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高效无堵塞生物巢脱氮废水处理技术

发布时间:2019-6-28 17:01:24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8.05.21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IPC分类号C02F3/02; C02F3/10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效无堵塞生物巢脱氮废水处理装置,由反应槽体1、生物巢填料2、生物巢填料支架3、进水分布器4、出水口5、曝气装置6组成;其中所述生物巢填料2设置在反应槽体1的内部;所述生物巢填料支架3包括上下两层支撑板,分别位于反应槽体1的顶部和底部,用于固定生物巢填料2;所述进水分布器4采用穿孔管多点布水方式,设置在反应槽体1的顶部;所述出水口5设置在反应槽体1的底部;所述曝气装置6为微孔曝气装置,设置在反应槽体1底部和生物巢填料支架3下支撑板之间;本实用新型能利用有限反应池容积,不需污泥回流,提高污泥浓度、提高脱氮处理效率,降低能耗,且降低设备造价成本,便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高效无堵塞生物巢脱氮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装置由反应槽体(1)、生物巢填料(2)、生物巢填料支架(3)、进水分布器(4)、出水口(5)、曝气装置(6)组成;其中,

  所述生物巢填料(2)设置在反应槽体(1)的内部;

  所述生物巢填料支架(3)包括上下两层支撑板,分别位于反应槽体(1)的顶部和底部,用于固定生物巢填料(2);

  所述进水分布器(4)采用穿孔管多点布水方式,设置在反应槽体(1)的顶部;

  所述出水口(5)设置在反应槽体(1)的底部;

  所述曝气装置(6)为微孔曝气装置,设置在反应槽体(1)底部和生物巢填料支架(3)下支撑板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无堵塞生物巢脱氮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槽体(1)为长方形或正方形或圆形,其材质为混凝土或碳钢防腐或304不锈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无堵塞生物巢脱氮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巢填料(2)为可压缩性填料,高度为1~10厘米,外形结构为正方形或长方形或圆形。

  说明书

  一种高效无堵塞生物巢脱氮废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脱氮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效无堵塞生物巢脱氮废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存在严重的碳源不足问题,根据2009年的抽样统计分析,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BOD5/TN平均仅为3.49。碳源不足不仅使TN达标难度较大,还会造成污泥浓度低、污泥易松散膨胀等问题。

  现行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对城镇污水处理厂氮、磷的排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镇污水处理厂一级A标准在许多流域和省市提标改造工程中大量实施。随着排放标准的提高,传统活性污泥法为保证足够的硝化时间,只能低污泥浓度限制下,增大反应池容积,造成占地面积增大、基建投资增加。而目前城镇污水处理工艺应用较多的A/O工艺、AAO工艺等,都具有内回流系统,又使造价与运行费用增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用新型中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无堵塞生物巢脱氮废水处理装置,所述处理装置由反应槽体1、生物巢填料2、生物巢填料支架3、进水分布器4、出水口5、曝气装置6组成;其中,

  所述生物巢填料2设置在反应槽体1的内部;

  所述生物巢填料支架3包括上下两层支撑板,分别位于反应槽体1的顶部和底部,用于固定生物巢填料2;

  所述进水分布器4采用穿孔管多点布水方式,设置在反应槽体1的顶部;

  所述出水口5设置在反应槽体1的底部;

  所述曝气装置6为微孔曝气装置,设置在反应槽体1底部和生物巢填料支架3下支撑板之间。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反应槽体为长方形或正方形或圆形,其材质为混凝土或碳钢防腐或304不锈钢。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生物巢填料2为可压缩性填料,高度为1-10厘米,外形结构为正方形或长方形或圆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了一种利用有限的反应池容积,不需要污泥回流,可以提高污泥浓度、提高脱氮处理效率,降低能耗的高效无堵塞生物巢脱氮废水处理装置,同时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维修和管理成本低,设备投资少、运行成本低、处理效率高,满足工程化的要求,便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