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6.05.04
公开(公告)日2016.06.29
IPC分类号C02F9/0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格栅、沉淀和调节进出水流量于一体的污水处理系统,它包括混凝土垫层(1)、格栅池(2)、沉淀池(3)和调节池(4),所述的格栅池(2)、沉淀池(3)和调节池(4)均设置于混凝土垫层(1)上,格栅池(2)的顶部设置有地格栅盖(5),格栅池(2)的底部设置有基岩层(6),格栅池(2)与沉淀池(3)之间设置有过水孔A(9),沉淀池(3)与调节池(4)之间设置有过水孔B(10),调节池(4)的顶部还设置有多个维修孔(11),调节池(4)的内壁上均设置有预埋爬梯(1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强度高、能够快速滤除污水中的大型漂浮物和泥沙、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集格栅、沉淀和调节进出水流量于一体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混凝土垫层(1)、格栅池(2)、沉淀池(3)和调节池(4),所述的格栅池(2)、沉淀池(3)和调节池(4)均设置于混凝土垫层(1)上,所述的格栅池(2)设置于沉淀池(3)的后侧,格栅池(2)的顶部设置有地格栅盖(5),格栅池(2)的底部设置有基岩层(6),所述的沉淀池(3)的底部设置有四个毛石填充层(7),四个毛石填充层(7)的截面均呈三角形状,四个毛石填充层(7)之间围成泥斗(8),所述的格栅池(2)与沉淀池(3)之间设置有过水孔A(9),沉淀池(3)与调节池(4)之间设置有过水孔B(10),所述的调节池(4)的顶部还设置有多个维修孔(11),调节池(4)的内壁上均设置有预埋爬梯(12),预埋爬梯(12)设置于维修孔(11)的正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格栅、沉淀和调节进出水流量于一体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格栅池(2)和沉淀池(3)的宽度均小于调节池(4)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格栅、沉淀和调节进出水流量于一体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池(4)的顶部设置有两个维修孔(11),两个维修孔(11)呈对角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格栅、沉淀和调节进出水流量于一体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池(4)和格栅池(2)均呈矩形状。
说明书
一种集格栅、沉淀和调节进出水流量于一体的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处理场镇生物污水,特别是一种集格栅、沉淀和调节进出水流量于一体的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推进场镇生活污水处理,是贯彻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农村环境保护决策部署的重大举措。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各部明确提出:“因地制宜开展农村污水、垃圾污染治理。逐步推进县域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有条件的小城镇和规模较大村庄应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城市周边村镇的污水可纳入城市污水收集管网,对居住比较分散、经济条件较差村庄的生活污水,可采取分散式、低成本、易管理的方式进行处理。”
目前场镇生活污水主要来自厕所冲洗水、厨房洗涤水、洗衣机排水、淋浴排水及其他排水等。生活污水含纤维素、淀粉、糖类、脂肪、蛋白质等有机类物质,还含有氮、磷等无机盐类。此外生活污水中还含有大量的大型漂浮物、泥沙等,现有的生活污水的处理工序是先将人工打捞大型漂浮物和泥沙,再将处理后的污水排入到缓冲池内,随后送入后续的化学处理池内以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然而采用人工打捞大型漂浮物和泥沙的方法,不仅增大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污水的处理效率也非常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强度高、能够快速滤除污水中的大型漂浮物和泥沙、提高污水处理效率的集格栅、沉淀和调节进出水流量于一体的污水处理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集格栅、沉淀和调节进出水流量于一体的污水处理系统,它包括混凝土垫层、格栅池、沉淀池和调节池,所述的格栅池、沉淀池和调节池均设置于混凝土垫层上,所述的格栅池设置于沉淀池的后侧,格栅池的顶部设置有地格栅盖,格栅池的底部设置有基岩层,所述的沉淀池的底部设置有四个毛石填充层,四个毛石填充层的截面均呈三角形状,四个毛石填充层之间围成泥斗,所述的格栅池与沉淀池之间设置有过水孔A,沉淀池与调节池之间设置有过水孔B,所述的调节池的顶部还设置有多个维修孔,调节池的内壁上均设置有预埋爬梯,预埋爬梯设置于维修孔的正下方。
所述的格栅池和沉淀池的宽度均小于调节池的宽度。
所述的调节池的顶部设置有两个维修孔,两个维修孔呈对角设置。
所述的调节池和格栅池均呈矩形状。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强度高、能够快速滤除污水中的大型漂浮物和泥沙、提高污水处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