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日:2022.11.08
申请日:2022.08.24
分类号:C02F9/14(2006.01)I;C02F103/34(2006.01)N
摘要
本发明涉及双氧水生产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生产双氧水的废水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准备处理废水的装置,然后收集不同的废水,对废水氧化预处理,或进行生化法处理,最后选择合适处理方法。本发明中,通过收集不同的废水,对每种废水进行不同处理步骤,使得每种废水的处理方式都是不一样的,根据废水的不同来源,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含量是不一样的,进而使得如果一直采用同一种废水处理方法的话,就是使得废水难以处理,根据每种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含量进行检测,然后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从而可对每种废水都进行最好的处理方法,进而可提高废水处理的效果。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生产双氧水的废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准备处理装置;S2、收集废水;S3、废水氧化预处理;S4、生化法处理;S5、选择合适处理方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产双氧水的废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准备处理装置包括有以下装置:隔油池、一级气浮系统、催化氧化池、二级溶气气浮池,双氧水装置生产废水的输出管道与隔油池相连,隔油池通过缓冲池依次与一级气浮系统、催化氧化池、斜板沉淀池、二级溶气气浮池、集水井、BAF池和出水井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产双氧水的废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收集废水包括有以下步骤:在双氧水生产时,将气体通入到氧化塔的内部,氧化塔的内部设置有气液分离器以及液气分离器,液气分离器将气体从氧化液中分离出来,气液分离器将尾气中夹带的氧化液滴分离出来,液气分离器设置在氧化塔上部封头处,气液分离器设置在氧化塔顶部与出气管相连,将气液分离器以及液气分离器分离出的气体通入精馏塔的内部,用塔顶冷凝器将精馏塔上部出来的气相冷凝为含过氧化氢0.1%以下的冷凝水,冷凝水通过回流比器一部分进入凝液收集槽,另一部分作为回流液回到精馏塔中,即可收集到废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产双氧水的废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废水氧化预处理包括有以下步骤:将废水先后通过调节池、铁碳微电解池、芬顿氧化池、混凝氧化池和沉淀池进行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产双氧水的废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废水氧化预处理具体步骤为:废水首先通过调节池调节至废水浓度一致;调节后的废水进入铁碳微电解池,以每升废水计,铁粉投加量为8.4-11.2g,碳粉投加量为1.2-2.4g,再用硫酸调节pH值至2.5-3.5进行反应,反应时间为3-4h;将铁碳微电解池出水引入芬顿氧化池,以每升废水计,双氧水投加量为3.6-5.5mL,硫酸亚铁投加量为0.6-0.8g,再加入硫酸调节pH值至3-4进行反应,反应时间为55-65min;将芬顿氧化池出水引入混凝氧化池,先加入氢氧化钙作为中和剂调节pH值至10.5-11.5,以每升废水计,再投加PAM(聚丙烯酰胺)1.5-3g后进行搅拌,搅拌时间10-20min;将混凝氧化池出水引入沉淀池进行沉淀,沉淀时间为70-90min。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产双氧水的废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生化法处理包括以下步骤:将废水通入水解酸化池内部,反应五天,五天后将水解酸化池内部水引入CASS池,停留时间为两天,pH值为7,温度在20-30℃;两天后将CASS池出水引入沉淀池,沉淀后排入清水池。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产双氧水的废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一级气浮系统中还设有一级气浮搅拌器、一级气浮曝气机、一级气浮刮渣机、一级气浮缓冲器以及一级气浮溶气泵,催化氧化池中设有前pH调节区、铁碳微电解填料和曝气器。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产双氧水的废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前pH调节区中设有前pH调节区搅拌机,斜板沉淀池中设有后pH调节区,所述的后pH调节区中设有后pH调节区搅拌机,二级溶气气浮池中设有二级溶气气浮搅拌器、二级溶气气浮溶气罐、二级溶气气浮刮渣机和二级溶气气浮回流泵,催化氧化池和斜板沉淀池的污泥输出端与污泥池相连,污泥池通过污泥外排泵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产双氧水的废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双氧水废水的主要来源有3个方面,一是洗涤用水;二是中产生的混合污水;三是白土床再生时产生的污水,双氧水生产废水中会含有2-乙基蔥醌、重芳烃和磷酸三辛酯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对于环境会造成严重破坏。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产双氧水的废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5中选择合适处理方法包括有以下内容:根据S2中废水的不同来源,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含量是不一样的,根据每种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含量进行检测,可改变对不同废水处理的方式以及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因此,本人提供一种生产双氧水的废水处理工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产双氧水的废水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准备处理装置;
S2、收集废水;
S3、废水氧化预处理;
S4、生化法处理;
S5、选择合适处理方法。
作为优选,所述S1中准备处理装置包括有以下装置:隔油池、一级气浮系统、催化氧化池、二级溶气气浮池,双氧水装置生产废水的输出管道与隔油池相连,隔油池通过缓冲池依次与一级气浮系统、催化氧化池、斜板沉淀池、二级溶气气浮池、集水井、BAF池和出水井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S2中收集废水包括有以下步骤:在双氧水生产时,将气体通入到氧化塔的内部,氧化塔的内部设置有气液分离器以及液气分离器,液气分离器将气体从氧化液中分离出来,气液分离器将尾气中夹带的氧化液滴分离出来,液气分离器设置在氧化塔上部封头处,气液分离器设置在氧化塔顶部与出气管相连,将气液分离器以及液气分离器分离出的气体通入精馏塔的内部,用塔顶冷凝器将精馏塔上部出来的气相冷凝为含过氧化氢
0.1%以下的冷凝水,冷凝水通过回流比器一部分进入凝液收集槽,另一部分作为回流液回到精馏塔中,即可收集到废水。
作为优选,所述S3中废水氧化预处理包括有以下步骤:将废水先后通过调节池、铁碳微电解池、芬顿氧化池、混凝氧化池和沉淀池进行处理。
作为优选,所述S3中废水氧化预处理具体步骤为:废水首先通过调节池调节至废水浓度一致;调节后的废水进入铁碳微电解池,以每升废水计,铁粉投加量为8.4-11.2g,碳粉投加量为1.2-2.4g,再用硫酸调节pH值至2.5-3.5进行反应,反应时间为3-4h;将铁碳微电解池出水引入芬顿氧化池,以每升废水计,双氧水投加量为3.6-5.5mL,硫酸亚铁投加量为0.6-0.8g,再加入硫酸调节pH值至3-4进行反应,反应时间为55-65min;将芬顿氧化池出水引入混凝氧化池,先加入氢氧化钙作为中和剂调节pH值至10.5-11.5,以每升废水计,再投加PAM(聚丙烯酰胺)1.5-3g后进行搅拌,搅拌时间10-20min;将混凝氧化池出水引入沉淀池进行沉淀,沉淀时间为70-90min。
作为优选,所述S4中生化法处理包括以下步骤:将废水通入水解酸化池内部,反应五天,五天后将水解酸化池内部水引入CASS池,停留时间为两天,pH值为7,温度在20-30℃;两天后将CASS池出水引入沉淀池,沉淀后排入清水池。
作为优选,所述S1中一级气浮系统中还设有一级气浮搅拌器、一级气浮曝气机、一级气浮刮渣机、一级气浮缓冲器以及一级气浮溶气泵,催化氧化池中设有前pH调节区、铁碳微电解填料和曝气器。
作为优选,所述S1中前pH调节区中设有前pH调节区搅拌机,斜板沉淀池中设有后pH调节区,所述的后pH调节区中设有后pH调节区搅拌机,二级溶气气浮池中设有二级溶气气浮搅拌器、二级溶气气浮溶气罐、二级溶气气浮刮渣机和二级溶气气浮回流泵,催化氧化池和斜板沉淀池的污泥输出端与污泥池相连,污泥池通过污泥外排泵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S2中双氧水废水的主要来源有3个方面,一是洗涤用水;二是中产生的混合污水;三是白土床再生时产生的污水,双氧水生产废水中会含有2-乙基蔥醌、重芳烃和磷酸三辛酯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对于环境会造成严重破坏。
作为优选,所述S5中选择合适处理方法包括有以下内容:根据S2中废水的不同来源,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含量是不一样的,根据每种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含量进行检测,可改变对不同废水处理的方式以及方法。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产双氧水的废水处理工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一种生产双氧水的废水处理工艺,通过收集不同的废水,对每种废水进行不同处理步骤,使得每种废水的处理方式都是不一样的,根据废水的不同来源,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含量是不一样的,进而使得如果一直采用同一种废水处理方法的话,就是使得废水难以处理,根据每种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含量进行检测,然后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从而可对每种废水都进行最好的处理方法,进而可提高废水处理的效果。
(2)、该一种生产双氧水的废水处理工艺,通过“铁碳微电解+芬顿氧化+混凝沉淀+水解酸化+CASS”组合工艺彻底解决双氧水生产废水处理问题,减少污水里重芳烃,让废水易被降解,减轻生化处理的负荷;然后用混凝沉淀处理,去除总磷;最后运用水解酸化+CASS方案深度除去CODcr与磷酸盐,使废水达到排放标准;该组合工艺有着运用广泛、处理效果好、操作管理简单、成本低的优点。
(3)、该一种生产双氧水的废水处理工艺,采用隔油—气浮—催化氧化—斜板沉淀—溶气气浮—BAF的处理工艺,通过设置催化氧化和斜板沉淀前的pH调节控制区域,提高了对废水中油类、COD及悬浮物的去除效果。
(4)、该一种生产双氧水的废水处理工艺,在沉淀时将pH值调节至碱性,其目的是使磷酸根在碱性环境下沉淀,去除废水中含有的大部分磷酸盐,不仅使废水中的总磷含量达到排放标准,且沉淀下来的污泥也达到排放标准,将得到的干污泥广泛应用于肥料、建筑材料方面,使废物充分得到利用。
(发明人:李敏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