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日:2022.01.07
申请日:2021.09.29
分类号:C02F3/28(2006.01)I
摘要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厌氧废水处理装置,包括厌氧塔,厌氧塔的内底部设置有旋流布水器,旋流布水器包括锥体和连接管道,锥体的顶部开设有进水口,连接管道贯穿厌氧塔侧壁与进水口密封连接,锥体的内部开设有集水腔,锥体内竖直方向上设置有多层布水层,集水腔的顶部开设有第一环形槽,第一环形槽内滑动设置有环形塞体和第一弹簧,锥体的顶部开设有第二环形槽,连接管道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调节通道,连接管道的自由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第二连接头上设置有调节组件。用来解决现有难以将出水速度调节至最佳状态,无法使流出的污水与污泥充分混合,导致反应器污水处理效率较低的问题。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厌氧废水处理装置,包括厌氧塔,所述厌氧塔的内底部设置有旋流布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布水器包括锥体和连接管道,所述锥体固定安装于厌氧塔的底部,所述锥体的顶部开设有进水口,所述连接管道贯穿厌氧塔侧壁与进水口密封连接,所述锥体的内部开设有集水腔,所述进水口与集水腔连通,所述锥体内竖直方向上设置有多层布水层,所述布水层包括多个沿集水腔圆周均匀分布的布水通道,所述布水通道的一端与集水腔连通,另一端贯穿锥体,所述集水腔的顶部开设有第一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内滑动设置有环形塞体,第一环形槽的顶部与环形塞体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锥体的顶部开设有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二环形槽的底部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第一环形槽通过通孔与第二环形槽连通,所述连接管道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调节通道,多个所述调节通道均与第二环形槽连通,所述连接管道的自由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头,所述连接管道于第一连接头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三环形槽,多个所述调节通道均与第三环形槽连通,所述连接管道于第三环形槽处设置有第二连接头,所述第二连接头与第三环形槽连通,所述第二连接头上设置有调节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厌氧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筒、活塞、推杆、第二弹簧和盖体,所述调节筒的底部螺纹连接于第二连接头上,所述盖体螺纹连接于调节筒的顶部,所述调节筒与第二连接头之间形成调节腔,所述活塞滑动设置于调节筒内,所述推杆一端与活塞固定连接,另一端贯穿至盖体外,所述第二弹簧套设于推杆上,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活塞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盖体内顶面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厌氧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通道远离集水腔的一端设置有弧形段,所述弧形段倾斜向上设置,多个所述布水层的布水通道之间呈旋转阶梯式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厌氧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塞体的底部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截面呈倒三角形,所述环形塞体的底部靠近集水腔内壁的一侧设置有挡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厌氧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上设置有刻度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厌氧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筒上固定安装有调节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厌氧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筒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密封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厌氧废水处理装置,用来解决现有难以将出水速度调节至最佳状态,无法使流出的污水与污泥充分混合,导致反应器污水处理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厌氧废水处理装置,包括厌氧塔,所述厌氧塔的内底部设置有旋流布水器,所述旋流布水器包括锥体和连接管道,所述锥体固定安装于厌氧塔的底部,所述锥体的顶部开设有进水口,所述连接管道贯穿厌氧塔侧壁与进水口密封连接,所述锥体的内部开设有集水腔,所述进水口与集水腔连通,所述锥体内竖直方向上设置有多层布水层,所述布水层包括多个沿集水腔圆周均匀分布的布水通道,所述布水通道的一端与集水腔连通,另一端贯穿锥体,所述集水腔的顶部开设有第一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内滑动设置有环形塞体,第一环形槽的顶部与环形塞体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锥体的顶部开设有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二环形槽的底部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第一环形槽通过通孔与第二环形槽连通,所述连接管道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调节通道,多个所述调节通道均与第二环形槽连通,所述连接管道的自由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头,所述连接管道于第一连接头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三环形槽,多个所述调节通道均与第三环形槽连通,所述连接管道于第三环形槽处设置有第二连接头,所述第二连接头与第三环形槽连通,所述第二连接头上设置有调节组件。
进一步限定,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筒、活塞、推杆、第二弹簧和盖体,所述调节筒的底部螺纹连接于第二连接头上,所述盖体螺纹连接于调节筒的顶部,所述调节筒与第二连接头之间形成调节腔,所述活塞滑动设置于调节筒内,所述推杆一端与活塞固定连接,另一端贯穿至盖体外,所述第二弹簧套设于推杆上,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活塞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盖体内顶面固定连接。
进一步限定,所述布水通道远离集水腔的一端设置有弧形段,所述弧形段倾斜向上设置,多个所述布水层的布水通道之间呈旋转阶梯式分布。
进一步限定,所述环形塞体的底部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截面呈倒三角形,所述环形塞体的底部靠近集水腔内壁的一侧设置有挡环。
进一步限定,所述推杆上设置有刻度线。
进一步限定,所述调节筒上固定安装有调节轮。
进一步限定,所述调节筒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密封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通过设置锥体、多层布水层、第一弹簧和环形塞体,当进水速度改变时,集水腔内的压力改变,使弹簧压缩或者恢复形变,从而使环形塞体上移或下移,进而改变布水通道的开启数量,从而保持布水通道的出水流速不变或防止出水流速变化过大,避免进水速度改变过大,引起反应器处理效率降低的情况出现。
2.通过设置连接管道和调节筒,在进水流速不变、或者旋流布水器自适应调节无法达到最佳出水速度的情况下,通过转动调节筒,改变调节腔体积的大小,使调节通道气压改变,从而使环形塞体上移或下移,进而改变布水通道开启的数量,实现布水通道出水速度的调节,使出水速度处于最佳的状态。
3.通过设置活塞、推杆和第二弹簧,当环形塞体上下移动时,活塞和推杆跟随同步上下移动,并通过推杆上的刻度线,可掌握环形塞体的实际位置,使环形塞体的位置可视化,更加便于调节。
(发明人:许生军;徐鹏;苏园园;戴佳亮;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