传感器检测到所述液位低于预设的第二液位值时,打开所述自来水出水口的开关,向所述回收利用容器中供给自来水,直至所述液位高于所述预设的第二液位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污水回用机构包括变频恒压泵,所述变频恒压泵用以将所述污水回用机构中的水恒压供给纽扣抛光机使用。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纽扣加工装置,其包括纽扣抛光机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抛光污水处理装置,所述纽扣抛光机与所述抛光污水处理装置中的污水收检机构连接,所述纽扣抛光机工作产生的污水注入所述抛光污水处理装置中的污水收检机构。
再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抛光污水处理方法,该抛光污水处理方法与上述抛光污水处理装置相对应,其包括以下步骤:
检测纽扣抛光机排出污水的浊度;
将浊度低于预设的浊度值的污水供给纽扣抛光机使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污水的浊度低于预设的浊度值时,所所述低于预设浊度值的污水先被收集至回收利用容器再供给抛光机使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检测所述回收利用容器的液位,当所述液位高于预设的第一液位值时停止所述污水的流入直至所述液位低于所述预设的第一液位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检测所述回收利用容器的液位,当所述液位低于预设的第二液位值时向所述回收利用容器中供给清水直至所述液位高于所述预设的第二液位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回收利用容器中的水被恒压供给纽扣抛光机使用。
上述抛光污水处理方法用于纽扣抛光污水的处理。
纽扣抛光机在实际的纽扣抛光的工作过程中,用水量大,但是对抛光用水的水质要求并不严格,而且其抛光后产生的污水中增加的污染物也并不多。发明人在实际研究过程中发现了此特点,并针对上述纽扣抛光机抛光用水的特点提出了本发明的抛光污水处理装置及对应的抛光污水处理方法。
具体来说,本发明提供的抛光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污水收检机构、污水分流机构、污水回用机构、污水存储机构和控制机构。污水收检机构用以检测污水的浊度,控制机构用于根据污水检测机构对污水浊度的检测结果控制污水分流机构,使污水分别流向污水回用机构或污水存储机构,污水回用机构收集浊度适合于纽扣抛光机使用的污水并将其供给纽扣抛光机再度使用。
优选地,在该抛光污水处理装置的污水回用机构内可进一步设置液位传感器和一自来水出水口并连接至控制机构,实现污水循环供给的完全自动化,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可完全避免人力的浪费。
包括上述抛光污水处理装置的纽扣加工装置实现了对纽扣抛光机产生的污水的再利用,使原本只可使用一次的水反复利用直至浊度不再符合生产需求,有效节约了自来水的使用量并且进而减少了污水的排放量,不仅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还非常环保,装置本身也不复杂,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对应该抛光污水处理装置的处理方法可实现完全自动化且无需添加额外原材料,不会浪费额外的人力或物力,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发明人曾武;程仕德;张波;区俊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