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污水處理泵浦之改良結構

发布时间:2018-12-11 17:48:35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07.08.16

  公开(公告)日2008.07.21

  IPC分类号B02C18/36

  摘要

  Abstract_Original: 本創作係提供一種污水處理泵浦之改良結構,主要是;水葉下緣軸孔週緣預留適當空間不製設葉片,俾得於水葉;與其底部沉澱物入口所設之輪刀間,增設一環狀固定刀座;及一活動水刀,令該固定刀座被螺鎖固設於沉澱物入口頂;端所預製之擴徑環凹處,而該活動水刀則組設於該固定刀;座之軸孔內,並令該水葉、活動水刀及輪刀受泵浦的馬達;心軸同步傳動,同時在該固定刀座環部上緣與活動水刀週;緣面分別製設有預定數目之刃片,據以在泵浦的馬達啓動;運轉時,得以同步傳動水葉、活動水刀及輪刀旋轉,並藉;以產生水流吸力將污水槽內之沉澱物由水葉室下部之沉澱;物入口吸入,經其中之輪刀配合齒輪環對沉澱物進行第一;段攪碎打散作業後,再經活動水刀配合固定刀座對沉澱物;進行第二段攪碎打散作業,最後利用水葉葉片將之往沉澱;物出口接設之導出管排出者。

  权利要求书

  一種污水處理泵浦之改良結構,主要是於污水處理泵浦底部接設一下座,該下座規劃製設有一水葉室,俾供一另製的水葉組設,該水葉乃與泵浦內置馬達的心軸組接取得連動關係,而於水葉室底部另預製有一沉澱物入口,於沉澱物入口內置設有一組輪刀及一齒輪環,該輪刀乃與水葉及馬達心軸作同軸組設,取得馬達同步傳動水葉及輪刀旋轉的效能,而該齒輪環則被固設於沉澱物入口內壁,又於水葉室一側設有一沉澱物出口,該沉澱物出口得以萬向接頭與導出管銜接,依此構成此類污水處理泵浦的基本功能架構;其特徵係在於:該水葉室之水葉與沉澱物入口之輪刀間,乃增設有一組環狀固定刀座及一組活動水刀,該固定刀座係鎖設固定於水葉室底部沉澱物入口頂端部位,而該活動水刀則製設於固定刀座的軸孔範圍內,並使該活動水刀與馬達心軸組設結合,藉以令水葉、活動水刀及輪刀得受馬達同步傳動旋轉,據以在污水槽的沉澱物被吸入水葉室下部之沉澱物入口時,除藉其中之輪刀配合齒輪環對沉澱物進行第一段攪碎打散作業外,更可在沉澱物導入水葉室前再藉固定刀座及活動水刀形成第二段攪碎打散作業處理,俾取得更鬆散的破碎效果,進而大幅提昇其污水槽底部沉澱物之處理排導效率者。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污水處理泵浦之改良結構,其中該固定刀座之環部上緣面靠軸孔週緣乃製設有預定數目之刃片,另於環部預製有數栓孔,俾供以螺栓將固定刀座鎖結固定於水葉室相對於沉澱物入口頂部周緣所製設的擴徑環凹處,並配合該固定刀座之增設及其刃片型態,乃於該水葉軸孔週緣預留有固定刀座及活動水刀之容置空間,使水葉旋轉時不致受固定刀座干擾,而該活動水刀的中心乃設為一軸孔,俾得與馬達心軸組設取得連動,而活動水刀的基體週緣則製設有預定數目之刃片,並使其刃片得與固定刀座的刃片取得微接觸相對關係之旋切效果,據以形成對沉澱物之第二段攪碎打散效能者。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污水處理泵浦之改良結構,其中該固定刀座之刃片的逆向面乃呈斜錐刃面設製,而活動水刀的刃片則作逆向旋切設計者。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污水處理泵浦之改良結構,其中該水葉軸孔週緣之容置空間的大小,概與固定刀座相對角之二刃片的外緣距離相符者。

  说明书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污水處理泵浦之改良結構,其主要是於泵浦的水葉與輪刀間增設一組環狀固定刀座與一活動水刀,藉以形成對沉澱物的第二段攪碎打散作業,俾能增進其沉澱物的攪碎打散效能,避免沉澱物結塊積卡於水葉的葉片間,俾能大幅提昇其沉澱物的處理排導效率,並能減降其故障發生率,達極佳之產業利用性與實用價值者。

  按,一般用於污水處理槽之污水處理泵浦在結構設計上,請參閱第1、2圖所示,主要是於泵浦的馬達心軸(1)套接一水葉(2)及一輪刀(3),令該水葉(2)及輪刀(3)得以受馬達傳動產生旋轉,於水葉(2)的下緣面製設有多數呈漩渦放射狀排列之葉片,而該輪刀(3)則製設有預定數目之刃片,令該水葉(2)組設於泵浦下座(4)之水葉室(5)內,而輪刀(3)則組設於水葉室(5)下部製設之沉澱物入口(6)中,於沉澱物入口(6)內壁另製設有一固定型態之齒輪環(7),另在水葉室(5)一側則設有一沉澱物出口(8),且將該沉澱物出口(8)得以萬向接頭與導出管(未繪製)銜接,據此結構組成,俾於泵浦之馬達啟動運轉時,得以其心軸(1)傳動水葉(2)及輪刀(3)旋轉而產生水流吸導作用,藉以將污水槽底部之沉澱物由水葉室(5)下部之沉澱物入口(6)吸入,同時藉輪刀(3)配合齒輪環(7)將沉澱物予以攪碎打散,再經由水葉(2)葉片將之往沉澱物出口(8)導排,最後沿著導出管排出,達成清理污水槽底部沉澱物之功能與目的。

  惟,上揭結構在設計上,因其係利用製設於水葉室下部沉澱物入口輪刀配合齒輪環達成對沉澱物的攪碎打散作業,其攪碎作業的行程過短,加上其輪刀的刃片通常只作兩組設製,導致其對沉澱物的攪碎效果未盡理想,容易有較大的塊狀沉澱物積卡在水葉葉片之問題,造成沉澱物無法被順利排出,甚至影響其水葉的正常運轉效能,衍生效率不彰及故障率偏高之缺失,實有待設法加以解決改善者。

  又,如美國專利第7,159,806B1號專利案所揭示的結構,其泵浦下座底部之沉澱物入口中,仍是藉由一組輪刀對吸入的沉墊物進行攪碎打散作業,雖其輪刀得作上下昇降旋動之攪碎,但其成效仍舊不彰,並無法確實地將沉澱物完全攪碎,自難稱為完善之設計者。

  有鑑於現有污水處理泵浦所存在之問題與缺失,創作人特著手進行研究改良,基於其從事相關行業之經驗與技術,進而研發出本創作之改良結構,即其主要目的乃在於經由結構之組成設計,使其污水槽底部之沉澱物被吸入水葉室前,得以經由兩道之攪碎打散作業程序處理,確保進入水葉室的沉澱物不致有結塊現象,從而可令水葉得以輕鬆而順利地將之排導出去,據以能大幅提昇污水處理泵浦的作業效能者。

  本創作之另一目的係再於經由兩道攪碎打散處理程序,特可有效避免沉澱物積卡於水葉葉片之虞,從而可維持其正常之運轉效能,相對地降低其故障機率者。

  為達前揭目的,本創作於結構設計上,主要是於泵浦下座之水葉室內的水葉與其底部沉澱物入口內的輪刀間,增設一環狀固定刀座及一活動水刀,藉以形成對沉澱物的第二段攪碎打散作業,使沉澱物由水葉室下部之沉澱物入口吸入後,除經其中之輪刀進行第一段攪碎打散作業後,可在導入水葉室前再經第二段攪碎打散作業處理,俾取得更鬆散的破碎效果,避免沉澱物結塊積卡於水葉的葉片間,據以特能大幅提昇其沉澱物的處理排導效率,並能減降其故障發生率,達極佳之產業利用性與實用價值者。

  有關於本創作之結構組成、技術手段及功效達成方面,謹配合圖式再予舉例進一步具體說明於后:請參閱第3、4圖之結構分解示意圖、第5~7圖之結構關係示意圖及第8、9圖之結構動作示意圖,係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如圖所示,其污水處理泵浦於結構設計上,主要是於污水處理泵浦(10)底部接設一下座(20),該下座規劃製設有一水葉室(21),俾供一另製的水葉(30)組設,該水葉(30)乃與泵浦(10)內置馬達(11)的心軸(12)組接取得連動關係,而於水葉室(21)底部另預製有一沉澱物入口(22),於沉澱物入口(22)內置設有一組輪刀(40)及一齒輪環(41),該輪刀(40)乃與水葉(30)及馬達(11)心軸(12)作同軸組設,取得馬達(11)同步傳動水葉(30)及輪刀(40)旋轉的效能,而齒輪環(41)則被固設於沉澱物入口(22)內壁,於輪刀(40)與齒輪環(41)分別製設有得以旋切攪碎沉澱物之刃片(42)(43),又於水葉室(21)一側設有一沉澱物出口(23),該沉澱物出口(23)得以萬向接頭與導出管(未繪製)銜接,依此構成此類污水處理泵浦的基本功能架構,當泵浦(10)的馬達(11)啟動運轉時,將同步傳動該水葉(30)及輪刀(40)而產生水流吸導作用,將污水槽底部之沉澱物由水葉室(21)底部之沉澱物入口(22)吸入,同時藉輪刀(40)配合齒輪環(41)將沉澱物予以攪碎打散,再經由水葉(30)葉片將之往沉澱物出口(23)導排,最後順著導出管排出,達成清理污水槽底部沉澱物之功能與目的;而為增進其沉澱物的攪碎打散效能,本創作於結構設計上,要乃於泵浦(10)下座(20)之水葉室(21)所設之水葉(30)與其底部沉澱物入口(22)所設之輪刀(40)間,增設一環狀固定刀座(50)及一活動水刀(60),該固定刀座(50)之環部(51)上緣面靠軸孔(52)週緣乃製設有預定數目之刃片(53),且使刃片(53)的逆向面呈斜錐刃面(54)設製,另於環部(51)預製有數栓孔(55),俾供以螺栓(56)將固定刀座(50)鎖結固定於水葉室(21)相對於沉澱物入口(22)頂部周緣所製設的擴徑環凹(24)處,並配合該固定刀座(50)之增設及其刃片(53)型態,該水葉(30)下緣面之逆向漩渦放射狀葉片(31)將不能由其軸孔(32)處延設,而必須於其軸孔(32)週緣預留適當之容置空間,該容置空間的大小概與固定刀座(50)相對角二刃片(53)的外緣距離相符,俾可供固定刀座(50)的刃片(53)及活動水刀(60)容設,並使水葉(30)旋轉時不致受固定刀座(50)干擾,而該活動水刀(60)乃製設於固定刀座(50)的軸孔(52)範圍內,於活動水刀(60)中心設為一軸孔(61),俾得與馬達(11)心軸(12)組設取得連動,而活動水刀(60)的基體週緣則製設有預定數目之刃片(62),其刃片(62)乃作逆向旋切設計,並使其刃片(62)得與固定刀座(50)的刃片(53)取得微接觸相對關係,依此構成本創作之改良結構;經由上揭結構之組成設計,當泵浦(10)的馬達(11)啟動運轉時,因其心軸(12)對水葉(30)、增設的活動水刀(60)、以及既有輪刀(40)的同軸組設關係,將使水葉(30)、活動水刀(60)及輪刀(40)受馬達(11)同步傳動旋轉而形成水流吸導作用,將污水槽底部沉積之沉澱物被往泵浦(10)下座(20)下部之沉澱物入口(22)吸入,經沉澱物入口(22)內之輪刀(40)配合齒輪環(41)對沉澱物進行第一段攪碎打散作業後,再經活動水刀(60)配合固定刀座(50)對沉澱物進行第二段攪碎打散作業,取得更鬆散的破碎效果,令沉澱物不致有結塊現象,最後順著水葉(30)的葉片(31)旋導而將之往沉澱物出口(23)所接設之導出管排出,即可獲得高效率之污水槽底部沉澱物之功能;即,配合以上說明,可知本創作在污水處理泵浦的結構改良設計上,在其水葉及輪刀組成沉澱物攪碎導排的基本功能架構下,進一步利用水葉與輪刀間增設的一組固定刀座及一組活動水刀設計,使其得以搭配既有的輪刀而形成兩段式之沉澱物攪碎打散作業,令其沉澱物在經由沉澱物入口之輪刀配合齒輪環進行第一段攪碎打散作業後,在其導入水葉之前,得以再經由固定刀座及活動水刀對其行使第二段之攪碎打散作業,俾可確保沉墊物的鬆散狀態,可效降低可能存在的結塊現象及積卡於水葉葉片間的機率,從而可大幅提昇其污水處理泵浦的作業效能,並得以降低其故障機率及維修成本,整體而言,確具極佳之產業利用性與實用價值者。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