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5.11.26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IPC分类号C02F3/30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智能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包括污泥处理池S、第一隔层A1、第一滤网A2、第二隔层B1、第二滤网B2、生物选择池A、缺氧池B、主反应池C、污水池D、进水泵1、水管11、回流泵2、回流管道21、气泵3、进气管31、推流装置4、滗水装置5、水管51、智能控制器6,在污泥处理池内设置有推流装置、可升降的滗水装置,实现了连续进水间歇排水的周期循环运行,集曝气沉淀、排水于一体,省去了常规活性污泥法的二沉池和污泥回流系统。
权利要求书
1.智能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包括污泥处理池(S)、第一隔层(A1)、第一滤网(A2)、第二隔层(B1)、第二滤网(B2)、污水池(D)、进水泵(1)、进水管(11)、回流泵(2)、回流管道(21)、气泵(3)、进气管(31)、推流装置(4)、滗水装置(5)、出水管(51)、智能控制器(6),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层(A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滤网(A2),第二隔层(B1)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滤网(B2),第一隔层(A1)和第二隔层(B1)将污泥处理池(S)分为3个池,依次为生物选择池(A)、缺氧池(B)、主反应池(C),污水池(D)通过进水管(11)连接生物选择池(A),进水管(11)上设置有进水泵(1),主反应池(C)内设置有推流装置(4)和滗水装置(5),推流装置(4)和滗水装置(5)分别与智能控制器(6)连接,主反应池(C)的池底设置一根进气管(31),主反应池(C)池底的进气管(31)上设置有多个排气孔,进气管(31)与设置在主反应池(C)外的气泵(3)连接,气泵(3)连接智能控制器(6);生物选择池(A)与主反应池(C)通过回流管道(21)连接,回流管道(21)上位置设置有回流泵(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滗水装置(5)与出水管(51)连接。
说明书
智能活性污泥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处理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活性污泥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活性污泥处理系统是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废水生物处理的系统,一般包括①曝气池:反应主体;②二沉池:1)进行泥水分离,保证出水水质;2)保证回流污泥,维持曝气池内的污泥浓度;③回流系统:1)维持曝气池的污泥浓度;2)改变回流比,改变曝气池的运行工况;④剩余污泥排放系统:1)是去除有机物的途径之一;2)维持系统的稳定运行;⑤供氧系统:主要由供氧曝气风机和专用曝气器构成向曝气池内提供足够的溶解氧。但是,这种一般具有占地面积大、投建时间长且费用高、污泥龄短和沉淀效果欠佳等缺点。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智能活性污泥处理系统,污泥处理池内设置有推流装置、可升降的滗水装置,实现了连续进水间歇排水的周期循环运行,集曝气沉淀、排水于一体,省去了常规活性污泥法的二沉池和污泥回流系统。
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活性污泥处理系统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智能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包括污泥处理池(S)、第一隔层(A1)、第一滤网(A2)、第二隔层(B1)、第二滤网(B2)、污水池(D)、进水泵(1)、进水管(11)、回流泵(2)、回流管道(21)、气泵(3)、进气管(31)、推流装置(4)、滗水装置(5)、出水管(51)、智能控制器(6),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层(A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滤网(A2),第二隔层(B1)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滤网(B2),第一隔层(A1)和第二隔层(B1)将污泥处理池(S)分为3个池,依次为生物选择池(A)、缺氧池(B)、主反应池(C),污水池(D)通过进水管(11)连接生物选择池(A),生物选择池(A)用于对污水做稀释和提高PH处理,进水管(11)上设置有进水泵(1),缺氧池(B)用于厌氧处理、反硝化、除总氮、除总磷等处理,主反应池(C)内设置有推流装置(4)和滗水装置(5),推流装置(4)和滗水装置(5)分别与智能控制器(6)连接,推流装置(4)用于池中水循环及硝化、脱氮和除磷阶段创建水流,滗水装置(5)用于连续进水间歇排水的周期循环运行,主反应池(C)的池底设置一根进气管(31),主反应池(C)池底的进气管(31)上设置有多个排气孔,进气管(31)与设置在主反应池(C)外的气泵(3)连接,气泵(3)连接智能控制器(6);生物选择池(A)与主反应池(C)通过回流管道(21)连接,回流管道(21)上位置设置有回流泵(2),用于污泥循环使用。
所述滗水装置(5)为可升降的,其与出水管(51)连接,用于间歇性排水。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1、布置紧凑、占地省、投资低;2、生化行好,反应推动力大;3、沉淀效果较好;4、流量变化影响小;5、克服了污泥膨胀;6、便于与前处理构筑物相匹配,适用于阶段性建造和扩建;7、泥龄长,产生的剩余污泥少;8、智能控制曝气沉淀、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