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高新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

发布时间:2022-11-13 8:52:29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21.05.06

公开日期2021.11.26

IPC分类C02F1/40;C02F9/14;C02F101/30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散式污水的处理系统,包括油污去除组件、生物过滤组件及管路,油污去除组件包括壳体、过滤件、第一隔板、第二隔板、传送带、吸油棉及刮板,壳体顶端设置有进水口,过滤件设置于进水口下方,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均沿竖直方向设置,二者平行间隔将收容空间分隔形成依次连通的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及第三腔体,传送带安装于壳体的侧壁上,传送带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其顶端位于第一腔体内,底端位于第二腔体内,吸油棉固定于所述传送带上,刮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内,并与壳体固定连接,刮板临近传送带设置,传送带带动吸油棉运动并挤压刮板,管路连通第三腔体和生物过滤组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散式污水的处理系统可去除油污。

1.jpg

权利要求

1.一种分散式污水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油污去除组件、生物过滤组件及管路,所述油污去除组件和所述生物过滤组件之间通过所述管路连通,所述油污去除组件设置于地面上,所述生物过滤组件设置于地面下,所述油污去除组件包括壳体、过滤件、第一隔板、第二隔板、传送带、吸油棉及刮板,所述壳体具有收容空间,其顶端设置有进水口,污水由所述进水口排入,所述过滤件设置于所述进水口的下方,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隔板均沿竖直方向设置,二者平行间隔将所述收容空间分隔形成依次连通的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及第三腔体,所述传送带安装于所述壳体的侧壁上,所述传送带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其顶端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底端位于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吸油棉固定于所述传送带上,所述刮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内,并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刮板临近所述传送带设置,所述传送带带动所述吸油棉运动并挤压所述刮板,所述管路连通所述第三腔体和所述生物过滤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散式污水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件包括斜板及滤网,所述斜板的顶端与所述进水口的一侧固定,所述滤网的顶端与所述进水口的另一侧固定,所述斜板的底端与所述滤网的底端固定,所述斜板的顶端向底端倾斜向下延伸,所述滤网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斜板与所述滤网配合形成进水通道,所述传送带的倾斜角度与所述斜板的倾斜角度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散式污水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间隔设置于所述斜板下方,并与所述壳体的底部固定;所述第二隔板的顶部与所述壳体的顶部固定连接,底部与所述壳体的底部间隔形成第一出水通道,所述第二腔体和所述第三腔体的底部通过所述第一出水通道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散式污水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的底部设置有排油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散式污水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过滤组件包括底座、顶盖、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及第三挡板,所述底座的顶部开口,所述顶盖盖设于所述底座的开口上,所述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及第三挡板相互平行,将所述底座分隔形成相互连通的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及第四区,所述第一区为进水区,所述第二区内填充豆石,并种植有挺水植物,所述第三区内填充淤泥,并种植有水生植物,所述第四区为蓄水区,所述顶盖为格栅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散式污水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出水通道,所述第一区和所述第二区通过所述第二出水通道连通;所述第二挡板的顶部设置有溢流通道,所述第二区所述第三区通过所述溢流通道连通;所述第三挡板的底部设置有第三出水通道,所述第三区和所述第四区通过所述第三出水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出水通道和所述第三出水通道内设置有滤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散式污水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连通所述第三腔体和所述第一区,所述挺水植物和所述水生植物穿过所述顶盖的格栅孔。

说明书

一种分散式污水的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散式污水的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了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农村居民生活的质量,农村供水工程已逐步完善,农村排水工程作为农村供水工程的配套设施,也在逐步完善。农村生活污水主要产生于居民生活过程中的厨房用水和洗浴污水,生活污水中富含有机物,直接排放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同时厨房用水中含有部分不溶于水的油污,直接排放也容易滋生细菌。因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分散式污水的处理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分散式污水的处理系统,能够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油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分散式污水的处理系统,包括油污去除组件、生物过滤组件及管路,所述油污去除组件和所述生物过滤组件之间通过所述管路连通,所述油污去除组件设置于地面上,所述生物过滤组件设置于地面下,所述油污去除组件包括壳体、过滤件、第一隔板、第二隔板、传送带、吸油棉及刮板,所述壳体具有收容空间,其顶端设置有进水口,污水由所述进水口排入,所述过滤件设置于所述进水口的下方,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隔板均沿竖直方向设置,二者平行间隔将所述收容空间分隔形成依次连通的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及第三腔体,所述传送带安装于所述壳体的侧壁上,所述传送带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其顶端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底端位于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吸油棉固定于所述传送带上,所述刮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内,并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刮板临近所述传送带设置,所述传送带带动所述吸油棉运动并挤压所述刮板,所述管路连通所述第三腔体和所述生物过滤组件。

优选的,所述过滤件包括斜板及滤网,所述斜板的顶端与所述进水口的一侧固定,所述滤网的顶端与所述进水口的另一侧固定,所述斜板的底端与所述滤网的底端固定,所述斜板的顶端向底端倾斜向下延伸,所述滤网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斜板与所述滤网配合形成进水通道,所述传送带的倾斜角度与所述斜板的倾斜角度相同。

优选的,所述第一隔板间隔设置于所述斜板下方,并与所述壳体的底部固定;所述第二隔板的顶部与所述壳体的顶部固定连接,底部与所述壳体的底部间隔形成第一出水通道,所述第二腔体和所述第三腔体的底部通过所述第一出水通道连通。

优选的,所述第一腔体的底部设置有排油口。

优选的,所述生物过滤组件包括底座、顶盖、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及第三挡板,所述底座的顶部开口,所述顶盖盖设于所述底座的开口上,所述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及第三挡板相互平行,将所述底座分隔形成相互连通的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及第四区,所述第一区为进水区,所述第二区内填充豆石,并种植有挺水植物,所述第三区内填充淤泥,并种植有水生植物,所述第四区为蓄水区,所述顶盖为格栅板。

优选的,所述第一挡板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出水通道,所述第一区和所述第二区通过所述第二出水通道连通;所述第二挡板的顶部设置有溢流通道,所述第二区所述第三区通过所述溢流通道连通;所述第三挡板的底部设置有第三出水通道,所述第三区和所述第四区通过所述第三出水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出水通道和所述第三出水通道内设置有滤网。

优选的,所述管路连通所述第三腔体和所述第一区,所述挺水植物和所述水生植物穿过所述顶盖的格栅孔。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散式污水的处理系统采用油污去除组件和生物过滤组件相配合的方式,利用油污去除组件初步去除污水中的油污等大型附着物,然后再利用生物过滤组件进行生物分解吸收,可以有效降低污水中的有机物含量。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