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十二五”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科学编制和实施好“十二五”环保规划,对于促进我县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规划的编制思路为:1、体现科学发展的理念,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全面总结“十一五”期间环保工作的经验教训,分析我县环境保护新形势。2、立足当前,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以低于环境容易的排放总量和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研究环保新需求。3、突出重点的原则,坚持“污染治理与生态保护并重”的方针,提高环保监管能力。重点解决我县发展建设中存在的突出环保问题,优先发展环保监控和管理能力建设,大力推进“低碳经济”,实施“清洁生产”,立足我县实际,确定环保发展目标。
第一章 总 结
1、“十一五”的回顾及“十二五”发展环境分析
“十一五”期间,我们按照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的理念,全面启动“生态县”建设;强化执法监督,提高环境综合监管能力,以发展的思路优先解决了发展建设中的突出环境问题,遏制了人为生态破坏,实现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双赢”战略。
1.1 “十一五”环保规划完成情况
①污染物排放控制情况
据统计,2009年底,全县废水排放量为224万吨/年,COD排放量821吨/年;其中工业废水20万吨/年,COD排放量208吨/年;生活污水排放量为204万吨/年,COD排放量613吨/年。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23吨/年;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4.74万吨/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较“十五”末都有较大幅度削减,其中削减量最大的是工业粉尘和工业废水中COD排放量的削减。
②环保指标
“十一五”期间,我县每年空气质量均达到国家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水环境质量良好,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县城环境噪声平均值低于53.1分贝,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低于64.8分贝。
③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十一五”期间,全县大力开展 植树造林和流域治理,全县森林覆盖率已达到30.8%,翠屏山自然保护区确定为市级自然保护区。全县一乡十村生态示范乡村规划已经完成。监军中学已省级绿色文明示范学校; 逸夫小学、城关小学、常宁中学已建成市级绿色文明学校。
1.2 环境保护重点工程项目与投资完成情况
投资近1000万元、日处理污水0.6万吨的永寿县污水处理厂已建成投运;同时,依法闭关了高污染企业永寿纸业公司 ,为我县污染减排打下了良好基础。此外“十一五”期间,我县重点环保项目工程永寿县垃圾填埋厂、果汁厂污水处理系统也分别建成投返,开创了我县污染治理的新局面。
2、当前的环境形势
“十一五”期间,全县环保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环境质量总体趋于稳定。但由于我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经济增长方式相对粗放,自然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环保投入相对不足和环境执法力度不强等原因,污染总量依然很大,全县个别地区污染的问题依然突出。工业污染的治理在部分行业赶不上排放量的增加,特别是水环境、工业废弃物、农村的面源污染、资源开发中的生态环境隐患令人担扰。
2.1 环境污染依然严重
一是漆水河、泾河等主要河流永寿流域段的水质综合污染指数不断攀升。污染有加剧趋势,东、西沟等饮用水源保护地保护设施建设不够,存在饮用水源安全保护隐患。二是县城空气质量优处于较重的污染水平,煤烟型污染加剧,氮氧化物的污染也呈不断加重的趋势。三是工业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污染日益突出,特别是医疗垃圾有效处置严重不足。四是噪声扰民较为普遍。“十一五”期间,县城功能区环境噪声和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值一直保持稳定,各类功能区昼夜间噪声平均值均有超标。影响县城区环境噪声的声源依次为交通、生活、工业、施工。从环境监察统计看,建筑施工和社会生活噪声排忧民一直是居民投诉的热点。
2.2 生态恶化趋势仍未得到有效遏制
一是水土流失还未得到有效控制,特别是县境内矿产资源开发中的生态危害十分突出。二是我县境内个别地带林草久植难保,植被覆盖程度低,导致水源涵养不足。三是农村生态环境破坏加剧,农药、化肥、农膜等面源污染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畜禽养殖业带来的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四是生态建设投资不足,流域治理效果欠佳。
2.3 环境保护投资少,能力建设不足
环境监管保障能力还十分薄弱。办公设施、监察设备落后,车辆紧缺、污染事故预警和应急能力薄弱,执法监察能力严重滞后,环保经费和环保科技专业人员不足。
2.4 “十二五”期间我县环境形势
按照2015年GDP实施50亿元,年均增长19.9%的目标,“十二五”期间,我县不仅要解决生态破坏遗留的历史欠帐,而且还要面临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而由此产生的污染带来的减排压力,因此,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才能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
3.1 污染物产生量将会有较大幅度增加
“十二五”期间,我县工业发展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压力还将继续加大,工业和生活污染由县城向乡村转移呈加快趋势。按照目前的发展模式和“十一五”期间污染物增长速度,经预测,到2010年,SO2产生量将约增加至600吨/年,烟尘产生量将约增加至610万吨/年,工业固体废物将增加到12万吨/年。同时,“十二五”期间县城生活污水和垃圾产生量及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将急剧增加,饮用水源地水质保护任务艰巨,县城区空气质量的改善更为困难。
3.2 生态环境质量改善难度大
随着资源开发强度的加大,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也将逐步呈现,生态环保将面临新的挑战。农村生态环保问题更加分突出,面源污染难以得到有效遏制,土壤受污染的程度和面积有加重和扩大趋势,进一步加剧水体、土壤的污染和生态系统的退化,威胁农村饮用水源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程度加大。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新型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
3.3 环境监管能力建设任重道远
我县环境监察、监测、环境管理等手段滞后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特别是突发环境事故应急手段远远不能适应环保新要求。
第二章 指导思想及规划目标
1、指导思想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地方特色环境保护新道路。以建设生态文明、增强县域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的,将环保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在特殊区域实行环境优先方针。把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环境问题作为工作重点,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环保,协力推进全县可持续发展。大力强化我县环保监管能力,力争实现全县环境质量从基本控制到有所好转转变。
2、规划原则
(1)坚持全县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原则;
(2)坚持突出重点,优先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的原则;
(3)坚持污染预防为主,采用循环经济;发展低碳生产理念,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原则;
(4)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的方针,优先提高环保监管能力的原则。
(5)坚持全社会参与环保的原则。
3、规划目标
总体目标是: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全局,建设经济发展、生态良好的新永寿理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循环经济模式”和“清洁生产工艺”。加强环境监管。使我县环境污染得到控制,环境空气质量进一步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努力开创我县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环境保护工作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具体目标是:
(1)环境空气
全县环境空气质量努力保持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县城区环境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基本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有所下降。汽车尾气达标率>80%。以县城什字为中心,建成2.5平方公里的烟尘控制区。
(2)水环境
泾河、漆水河永寿流域段水质基本达到地表水功能区划标准。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以上;中水回用率达到60%。饮用水源水质合格率达到100%。实施永寿县饮用水源保护规划。
(3)固体废物控制指标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80%;生态垃圾无害处理率>90%,医疗垃圾有效处置率100%。
(4)声环境
全县区域环境噪声和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维持“十一五”末53.1分贝和64.8分贝现状或有所降低,重点改善县城居民文教区噪声污染,严格控制县城区噪声扰民行为。对原永寿县噪声功能区划分报告进一步修订完善。
(5)生态保护
在“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全面实施《陕西省永寿县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治理工程》,该项目可研报告现已完成。该项目总投资2860.68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为2145.51万元。其中申请国家环保专项资金1573.37万元;申请省政府配套资金858.20万元 ;地方政府配套资金429.10万元。该项目为环保生态公益项目,项目建成后可使我县农村生态环境大为改善,对促进我县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项目建设内容以下子项工程:
①水资源的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在西沟水源地与拟选的东沟、营里、三岔河水源地一级、二级保护水路区域,保护区设置围墙与保护网,并对穿越水源地的公路两侧设置低围墙等设施。
②土地资源的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对农村粪便、垃圾和生活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加强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的治理和综合利用,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积极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积极慎重地推广污水灌溉,对灌溉农田的污水进行严格的监测和控制,推广施用化学改良剂,采取生物改善措施。
③森林植被 资源的生态保护工程:适地适树,提高造林成活率,营建复层林相,建立稳定的生态系统。实施封禁治理,人工种草,保护森林植被。
④矿山复垦及草场资源的生态保护工程:加强矿山资源开发全过程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矿山可行性研究、设计和基建阶段要依法进行环评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严格对矿山用地审批,矿山生产要采用先进的采、选工艺,减少环境污染,环境问题一经发现,立即治理。露天采矿现场要履行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义务。加强停采矿山复垦绿化工作,计划复垦绿化面积为3.66万平方米。并建立矿山地质环境预警预报和防治系统,确保环境安全。
⑤永寿境内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小流域治量重点是各乡镇的荒坡治理、疏林地治理、沟壑治理。农村植被保护,主要是保护和更新现有植被,破坏植被的修复及合理利用。
⑥永寿县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治理功能区界标识工程:主要包括区界标准桩、区界标识牌及限制性标牌的建设,目的是为了增强人们的对全县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提醒人们注意事项,控制人们的活动和不良行为。
为了把我县建成“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人居和谐”的新永寿,“十二五”期间,要依托翠屏山市级自然保护区环境优势创建永平环境优美乡;利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好机遇创建渠子、南咀、延村、西班白、寨子等市十个市级生态示范乡村,以实施全民环境教育绿色文明示范工程为契机,创建监军中学、逸夫小学、常宁中学等十所市级绿色文明示范学校。进一步引导我县绿色文明示范工程的深入开展。(创建生态优美乡镇、生态示范乡村、绿色文明学校的考核指标严格按照陕西省和咸阳市创建标准执行。)
(6)重点环保项目建设
一是在日处理污水6000吨的基础上建设永寿县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日处理污水增加到12000吨,以适应“十二五”县城污水处理和污染减排的需要。二是进一步完善垃圾填埋厂标准化建设,对已建成的永寿县垃圾填埋厂要建成渗滤液处理系统,有效提高垃圾处置规模和水平。三是“十二五”期间,建设规模适当,用户稳定的再生水利用设施,实现污水再生利用与污水处理能力同步增长,建成再生水设施处理规模6000立方米/日,到2020年污水再生利用率达到污水处理量的20%以上。四是大力开展 县城的绿化、美化、净化,“十二五”期间县城清洁能源使用率≥50%集中供热普及率≥65%;机动车环保检测率≥80%;重点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达标率100%;规划环评综合执行率≥8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5%。五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倡畜禽生态养殖,做好现有规模化养殖场废弃物综合利用,确保粪便资源利用和污水和污水排放达标率为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