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高新工业废水处理零排放系统

发布时间:2023-6-15 9:54:40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公布日:2022.10.25

申请日:2022.08.18

分类号:C02F9/10(2006.01)I;C02F101/30(2006.01)N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业废水处理及零排放装置,包括外壳和连通设置于外壳一侧的进水管,所述外壳的内部滑动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底部从内往外依次套接有第一活性炭板、第二活性炭板和第三活性炭板;当过滤网向上移动时,带动第三活性炭板,使得第一活性炭板、第二活性炭板和第三活性炭板在垂直方向上展开;通过过滤网可以带动第三活性炭板向上移动,从而通过顶板与隔板之间的相互连接带动第二活性炭板向上移动,进而使得第一活性炭板、第二活性炭板和第三活性炭板在垂直方向上展开,此时待处理的废水可以同时穿过第一活性炭板、第二活性炭板和第三活性炭板,由于水流较缓,以此废水与活性炭之间具有充足的时间反应,从而提高净化效果。

1.jpg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工业废水处理及零排放装置,包括外壳和连通设置于外壳一侧的进水管,所述外壳的内部滑动设置有过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底部从内往外依次套接有第一活性炭板、第二活性炭板和第三活性炭板;当过滤网向上移动时,同步带动第三活性炭板向上移动,使得第一活性炭板、第二活性炭板和第三活性炭板在垂直方向上展开,当过滤网向下移动时,带动第三活性炭板向下移动,使得第一活性炭板、第二活性炭板和第三活性炭板相互重叠;所述第一活性炭板的顶部和底端均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第二活性炭板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第三活性炭板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隔板设置于顶板和底板之间,且垂直方向上顶板、隔板与底板相互重叠,所述顶板卡合在隔板的顶部,所述隔板卡合在底板的顶部,位于第三活性炭板顶端的顶板与过滤网固定连接,且位于第三活性炭板底端的顶板与外壳的内壁之间形成导流通道,所述第三活性炭板顶端的顶板与外壳的内壁相接触,所述外壳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基座,所述基座与外壳相互连通,所述基座的内径大于外壳的内径;位于第一活性炭板底端的底板通过焊接或者螺栓的连接方式与基座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外壳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传动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穿入外壳并与其转动连接,所述过滤网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套筒,所述丝杆与套筒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活性炭板、第二活性炭板和第三活性炭板均设置为“回”字状;所述顶板、隔板和底板均同样设置为“回”字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废水处理及零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第一活性炭板顶端的底板以及位于第二活性炭板顶端的隔板外侧面上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处设置有刷毛,所述刷毛分别与第二活性炭板和第三活性炭板相接触,位于第三活性炭板底端的顶板与第二活性炭板之间、位于第二活性炭板底端的隔板与第一活性炭板之间均设置有间隙,所述第一活性炭板与第二活性炭板之间、第二活性炭板与第三活性炭板之间均形成有密封腔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工业废水处理及零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和隔板位于刷毛的顶端均设置有凸起,且凸起分别与第二活性炭板和第三活性炭板相接触,使得当第一活性炭板、第二活性炭板和第三活性炭板展开时,密封腔室内部的气体能够通过间隙排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废水处理及零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一侧开设有进水口,所述外壳靠近进水口的一侧开设有排料槽,所述排料槽处铰接有封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废水处理及零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一侧设置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的输入端和基座底面之间连通设置有排水管,所述第一水泵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导流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业废水处理及零排放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装置通过活性炭过滤网对废水进行物理吸附,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废水的流速并不是一个恒定值,当废水的流速较快时,其通过活性炭过滤网的时间较短,从而导致废水与活性炭之间的接触时间较短,在短时间内活性炭并不能够完成对废水中有机物的吸附,导致其处理效果大打折扣问题。

基于上述思路,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外壳和连通设置于外壳一侧的进水管,所述外壳的内部滑动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底部从内往外依次套接有第一活性炭板、第二活性炭板和第三活性炭板;

当过滤网向上移动时,同步带动第三活性炭板向上移动,使得第一活性炭板、第二活性炭板和第三活性炭板在垂直方向上展开,当过滤网向下移动时,带动第三活性炭板向下移动,使得第一活性炭板、第二活性炭板和第三活性炭板相互重叠。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活性炭板的顶部和底端均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第二活性炭板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第三活性炭板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隔板设置于顶板和底板之间,且垂直方向上顶板、隔板与底板相互重叠,所述顶板卡合在隔板的顶部,所述隔板卡合在底板的顶部,位于第三活性炭板顶端的顶板与过滤网固定连接,且位于第三活性炭板底端的顶板与外壳的内壁之间形成导流通道,所述第三活性炭板顶端的顶板与外壳的内壁相接触,所述外壳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基座,所述基座与外壳相互连通,所述基座的内径大于外壳的内径。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位于第一活性炭板顶端的底板以及位于第二活性炭板顶端的隔板外侧面上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处设置有刷毛,所述刷毛分别与第二活性炭板和第三活性炭板相接触,位于第三活性炭板底端的顶板与第二活性炭板之间、位于第二活性炭板底端的隔板与第一活性炭板之间均设置有间隙,所述第一活性炭板与第二活性炭板之间、第二活性炭板与第三活性炭板之间均形成有密封腔室。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板和隔板位于刷毛的顶端均设置有凸起,且凸起分别与第二活性炭板和第三活性炭板相接触,使得当第一活性炭板、第二活性炭板和第三活性炭板展开时,密封腔室内部的气体能够通过间隙排出。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壳一侧开设有进水口,所述外壳靠近进水口的一侧开设有排料槽,所述排料槽处铰接有封板。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壳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传动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穿入外壳并与其转动连接,所述过滤网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套筒,所述丝杆与套筒螺纹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位于第一活性炭板底端的底板通过焊接或者螺栓的连接方式与基座底部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活性炭板、第二活性炭板和第三活性炭板均设置为“回”字状。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基座一侧设置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的输入端和基座底面之间连通设置有排水管,所述第一水泵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导流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废水经过过滤网到达第一活性炭板的内侧,之后依次穿过第一活性炭板、第二活性炭板和第三活性炭板进行过滤,可以对废水中杂质以及有机物进行吸收,由于水流较急,因此通过将第一活性炭板、第二活性炭板和第三活性炭板进行重叠,以增加废水与活性炭的接触时间,从而提高净化效果,而当水流较缓时,可以带动过滤网向上移动,此时通过过滤网可以带动第三活性炭板向上移动,从而通过顶板与隔板之间的相互连接带动第二活性炭板向上移动,进而使得第一活性炭板、第二活性炭板和第三活性炭板在垂直方向上展开,此时待处理的废水可以同时穿过第一活性炭板、第二活性炭板和第三活性炭板,由于水流较缓,以此废水与活性炭之间具有充足的时间反应,从而提高净化效果。

(发明人:周亮;谭珞萍;夏观强;周丽丽)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