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8.07.09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锂电池废水初期处理一体化装置,包括污物阻拦池(1)、絮凝沉淀池(2)和曝气生物滤池(3),通过该装置进行的初期处理将锂电废水与生活污水一起混合调节再进生化处理系统。由于生活污水可生化性非常好,可以提高废水整体的生化效果。可大大缩减后期运行成本。出水可达到《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及电池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0484—2013)。该装置具有造价低、运行稳定、施工方便、管理简单等特点。同时处理效果好,COD预去除率大于80%,系统出水水质非常稳定。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锂电池废水初期处理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安装在清洗间排出口用于对锂电池废水进行预处理,该装置包括污物阻拦池(1)、絮凝沉淀池(2)和曝气生物滤池(3),锂电池厂房清洗间排放出来的污水依次通过污物阻拦池(1)、絮凝沉淀池(2)、曝气生物滤池(3)排向污水处理站,污物阻拦池(1)、絮凝沉淀池(2)、曝气生物滤池(3)上的污水进水口(4)到装置顶部的距离依次增加,其中:
污物阻拦池(1)和絮凝沉淀池(2)的结构形状相同,在污物阻拦池(1)内沿污水流向依次安装有间距40mm的粗格栅(5)和间距25mm的细格栅(6),在污物阻拦池(1)和絮凝沉淀池(2)出水口一侧的底部设置有一个下凹的集污槽(7);
曝气生物滤池(3)的上部设置一个配水池(8)用于收集从絮凝沉淀池(2)流入的污水,在配水池(8)的底部安装一根下端封闭的连通管(9),在连通管(9)上加工有透水孔(10),污水通过透水孔(10)进入曝气生物滤池(3)中与其中填充的生物滤料(11)接触,生物滤料(11)通过支架与曝气生物滤池(3)的内壁固定,在生物滤料(11)的下方设置一根曝气管(12)与外部气源连接,在曝气管(12)上安装有单孔眼空气扩散器(13)用于向生物滤料(11)中注入空气,在曝气生物滤池(3)的下部设置一个隔板(14),隔板(14)与曝气生物滤池(3)的底部形成一个用于反冲洗的封闭空间,在隔板(14)上设置ABS滤头(15)用于向上部空间进行冲水清洗,在曝气生物滤池(3)的下部设置有反冲洗进水管(16)和反冲洗进气管(17)与上述封闭空间连接;
经曝气生物滤池(3)处理后的污水从曝气生物滤池(3)上缘(18)溢出后流入排水管(19),在曝气生物滤池(3)的上缘(18)的内侧连接一个反冲洗排水管(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废水初期处理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污物阻拦池(1)和絮凝沉淀池(2)的底部坡向集污槽(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电池废水初期处理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坡向的坡度为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废水初期处理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集污槽(7)内设置一个与集污槽(7)形状相吻合,带有提升孔(24)的提升篮(21)用于定期外运沉淀污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废水初期处理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曝气生物滤池(3)的上缘(18)内侧的反冲洗排水管(20)的管口的周围设置用于拦截反冲洗污物的围挡(2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废水初期处理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污物阻拦池(1)、絮凝沉淀池(2)和曝气生物滤池(3)的顶面设置用于定期检修和清污的设备孔(23)。
说明书
一种锂电池废水初期处理一体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锂电池废水初期处理一体化装置,属于环境保护中的水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锂电池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作为一种相对清洁能源,它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产品电池工业的发展。锂电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清洗废水和阴极生产中产生的清洗废水,主要成份有钴酸锂、NMP(甲基吡咯烷酮)、碳粉及胶类物质等。碳粉附着于胶体长期使用会堵塞管道难于清理,大大增加废水中COD的指标,而且锂电池生产废水可生化性较差,目前处理这类废液主要采用物理化学法,如化学氧化分解、药剂电解、活性炭吸附及反渗透等处理技术。这些方法处理废水相对成本较高,且对操作人员要求较高,出水水质很难保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状况而设计提供了一种锂电池废水初期处理一体化装置,其目的是通过该装置进行的初期处理将预处理后的锂电废水与生活污水一起混合调节再进生化处理系统。由于生活污水可生化性非常好,可以提高废水整体的生化效果。可大大缩减后期运行成本。出水可达到《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及电池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0484—2013)。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该种锂电池废水初期处理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安装在清洗间排出口用于对锂电池废水进行预处理,该装置包括污物阻拦池1、絮凝沉淀池2和曝气生物滤池3,锂电池厂房清洗间排放出来的污水依次通过污物阻拦池1、絮凝沉淀池2、曝气生物滤池3排向污水处理站,污物阻拦池1、絮凝沉淀池2、曝气生物滤池3上的污水进水口4的到装置顶部的距离依次增加,其中:
污物阻拦池1和絮凝沉淀池2的结构形状相同,在污物阻拦池1内沿污水流向依次安装有粗格栅5和细格栅6,在污物阻拦池1和絮凝沉淀池2出水口一侧的底部设置有一个下凹的集污槽7;
曝气生物滤池3的上部设置一个配水池8用于收集从絮凝沉淀池2流入的污水,在配水池8的底部安装一根下端封闭的连通管9,在连通管9上加工有透水孔10,污水通过透水孔10进入曝气生物滤池3中与其中填充的生物滤料11接触,生物滤料11通过支架与曝气生物滤池3的内壁固定,在生物滤料11的下方设置一根曝气管12与外部气源连接,在曝气管12上安装有单孔眼空气扩散器13用于向生物滤料11中注入空气,在曝气生物滤池3的下部设置一个隔板14,隔板14与曝气生物滤池3的底部形成一个用于反冲洗的封闭空间,在隔板14上设置ABS滤头15用于向上部空间进行冲水清洗,在曝气生物滤池3的下部设置有反冲洗进水管16和反冲洗进气管17与上述封闭空间连接;
经曝气生物滤池3处理后的污水从曝气生物滤池3上缘18溢出后流入排水管19,在曝气生物滤池3的上缘18的内侧连接一个反冲洗排水管20。
进一步,污物阻拦池1和絮凝沉淀池2的底部坡向集污槽7。所述坡向的坡度为5%。
进一步,在集污槽7内设置一个与集污槽7形状相吻合的提升篮21用于定期外运沉淀污物。
进一步,在曝气生物滤池3的上缘18内侧的反冲洗排水管20的管口的周围设置用于拦截反冲洗污物的围挡22。
进一步,在污物阻拦池1、絮凝沉淀池2和曝气生物滤池3的顶面设置用于定期检修和清污的设备孔23。
本发明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专利中设置污物污物阻拦池,内设格栅将附着在胶体上的碳粉从废水中进行初步分离,能够去除水中大部份残留的COD以及难降解有机物,污物污物阻拦池底部设置集污槽可以提升至地面上,便于清通污物及后期维护;
(2)该装置设置的三部分隔室能够保证停留周期使其出水更稳定;
(3)污物阻拦池和絮凝沉淀池的底部的集污槽能够有效收集清洗废水中的沉淀物质,降低废水中的悬浮物及难降解有机物,大大降低废水中的COD,采用不锈钢制集污槽可以方便提升便与清理,减少后期维护工作量。
(4)曝气生物滤池具有上流滤池、底部配水、顶部出水,滤料比重小于1,同一池体中可完成硝化、反硝化功能。
(5)本装置为一体化产品,按地面积小,方便运输及施工。
(6)本装置直接设置与清洗间废水出水口处,减少污水排水距离,有效降低管道污物沉淀引起厂区污水干管的管道堵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