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4.07.30
公开(公告)日2014.12.31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一体化废水生态处理器,包括罐体,所述罐体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固液分离区、生物处理区、多介质过滤区、膜分离区和高效厌氧区;所述固液分离区与高效厌氧区之间设置有上下连通的沉降管和回水管;所述固液分离区、生物处理区、多介质过滤区、膜分离区彼此相邻处设置有落水孔;所述固液分离区设置有进水口,高效厌氧区设置有污泥排放口,膜分离区设置有排水口。本实用新型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处理效果好等优点,尤其适用于日排放量10吨内的场所,适于推广。
权利要求书
1.一体化废水生态处理器,包括罐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固液分离区(2)、生物处理区(3)、多介质过滤区(4)、膜分离区(5)和高效厌氧区(6);所述固液分离区(2)与高效厌氧区(6)之间设置有上下连通的沉降管(7)和回水管(8);所述固液分离区(2)、生物处理区(3)、多介质过滤区(4)、膜分离区(5)彼此相邻处设置有落水孔(9);所述固液分离区(2)设置有进水口(10),高效厌氧区(6)设置有污泥排放口(11),膜分离区(5)设置有排水口(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体化废水生态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液分离区(2)为漏斗形,沉降管(7)设置在漏斗中部,所述回水管(8)的上口高于沉降管(7)的上口;所述固液分离区(2)设置有搅拌器(13)、加药装置(14)和液位开关(15),所述固液分离区(2)与生物处理区(3)相邻的落水口处设置有电磁阀(16)。
3.根据权利要求1 或2所述一体化废水生态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处理区(3)和多介质过滤区(4)内间隔设置有折流板(20)。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体化废水生态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分离区(5)内设置有超滤膜(17)、水泵(18)和紫外消毒管(19)。
5.根据权利要求1或所述一体化废水生态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处理区设置有检修口(21)。
说明书
一体化废水生态处理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小型生活污水一体化废水生态处理器。
背景技术
生活污水占全部污水排放的比例高达七成,城市家庭生活污水大部分排放进入城市污水管网统一处理,也有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排放,而一些餐饮或自建筑房屋,生活污水直接排放至河流、湖泊,使水体及周围环境受到污染,此类生活污水所造成的污染如不控制,将会越来越严重。水资源日益匮乏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如能在生活污水排放前进行处理,尽可能地把污染降到最低,实施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将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所述缺陷,提供一种体积小,移动、安装、维护方便,处理效果好的一体化废水生态处理器。
为了解决以上所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一体化废水生态处理器,包括罐体,所述罐体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固液分离区、生物处理区、多介质过滤区、膜分离区和高效厌氧区;所述固液分离区与高效厌氧区之间设置有上下连通的沉降管和回水管;所述固液分离区、生物处理区、多介质过滤区、膜分离区彼此相邻处设置有落水孔;所述固液分离区设置有进水口,高效厌氧区设置有污泥排放口,膜分离区设置有排水口。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所述固液分离区为漏斗形,沉降管设置在漏斗中部,所述回水管的上口高于沉降管的上口;所述固液分离区设置有搅拌器、加药装置和液位开关,所述固液分离区与生物处理区相邻的落水口处设置有电磁阀。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生物处理区和多介质过滤区内间隔设置有折流板;所述膜分离区内设置有超滤膜、水泵和紫外消毒管;所述每个处理区设置有检修口。
本实用新型所述一体化废水生态处理器的主要工作流程:生活污水进入固液分离区,泥沙等较重成分由于重力作用通过沉降管落入高效厌氧区,污泥积累到一定量后从污泥排放口排出;固液分离区内的生活污水通过落水口依次流经生物处理区、多介质过滤区、膜分离区,经过相应处理区的不同处理,达到排放标准,从排水口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于使用了以上所述结构,本实用新型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处理效果好等优点,尤其适用于日排放量10吨内的场所,便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