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21.01.13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IPC分类号C02F9/14; C02F3/28; C02F101/10; C02F101/16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反硝化深床滤池系统,通过污水经过流量计井到达药剂混合池,药剂混合池对污水初次处理,初次处理后的污水进入到配水堰,配水堰将污水分配成多路污水并通过管廊输出至滤池的多个滤格中,污水在滤格被进行过滤,然后过滤后的污水输出至清水池以完成对污水的过滤,其中药剂混合池设置在流量计井的左侧、配水堰设置在药剂混合池的后侧且与药剂混合池邻近设置、滤池设置在管廊的后侧且与管廊邻近设置、清水池设置在配水堰的右侧、以及清水池的部分设置在配水堰的下方且通过管廊与滤池连通,节约了清水池的占地面积,使得反硝化深床滤池系统的整体结构紧凑规整,有效降低了反硝化深床滤池系统的整体占地面积。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反硝化深床滤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流量计井,用于计量进入的污水的流量;
药剂混合池,设置在所述流量计井的左侧,且与所述流量计井连通,且用于对所述污水初次处理;
配水堰,设置在所述药剂混合池的后侧且与所述药剂混合池邻近设置,且与所述药剂混合池连通,且用于将所述污水分配成多路污水;
管廊,设置在所述配水堰的后侧且与所述配水堰邻近设置;
滤池,设置在所述管廊的后侧且与所述管廊邻近设置,所述多路污水经所述管廊对应接入所述滤池的滤格,在所述滤池中对所述多路污水进行过滤;以及
清水池,设置在所述配水堰的右侧,其中所述清水池的部分设置在所述配水堰的下方且通过所述管廊与所述滤池连通,用于接入经过滤后的所述污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硝化深床滤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药剂混合池通过碳源和除磷药剂对污水进行初次处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硝化深床滤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池的滤格均设置有用于对所述污水进行所述过滤的两层滤料层和气水分布底盘装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硝化深床滤池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反冲洗泵房、空压机房以及反冲洗废水池;
所述反冲洗泵房设置在所述清水池的右侧,所述空压机房设置在所述反冲洗泵房的后方以及所述滤池的右侧,所述反冲洗废水池设置在所述空压机房的下方,所述反冲洗泵房通过反冲洗进水管与所述滤池连通,所述滤池通过反冲洗排水管与所述反冲洗废水池连通;
所述反冲洗泵房和所述空压机房用于与所述气水分布底盘配合对所述滤池进行气水联合反冲洗以对所述污水过滤。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硝化深床滤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池通过清水出水管与所述清水池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反硝化深床滤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水堰通过配水管与所述滤池连通。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反硝化深床滤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冲洗进水管、所述反冲洗排水管、所述清水出水管以及所述配水管均设置在所述管廊中。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反硝化深床滤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池的滤格的宽度均相同。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硝化深床滤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层滤料层用于物理过滤截留悬浮物、化学微絮凝除总磷以及生物反硝化去除总氮。
说明书
反硝化深床滤池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深床滤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反硝化深床滤池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反硝化深床滤池一般基于平面铺展设计,导致反硝化深床滤池整个的占地面积过大,浪费了土地资源。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硝化深床滤池系统,旨在解决反硝化深床滤池占地面积大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的提供了一种反硝化深床滤池系统,包括:
流量计井,用于计量进入的污水的流量;
药剂混合池,设置在所述流量计井的左侧,且与所述流量计井连通,且用于对所述污水初次处理;
配水堰,设置在所述药剂混合池的后侧且与所述药剂混合池邻近设置,且与所述药剂混合池连通,且用于将所述污水分配成多路污水;
管廊,设置在所述配水堰的后侧且与所述配水堰邻近设置;
滤池,设置在所述管廊的后侧且与所述管廊邻近设置,所述多路污水经所述管廊对应接入所述滤池的滤格,在所述滤池中对所述多路污水进行过滤;以及
清水池,设置在所述配水堰的右侧,其中所述清水池的部分设置在所述配水堰的下方且通过所述管廊与所述滤池连通,用于接入经过滤后的所述污水。
在一可选或者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药剂混合池通过碳源和除磷药剂对污水进行初次处理。
在一可选或者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滤池的滤格均设置有用于对所述污水进行所述过滤的两层滤料层和气水分布底盘装置。
在一可选或者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反冲洗泵房、空压机房以及反冲洗废水池;
所述反冲洗泵房设置在所述清水池右侧,所述空压机房设置在所述反冲洗泵房的后方以及所述滤池的右侧,所述反冲洗废水池设置在所述空压机房的下方,所述反冲洗泵房通过反冲洗进水管与所述滤池连通,所述滤池通过反冲洗排水管与所述反冲洗废水池连通;
所述反冲洗泵房和所述空压机房用于与所述气水分布底盘配合对所述滤池进行气水联合反冲洗以对所述污水过滤。
在一可选或者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滤池通过清水出水管与所述清水池连通。
在一可选或者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配水堰通过配水管与所述滤池连通。
在一可选或者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冲洗进水管、所述反冲洗排水管、所述清水出水管以及所述配水管均设置在所述管廊中。
在一可选或者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滤池的滤格的宽度均相同。
在一可选或者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两层滤料层用于物理过滤截留悬浮物、化学微絮凝除总磷以及生物反硝化去除总氮。
本发明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案通过设置流量计井用于计量需要过滤的污水的流量,污水经过流量计井到达药剂混合池,药剂混合池对污水进行初次处理,初次处理后的污水进入到配水堰,配水堰将污水分配成多路污水并通过管廊输出至滤池的多个滤格中,污水在滤格被进行过滤,然后过滤后的污水输出至清水池以完成对污水的过滤,其中药剂混合池设置在流量计井的左侧、配水堰设置在药剂混合池的后侧且与药剂混合池邻近设置、滤池设置在管廊的后侧且与管廊邻近设置、清水池设置在配水堰的右侧、以及清水池的部分设置在配水堰的下方且通过管廊与滤池连通,节约了清水池的占地面积,使得反硝化深床滤池系统的整体结构紧凑规整,有效降低了反硝化深床滤池系统的整体占地面积。
(发明人:李钦;黄猛;韩远忠;谭瑜瑜;孙玉石;康凯;唐云帆;孙漪淇;许林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