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6.09.05
公开(公告)日2017.06.06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不产生污泥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技术方案的要点是包括有反应池,在反应池上设有污水入水口和净水出水口,所述的反应池依次分隔成与污水入水口连通用于分离污水和废渣的格栅区、与格栅区连通用于接收废渣的废渣区、与格栅区连通用于反硝化反应除去污水中总氮的缺氧区、与缺氧区连通用于硝化反应除去污水中氨氮与COD的好氧区、与好氧区连通用于沉淀悬浮填料的沉淀区、与沉淀区连通装有除磷填料的除磷区、与除磷区连通的消毒区。本实用新型集格栅‑缺氧‑好氧‑沉淀‑除磷(集过滤)‑消毒为一体,占地面积小,装置结构科学且合理,具有处理效果好、运行成本低和没有任何污泥排放的特点。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不产生污泥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反应池(1),在所述反应池(1)上设有污水入水口(2)和净水出水口(3),所述的反应池(1)依次分隔成与污水入水口(2)连通用于分离污水和废渣的格栅区(4)、与格栅区(4)连通用于接收废渣的废渣区(5)、与格栅区(4)连通用于反硝化反应除去污水中总氮的缺氧区(6)、与缺氧区(6)连通用于硝化反应除去污水中氨氮与COD的好氧区(7)、与好氧区(7)连通用于沉淀悬浮填料的沉淀区(9)、与沉淀区(9)连通装有除磷填料的除磷区(10)、与除磷区(10)连通的消毒区(11),所述净水出水口(3)与消毒区(11)连通,所述悬浮填料内包埋有微生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不产生污泥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区(6)和所述好氧区(7)内均装有悬浮填料,在缺氧区(6)和好氧区(7)分别设有使其内部的悬浮填料充分混合的搅拌器(12),在缺氧区(6)内设有为好氧区(7)供氧的供氧系统(13),在缺氧区(6)内设有将沉淀区(9)内的悬浮填料抽回至缺氧区(6)的回流泵(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不产生污泥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池(1)内竖直设有将所述格栅区(4)与所述废渣区(5)分隔开的第一隔板(15)、将所述格栅区(4)与所述缺氧区(6)隔开的第二隔板(16)、将所述缺氧区(6)与所述好氧区(7)隔开的第三隔板(17)、将所述好氧区(7)与所述沉淀区(9)隔开的第四隔板(18)、将所述沉淀区(9)与所述除磷区(10)隔开的第五隔板(19)、将所述除磷区(10)与所述消毒区(11)隔开的第六隔板(2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不产生污泥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隔板(17)的上部设有回流孔(21),在第三隔板(17)的底部设有鱼嘴形回流堰门(8),在所述第四隔板(18)的上部设有溢流孔(22)。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不产生污泥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氧系统(13)为纳米微气泡发生器,在所述缺氧区(6)内设有将缺氧区(6)与纳米微气泡发生器隔开的第七隔板(2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不产生污泥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渣区(5)底部设有称重装置,所述称重装置上连有在废渣重量达到设定值后用于发送短信通知维护人员清理的GSM控制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不产生污泥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区(9)内设有便于沉淀收集所述悬浮填料的倒锥形的底部。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不产生污泥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缺氧区(6)与所述好氧区(7)的上部架设有横梁(24),所述搅拌器(12)的电机固定在所述横梁(24)上。
说明书
一种不产生污泥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不产生污泥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中国农村生活污水年排放量约为80亿-90亿吨,96%的村庄没有排水渠道和污水处理系统。农村生活污水具有量大面广、有机物浓度偏高,以及日变化系数大、间歇排放、控制困难等特点,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肆意排放,和雨水一并就近排入河道,使河道、湖泊受到污染,严重破坏农村生态环境,直接威胁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阻碍农村经济发展。因此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有效处理并达标排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
长期以来,在水污染治理方面,城市污水处理快速发展,与此相反,乡镇和广大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投入少,技术发展慢,究其原因,一是乡镇和农村生活污水量大面广、分散,偏远、经济落后,铺设排污管网投资大,不适宜建造污水处理厂等较大构筑物。二是需要专业人员驻点值守或者频繁巡视检查,需人工更换污水处理药剂,人工操作需要污泥脱水,并且处置污泥成本高。
本实用新型就是基于这种情况作出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不产生污泥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该装置投资少、运行成本低、处理污水效果好且便于自动化管理。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不产生污泥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反应池1,在所述反应池1上设有污水入水口2和净水出水口3,所述的反应池1依次分隔成与污水入水口2连通用于分离污水和废渣的格栅区4、与格栅区4连通用于接收废渣的废渣区5、与格栅区4连通用于反硝化反应除去污水中总氮的缺氧区6、与缺氧区6连通用于硝化反应除去污水中氨氮与COD的好氧区7、与好氧区7连通用于沉淀悬浮填料的沉淀区9、与沉淀区9连通装有除磷填料的除磷区10、与除磷区10连通的消毒区11,所述净水出水口3与消毒区11连通,所述悬浮填料内包埋有微生物。
如上所述不产生污泥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区6和所述好氧区7内均装有悬浮填料,在缺氧区6和好氧区7分别设有使其内部的悬浮填料充分混合的搅拌器12,在缺氧区6内设有为好氧区7供氧的供氧系统13,在缺氧区6内设有将沉淀区9内的悬浮填料抽回至缺氧区6的回流泵14。
如上所述不产生污泥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池1内竖直设有将所述格栅区4与所述废渣区5分隔开的第一隔板15、将所述格栅区4与所述缺氧区6隔开的第二隔板16、将所述缺氧区6与所述好氧区7隔开的第三隔板17、将所述好氧区7与所述沉淀区9隔开的第四隔板18、将所述沉淀区9与所述除磷区10 隔开的第五隔板19、将所述除磷区10与所述消毒区11隔开的第六隔板20。
如上所述不产生污泥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隔板17的上部设有回流孔21,在第三隔板17的底部设有鱼嘴形回流堰门8,在所述第四隔板18的上部设有溢流孔22。
如上所述不产生污泥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氧系统13为纳米微气泡发生器,在所述缺氧区6内设有将缺氧区6与纳米微气泡发生器隔开的第七隔板23。
如上所述不产生污泥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渣区5底部设有称重装置,所述称重装置上连有在废渣重量达到设定值后用于发送短信通知维护人员清理的GSM控制器。
如上所述不产生污泥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区9内设有便于沉淀收集所述悬浮填料的倒锥形的底部。
如上所述不产生污泥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缺氧区6与所述好氧区7的上部架设有横梁24,所述搅拌器12的电机固定在所述横梁24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污水处理装置采用一体化的设计,综合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方法,根据废水的排放量、内含污染物的特性、创新结构和流程设计,取消了厌氧反应,集成格栅-缺氧-好氧-沉淀-除磷(集过滤)-消毒为一体,占地面积小,装置结构科学且合理,具有处理效果好、运行成本低和没有任何污泥排放的特点。
2、本实用新型生化系统采用硝化和反硝化脱氮工艺,采用悬浮填料作为微生物的载体,载菌量大效率高,不会有污泥膨胀现象,不会有剩余污泥产生。
3、本实用新型除磷采用高效可解析吸磷填料,饱和后由工作人员回收,统一解析后回用,解析工作在工厂中进行,解析出的磷制作磷肥。吸磷剂饱和时间长,可达一个月,因此不需要经常更换。除磷剂类如细砂,除磷的同时也起着砂滤的作用。其过滤采用流化床工艺,边反洗边过滤,自动化程度高。
4、本实用新型的回流泵、搅拌器、供氧系统均采用自动化信息化管理,用短信息的形式发给管理员运行状态,实现无人值守,人可以管理多台装置,另外体积小,成本低,便于在广阔的农村地区推广。
5、本实用新型纳米微气泡发生器采用微气泡充氧,氧效率为普通曝气的100倍,不设风机及风机房,无噪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