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改良MSBR工艺脱氮系统

发布时间:2021-11-18 8:56:31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20.09.07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IPC分类号C02F3/30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改良MSBR工艺脱氮的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预缺氧区、污泥浓缩区、厌氧区、缺氧Ⅰ区、缺氧Ⅱ区、好氧Ⅰ区、好氧Ⅱ区、SBBRⅠ区和SBBRⅡ区;污水通过进水管进入厌氧区,同时污泥提升泵将预缺氧区内的污泥提升至厌氧区,厌氧区出水依次进入缺氧Ⅰ区、缺氧Ⅱ区,缺氧Ⅱ区出水通过过水口分别进入好氧1区和好氧Ⅱ区,好氧1区和好氧Ⅱ区的硝化液通过硝化液回流管回流至缺氧Ⅰ区,好氧1区和好氧Ⅱ区的出水分别进入SBBRⅠ区和SBBRⅡ区,SBBRⅠ区和SBBRⅡ区的剩余污泥回流至预缺氧区,预缺氧区污泥沉淀后进入污泥浓缩区,污泥浓缩区上清液溢流至好氧Ⅰ区和好氧Ⅱ区。

1636682076.jpg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用于改良MSBR工艺脱氮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预缺氧区、污泥浓缩区、厌氧区、缺氧Ⅰ区、缺氧Ⅱ区、好氧Ⅰ区、好氧Ⅱ区、SBBRⅠ区和SBBRⅡ区;所述预缺氧区、所述污泥浓缩区、所述厌氧区、所述缺氧Ⅰ区和所述缺氧Ⅱ区平行设置,所述好氧Ⅰ区和所述好氧Ⅱ区分别设置在所述缺氧Ⅱ区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改良MSBR工艺脱氮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缺氧区底部与所述污泥浓缩区底部连通,所述厌氧区设有进水管,所述厌氧区出水管与所述缺氧Ⅰ区进水管连通,所述缺氧Ⅰ区出水管与所述缺氧Ⅱ区进水管连通,所述缺氧Ⅱ区分别通过过水口与所述好氧Ⅰ区和所述好氧Ⅱ区连通,所述好氧Ⅰ区出水管与所述SBBRⅠ区进水管连通,所述好氧Ⅱ区出水管与SBBRⅡ区进水管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改良MSBR工艺脱氮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缺氧区设有污泥提升泵,所述好氧Ⅰ区和好氧Ⅱ区分别设有硝化液回流泵,通过硝化液回流管与所述缺氧Ⅰ区连通,所述厌氧区、所述缺氧Ⅰ区、所述缺氧Ⅱ区、所述SBBRⅠ区和所述SBBRⅡ区分别设有搅拌机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改良MSBR工艺脱氮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Ⅰ区、所述缺氧Ⅱ区、所述好氧Ⅰ区和所述好氧Ⅱ区底部分别设有微孔曝气系统并设置组合填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改良MSBR工艺脱氮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Ⅰ区、所述缺氧Ⅱ区、所述好氧Ⅰ区和所述好氧Ⅱ区所设置组合填料的填充率为30%~70%,所述组合填料比重为1.01~1.05g/cm3;所述组合填料单元直径为150mm,间距为100m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改良MSBR工艺脱氮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SBBRⅠ区和所述SBBRⅡ区分别设有加药系统并投加悬浮填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改良MSBR工艺脱氮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SBBRⅠ区和所述SBBRⅡ区所投加悬浮填料的填充率为10%~40%,所述悬浮填料比重为0.93~0.97g/cm3。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改良MSBR工艺脱氮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SBBRⅠ区和所述SBBRⅡ区出水口分别设有漂浮式固定网筛。

说明书

一种用于改良MSBR工艺脱氮的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改良MSBR工艺脱氮的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水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和污水排放标准的不断提高,具有较好脱功能、占地面积小、运行管理简便等优点的新型污水处理工艺逐步成为该领域研发与应用的焦点。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研究人员根据序批反应特点,结合传统活性污泥法开发的一种连续进出水污水处理新工艺取名改良型序批反应器(MSBR)。该工艺不但无需间断流量,还省去了多池工艺所需要的更多的连接管、泵和阀门。试验表明MSBR法是一种经济有效、运行可靠、易于操作控制的污水处理工艺。

MSBR系统由预缺氧区、污泥浓缩区、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和两组SBR区组成。将传统的A2/O工艺与SBR工艺组合起来,并在前端设置了预缺氧区,形成了一套高度集成的水处理系统。该系统强化了污染物的处理能力,系统整体的抗冲击负荷得到一定的提升。尽管如此,在MSBR工艺的实际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脱氮效果不佳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出水水质。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改良MSBR工艺脱氮的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预缺氧区、污泥浓缩区、厌氧区、缺氧Ⅰ区、缺氧Ⅱ区、好氧Ⅰ区、好氧Ⅱ区、SBBRⅠ区和SBBRⅡ区。

其中,所述预缺氧区、所述污泥浓缩区、所述厌氧区、所述缺氧Ⅰ区和所述缺氧Ⅱ区平行设置,所述好氧Ⅰ区和所述好氧Ⅱ区分别设置在所述缺氧Ⅱ区的两侧。

其中,所述预缺氧区底部与所述污泥浓缩区底部连通,所述厌氧区设有进水管,所述厌氧区出水管与所述缺氧Ⅰ区进水管连通,所述缺氧Ⅰ区出水管与所述缺氧Ⅱ区进水管连通,所述缺氧Ⅱ区分别通过过水口与所述好氧Ⅰ区和所述好氧Ⅱ区连通,所述好氧Ⅰ区出水管与所述SBBRⅠ区进水管连通,所述好氧Ⅱ区出水管与SBBRⅡ区进水管连通。

其中,所述预缺氧区设有污泥提升泵,所述好氧Ⅰ区和好氧Ⅱ区分别设有硝化液回流泵,通过硝化液回流管与所述缺氧Ⅰ区连通,所述厌氧区、所述缺氧Ⅰ区、所述缺氧Ⅱ区、所述SBBRⅠ区和所述SBBRⅡ区分别设有搅拌机组。

其中,所述缺氧Ⅰ区、所述缺氧Ⅱ区、所述好氧Ⅰ区和所述好氧Ⅱ区底部分别设有微孔曝气系统并设置组合填料。

其中,所述缺氧Ⅰ区、所述缺氧Ⅱ区、所述好氧Ⅰ区和所述好氧Ⅱ区所设置组合填料的填充率为30%~70%,所述组合填料比重为1.01~1.05g/cm3。所述组合填料单元直径为150mm,间距为100mm。

其中,所述SBBRⅠ区和所述SBBRⅡ区分别设有加药系统并投加悬浮填料。

其中,所述SBBRⅠ区和所述SBBRⅡ区所投加悬浮填料的填充率为10%~40%,所述悬浮填料比重为0.93~0.97g/cm3。

其中,所述SBBRⅠ区和所述SBBRⅡ区出水口分别设有漂浮式固定网筛。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针对传统的MSBR工艺脱氮能力的不足,通过优化调整,提升了MSBR工艺的脱氮能力,可用于传统MSBR工艺的升级改造;

(2)本实用新型在不新建构筑物的情况下,充分利用了MSBR工艺的原有池体,最大程度的提升了MSBR工艺的脱氮能力,提升了MSBR工艺的出水水质;

(3)本实用新型扩大了缺氧区域的池容,增加了了缺氧工艺段的水力停留时间,强化了反硝化能力,提升了MSBR工艺的脱氮效率;

(4)本实用新型在缺氧区设置有组合填料,增加了微生物量,进一步提升了MSBR工艺的反硝化效率;

(5)本实用新型在好氧区设置有组合填料,增加了微生物量,提升了MSBR工艺的硝化反应效率和有机物去除效率;

(6)本实用新型在原SBR区设置有悬浮填料,将原SBR区改造成SBBR区,增加了生物量,提升了MSBR工艺的脱氮能力。

(发明人:周鑫;刘青;高凯;吴浩宇)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