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8.05.31
公开(公告)日2019.03.29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利于污泥回流的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包括一个池体,池体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池体内设有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沉淀区、深度处理区,所述池体中心为沉淀区,四周均匀分布为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和深度处理区,沉淀区和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深度处理区均存在共用池壁,沉淀区底部设有四根管道,其中三根分别和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相通,另一根为通向池体外的污泥排放管道。
权利要求书
1.利于污泥回流的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包括一个池体,池体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池体内设有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沉淀区、深度处理区,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中心为沉淀区,四周均匀分布为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和深度处理区,沉淀区和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深度处理区均存在共用池壁,沉淀区底部设有四根管道,其中三根分别和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相通,另一根为通向池体外的污泥排放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于污泥回流的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为圆形池体或方形池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于污泥回流的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进水口上连接有进水管道、出水口上连接有出水管道,进水管道、出水管道、污泥排放管道均为钢丝软管,池体下方布置有升降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于污泥回流的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上设有可测量水位的标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于污泥回流的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度处理区为生物膜区或消毒区。
说明书
利于污泥回流的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物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于污泥回流的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今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水平的提高,水资源消耗急剧增加,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也不断增大,不但对河流造成污染,对饮用水安全也构成了威胁,现有技术中的生化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污泥回流管道过长,容易堵塞,且维修不方便,且生化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冬天需防冻,夏天需防洪,维修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利于污泥回流的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本实用新型的主要创新点在于,污泥回流管道减少,不易堵塞,且维修方便。
技术方案:为了达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是这样的完成的:包括一个池体,池体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池体内设有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沉淀区、深度处理区,所述池体中心为沉淀区,四周均匀分布为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和深度处理区,沉淀区和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深度处理区均存在共用池壁,沉淀区底部设有四根管道,其中三根分别和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相通,另一根为通向池体外的污泥排放管道。沉淀区和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相通的管道用于污泥回流,沉淀区和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相邻使得污泥回流管道大大缩短,不容易堵塞。
进一步地,所述池体为圆形池体或方形池体。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口上连接有进水管道、出水口上连接有出水管道,进水管道、出水管道、污泥排放管道均为钢丝软管,池体下方布置有升降机构。冬天时采用地埋式,保温效果更好,夏天防洪时或需要维修时把池体升上去。
进一步地,所述池体上设有可测量水位的标识。安装掩埋时更为方便,不需要借助测量设备,且易于观察池体内的水位情况。
进一步地,所述深度处理区为生物膜区或消毒区。根据处理水质的要求灵活选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与传统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中污泥回流管道大大缩短,不易堵塞,且沉淀区可以向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进行污泥回流;
2、本实用新型中需要防冻时采用地埋式,夏天洪水时或需要维修时把池体升上去防水;
3、本实用新型中池体安装更为方便且易于观察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