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医疗废水一体化处理技术

发布时间:2018-3-8 9:00:41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6.05.05

  公开(公告)日2016.11.30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医疗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该装置包括生物絮凝酸化池、MBR膜反应池、紫外消毒装置以及清水池;所述生物絮凝酸化池由初沉池、生物絮凝池、水解酸化池以及污泥池组合形成,所述MBR膜反应池由接触氧化池、斜管沉淀池组合形成;所述初沉池的出水口与所述生物絮凝池的入水口连通,所述生物絮凝池的出水口与所述水解酸化池的入水口连通,所述水解酸化池的出水口与所述接触氧化池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污泥池通过一污泥斗与所述生物絮凝池、水解酸化池的污泥出口连通,所述生物絮凝池与所述斜管沉淀池的污泥出口连通;所述接触氧化池的出水口与所述斜管沉淀池的入水口连通。本实用新型所述装置,出水水质稳定达标且占地面积小。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医疗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生物絮凝酸化池、MBR膜反应池、紫外消毒装置以及清水池;

  所述生物絮凝酸化池由初沉池、生物絮凝池、水解酸化池以及污泥池组合形成,所述MBR膜反应池由接触氧化池、斜管沉淀池组合形成;所述初沉池的出水口与所述生物絮凝池的入水口连通,所述生物絮凝池的出水口与所述水解酸化池的入水口连通,所述水解酸化池的出水口与所述接触氧化池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污泥池位于所述生物絮凝池与水解酸化池的下方并通过一污泥斗与所述生物絮凝池、水解酸化池的污泥出口连通,所述生物絮凝池与所述斜管沉淀池的污泥出口连通;所述接触氧化池的出水口与所述斜管沉淀池的入水口连通;

  所述斜管沉淀池的出水口与所述紫外消毒装置的入水口连通,所述紫外消毒装置的出水口与所述清水池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解酸化池内设置一潜水搅拌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氧化池与一风机曝气系统连接。

  说明书

  医疗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医疗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综合医疗废水中含有大量的病原细菌、病毒和化学药剂,如果不经过消毒、灭活等无害化处理,而直接排入城市下水道,往往会造成水、土壤的污染,严重的会引发各种疾病,或导致介水传染病。

  目前,综合医疗废水处理常规的处理工艺都是采用“生物处理+消毒“,现有的综合医疗废水处理设备采用”水解酸化+接触氧化+沉淀+接触消毒“工艺。该工艺普遍存在着占地面积大,出水水质不稳定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出水水质稳定达标且占地面积小的医疗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医疗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其包括:生物絮凝酸化池、MBR膜反应池、紫外消毒装置以及清水池;所述生物絮凝酸化池由初沉池、生物絮凝池、水解酸化池以及污泥池组合形成,所述MBR膜反应池由接触氧化池、斜管沉淀池组合形成;所述初沉池的出水口与所述生物絮凝池的入水口连通,所述生物絮凝池的出水口与所述水解酸化池的入水口连通,所述水解酸化池的出水口与所述接触氧化池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污泥池位于所述生物絮凝池与水解酸化池的下方并通过一污泥斗与所述生物絮凝池、水解酸化池的污泥出口连通,所述生物絮凝池与所述斜管沉淀池的污泥出口连通;所述接触氧化池的出水口与所述斜管沉淀池的入水口连通;所述斜管沉淀池的出水口与所述紫外消毒装置的入水口连通,所述紫外消毒装置的出水口与所述清水池连通。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解酸化池内设置一潜水搅拌机。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触氧化池与一风机曝气系统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医疗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包括生物絮凝酸化池、MBR膜反应池、紫外消毒装置以及清水池,其中的生物絮凝酸化池由初沉池、生物絮凝池、水解酸化池以及污泥池组合形成,MBR膜反应池由接触氧化池、斜管沉淀池组合形成,生物絮凝酸化池功能区由几个反应池集成,相比流线式设置的设备,减小了占地面积;生物絮凝酸化池由初沉池、生物絮凝池先进行沉淀,除去一部分悬浮物,再在水解酸化池进行降解,接触氧化池再进一步除去固体悬浮物以及其他有害物质,循环反应使得该装置的处理能力更强,出水水质更加稳定。

相关推荐
技术工艺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