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高效节能双反向生物膜生活污水处理方法

发布时间:2024-5-28 14:26:20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公布日:2023.11.21

申请日:2023.09.29

分类号:C02F3/30(2023.01)I

摘要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高效节能的双反向生物膜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连的缺氧池、好氧池和沉淀池,所述缺氧池内放置反向生物膜,所述反向生物膜包括透气疏水膜和附着生长在透气疏水膜表面的微生物膜;所述缺氧池的容积大于好氧池。具有氧气利用率高,污染物去除效率高等特点,曝气量小,能耗低,方便管理。

1.jpg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高效节能的双反向生物膜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连的缺氧池、好氧池和沉淀池,所述缺氧池内放置反向生物膜,所述反向生物膜包括透气疏水膜和附着生长在透气疏水膜表面的微生物膜;所述缺氧池的容积大于好氧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效节能的双反向生物膜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池和好氧池的容积比为6842

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高效节能的双反向生物膜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向生物膜的膜面积与池容的比为10-50m2膜面积/1m3缺氧池体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高效节能的双反向生物膜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池设置有混合液回流管与缺氧池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高效节能的双反向生物膜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池设置有进水管,所述沉淀池的排泥管分出一支管与进水管或缺氧池前端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高效节能的双反向生物膜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混合液回流量约为50-100%。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高效节能的双反向生物膜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具有氧气利用率高,污染物去除效率高等特点,曝气量小,能耗低,方便管理,且能在低C/N比的情况下得到很好的处理效果。

为此,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效节能的双反向生物膜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连的缺氧池、好氧池和沉淀池,所述缺氧池内放置反向生物膜,所述反向生物膜包括透气疏水膜和附着生长在透气疏水膜表面的微生物膜;所述缺氧池的容积大于好氧池。

上述方案中:所述缺氧池和好氧池的容积比为6842。优选为缺氧池和好氧池的容积比为7:3。传统缺氧池、好氧池容积一般为37,本技术缺氧池、好氧池容为7:3,即好氧池池容小,曝气量也少,曝气能耗低。

上述方案中:所述好氧池设置有混合液回流管与缺氧池相连,好氧池的部分混合液回流到缺氧池。

上述方案中:所述反向生物膜的膜面积与池容的比为10-50m2膜面积/1m3缺氧池体积。所述缺氧池、好氧池和沉淀池的宽深比为5:7

上述方案中:所述缺氧池设置有进水管,所述沉淀池的排泥管分出一支管与进水管或缺氧池前端相连,沉淀池的部分污泥回流到缺氧池。污泥回流量50-100

上述方案中:混合液回流量约为50-100%。

膜附着生长在透气疏水膜表面,污水在透气疏水膜组件外围流动时,水体中的污染物在浓度差驱动和微生物吸附等作用下进入生物膜内,经过生物代谢和增殖被微生物利用,使水体中的污染物同化为微生物菌体固定在生物膜上或分解成无机代谢产物,从而实现对水体的净化。氧气和污染物分别在生物膜的两侧向生物膜内传递并消耗,氧与污染物对向传质,氧利用率高。生物膜内层为好氧环境,外层缺/厌氧环境,同步实现硝化、反硝化过程。氧气通过中空纤维膜进行传质,传质过程无气泡,效率高。双反向生物膜与常规生物膜结构相反,将反向生物膜置于缺氧池中,充分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无需额外投加碳源。好氧池的容积降低,曝气量大大减少,曝气能耗低。并且发明的膜不用反冲洗。双反向膜生物系统用于处理低C/N比的农村生活污水,对COD的去除效率为90%以上;TN的去处效率达到73%以上;对NH3-N的去除效率为97%及以上。出水达到污水排放一级A标。本发明人为干预程度低,对运行人员专业化程度要求低。双反向生物膜工艺系统在保持原有传统AO工艺装置的原有设计参数下,进行了低人为干预运行中试实验,结果表明对污染物的去除率表现较为稳定。

(发明人:魏泽军;杨程;伍前程;牛佳伟;石戈;杜安珂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