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21.01.12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IPC分类号C02F1/40; B01D17/032; C02F103/3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油游离水浮油收集器,涉及油水分离设备领域。具体包括腔体;所述腔体内设有隔板,将腔体分成收集水腔和含油净水腔;所述隔板上方设有开口,使收集水腔和含油净水腔的上方相连通;所述含油净水腔的一侧设有出油管路;所述出油管路的一侧设有出油异径管,出油管路的下方设有循环管路;所述循环管路与收集水腔的下方相连通;所述出油异径管外连接有出油管道;所述含油净水腔的上方设有进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控制方便,通过油气液掉落所产生的液面波动,使上层的浮油自行进行收集处理,提高浮油收集效果。
权利要求书
1.含油游离水浮油收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腔体(1);所述腔体(1)内设有隔板(4),将腔体(1)分成收集水腔(2)和含油净水腔(3);所述隔板(4)上方设有开口,使收集水腔(2)和含油净水腔(3)的上方相连通;所述含油净水腔(3)的一侧设有出油管路(6);所述出油管路(6)的一侧设有出油异径管(7),出油管路(6)的下方设有循环管路(9);所述循环管路(9)与收集水腔(2)的下方相连通;所述出油异径管(7)外连接有出油管道(8);所述含油净水腔(3)的上方设有进口(5);所述出油异径管(7)的左端管径大小与出油管路(6)的管径大小相一致;所述出油异径管(7)的上方管壁与出油管路(6)的上方管壁相平齐,出油异径管(7)的下方管壁呈向上倾斜状结构,使出油异径管(7)从左到右整体呈缩径状结构;所述出油异径管(7)的右端口径下边沿与含油净水腔(3)内的油水分层界面相平齐;所述出油管道(8)下方设有三通;所述三通的第一端与循环管路(9)相连通并设有放水阀门(10);所述三通的第二端连接有放油管路并设有放油阀门(11);所述三通的第三端设有观察窗(12)并设有观察阀门;所述出油管路(6)下方的循环管路(9)上设有溶气液装置(16);溶气液装置(16)不断的向循环管路(9)内注入溶气液,溶气液由破乳剂和气体混合而成,形成大量气体溶液泡沫,气体溶液泡沫不断上浮并与进入循环管路(9)内的污水进行充分扰流混合,使得污油被重新带回含油净水腔(3)内;所述腔体(1)上设有排气口;所述收集水腔(2)的下端设有排水外排管(13)并安装有排水外排阀门(14);所述收集水腔(2)内设有浮子液面调节器(15);所述浮子液面调节器(15)与排水外排阀门(14)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油游离水浮油收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油异径管(7)的右端下方管壁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0°-4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油游离水浮油收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气液装置(16)包括溶气液外管(17)和溶气液内管(18);所述溶气液外管(17)和溶气液内管(18)均为圆环形结构,且溶气液内管(18)内嵌于溶气液外管(17)中;所述溶气液内管(18)套设于循环管路(9)的外部并和循环管路(9)之间连通有注入孔(21);所述注入孔(21)上设有毛细连接管(19);所述毛细连接管(19)的一端与注入孔(21)相连通,一端与溶气液外管(17)相连通;所述溶气液外管(17)外设有药剂口;所述溶气液装置(16)上方的循环管路(9)上设有波纹补偿器(2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含油游离水浮油收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连接管(19)设有多个且均布于溶气液外管(17)和溶气液内管(18)之间。
说明书
含油游离水浮油收集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水分离设备领域,具体涉及含油游离水浮油收集器。
背景技术
含水原油在收集腔内静置一段时间后,由于介质密度差的缘故,水分和固体颗粒等重质成分会沉降到底层,而上层为较纯净的原油。传统的的收油管或槽位于腔内固定高度位置,收油时由于来液量或液位的波动易造成收油不畅,同时原油界面上部温降快,容易造成原油结块,流动性差,这些都致使浮油无法正常排除。因此为了保证收油质量和效率,操作者要时常控制沉降罐液位,并且定期排除底部沉降的杂质。导致污水在排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带走部分乳化原油,因而进一步增加了原油的损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含油游离水浮油收集器,其特点是结构简单控制方便,通过油气液掉落在液面表层,所产生的波动,使液面上层浮油自行进行收集处理,提高浮油收集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含油游离水浮油收集器,包括腔体;所述腔体内设有隔板,将腔体分成收集水腔和含油净水腔;所述隔板上方设有开口,使收集水腔和含油净水腔的上方相连通;所述含油净水腔的一侧设有出油管路;所述出油管路的一侧设有出油异径管,出油管路的下方设有循环管路;所述循环管路与收集水腔的下方相连通;所述出油异径管外连接有出油管道;所述含油净水腔的上方设有进口。
作为优化,所述出油异径管的左端管径大小与出油管路的管径大小相一致;所述出油异径管的上方管壁与出油管路的上方管壁相平齐,出油异径管的下方管壁呈向上倾斜状结构,使出油异径管从左到右整体呈缩径状结构。
作为优化,所述出油异径管的右端口径下边沿与含油净水腔内的油水分层界面相平齐。
作为优化,所述出油管道下方设有三通;所述三通的第一端与循环管路相连通并设有放水阀门;所述三通的第二端连接有放油管路并设有放油阀门;所述三通的第三端设有观察窗并设有观察阀门。
作为优化,所述收集水腔的下端设有排水外排管并安装有排水外排阀门。
作为优化,所述收集水腔内设有浮子液面调节器;所述浮子液面调节器与排水外排阀门相连接。
作为优化,所述出油管路下方的循环管路上设有溶气液装置;所述腔体上设有排气口。
作为优化,所述出油异径管的右端下方管壁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0°-40°。
作为优化,所述溶气液装置包括溶气液外管和溶气液内管;所述溶气液外管和溶气液内管均为圆环形结构,且溶气液内管内嵌于溶气液外管中;所述溶气液内管套设于循环管路的外部并和循环管路之间连通有注入孔;所述注入孔上设有毛细连接管;所述毛细连接管的一端与注入孔相连通,一端与溶气液外管相连通;所述溶气液外管外设有药剂口;所述溶气液装置上方的循环管路上设有波纹补偿器。
作为优化,所述毛细连接管设有多个且均布于溶气液外管和溶气液内管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利用浮子液面调节器调节收集水腔和含油净水腔的液位高度,使含油净水腔内的油水界面层与出油异径管的下端相平齐,同时通过油气液掉落在液面表层,所产生的波动,使液面上层浮油在液面波动所产生的推力作用下自行进行收集处理。在整个过程中,通过溶气液装置向循环管路内不断注入溶气液防止浮油进入循环管路中,同时溶气液也与循环管路内的浮油进行充分融合,并使其被气泡再次带回油水界面处,从而进一步通过出油管道排出。整个过程采用全重力作用,节约能耗,同时油水分离处理效果好。
(发明人:姜传胜;裴红;周志刚;张晓云;裴立岩;魏光辉;王田田;李雪艳;赵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