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人工湿地氨氮废水处理系统

发布时间:2021-11-17 8:40:12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20.11.02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IPC分类号C02F9/14; C02F101/1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人工湿地的氨氮废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通过管道连通的絮凝沉淀池、一级人工湿地填料床及二级人工湿地填料床。本发明提供的基于人工湿地的氨氮废水处理系统在使用过程中操作非常方便、简单;本发明通过植物、填料、微生物等模拟出的人工湿地结构,通过微生物、填料和植物三者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协同完成对污水的净化处理,不仅具有良好的污染物去除效果,还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和比较广的适用性。

1636680668.jpg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基于人工湿地的氨氮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通过管道连通的絮凝沉淀池、一级人工湿地填料床及二级人工湿地填料床;

其中,所述一级人工湿地填料床的壳体通过环形隔板分割成出水环区、复合填料环区及蓄积区,所述复合填料环区围绕于所述蓄积区,所述蓄积区通过管道与所述絮凝沉淀池连接,所述蓄积区的底部设置有曝气装置,所述蓄积区与所述复合填料环区连通,所述复合填料环区与所述出水环区连通;所述复合填料环区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粗砾石层、环形填料层及种植层,所述环形填料层从内至外依次设置有有机质净化层、吸附层及细砾石层,所述有机质净化层与所述吸附层之间设置有渗滤板,所述吸附层与所述细砾石层之间设置有阻隔板,所述阻隔板的下端与所述复合填料环区的底板固定连接,所述阻隔板的上端延伸至所述种植层的上表层,所述阻隔板位于所述环形填料层的部分均匀分布有若干渗滤通孔;所述种植层上种植有一级湿地植物;

所述二级人工湿地填料床通过隔板分割成金水区、垂直流填料区及出水区,所述垂直流填料区位于所述进水区和所述出水区之间,所述垂直流填料区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天然土壤层、高岭土层、复合生物填料层、陶粒层及海泡石层,所述天然土壤层上种植有二级湿地植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工湿地的氨氮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积区的上部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复合填料环区连通,所述进水口位于所述种植层的上方,所述出水环区的侧壁底部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与所述复合填料环区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工湿地的氨氮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质净化层由以下重量份数计的原料混合均匀而成:沸石30~50份、竹炭20~40份、硝化细菌0.5~2份,其中,沸石和竹炭的粒径均为3~8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工湿地的氨氮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层为沸石层,所述吸附层在水平方向上的厚度为10~20cm,所述吸附层的粒径为5~1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工湿地的氨氮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填料环区在竖直方向上的厚度为30~50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工湿地的氨氮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层在竖直方向上的厚度为15~20cm;所述粗砾石层在竖直方向上的厚度为10~20cm,粒径为30~4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工湿地的氨氮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区的上部设置进水孔,所述进水孔位于所述天然土壤层的上方且与所述垂直流填料区连通,所述出水区的侧壁底部设置有出水孔35,所述出水孔35与所述垂直流填料区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工湿地的氨氮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然土壤层的厚度为20~30cm;所述复合生物填料层的粒径为3~5mm,厚度为15~30cm;所述陶粒层的粒径为5~10mm,厚度为20~30cm;所述海泡石层5的粒径为10~25mm,厚度为30~40c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工湿地的氨氮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岭土层由以下重量份数计的原料混合均匀而成:糖醛渣40~60份、高岭土20~40份、竹炭粉10~20份、反硝化细菌0.5~5份。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工湿地的氨氮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流填料区设置有至少三个平行的渗滤板,所述渗滤板沿着水平方向等间距分布。

说明书

一种基于人工湿地的氨氮废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人工湿地的氨氮废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人工湿地技术是为处理污水而人为地在有一定长宽比和底面坡度的洼地上用土壤和填料(如砾石、第三代活性生物滤料等)混合组成填料床,使污水在床体的填料缝隙中流动或在床体表面流动,并在床体表面种植具有性能好,成活率高,抗水性强,生长周期长,美观及具有经济价值的水生植物(如芦苇,蒲草等)形成一个独特的动植物生态体系。人工湿地技术去除的污染物范围广泛,包括氮、磷、硫、有机物、微量元素、病原体等。

将人工湿地技术应用于养殖废水的处理,能够对养殖废水中的氮、磷、重金属、饲料有机物等实现一定的处理效果,但是目前的废水处理系统还存在去除效果较差且去除综合效率差的问题。因此,开发一种简单且高效去除污染物的废水处理系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人工湿地的氨氮废水处理系统,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人工湿地的氨氮废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通过管道连通的絮凝沉淀池、一级人工湿地填料床及二级人工湿地填料床;

其中,所述一级人工湿地填料床的壳体通过环形隔板分割成出水环区、复合填料环区及蓄积区,所述复合填料环区围绕于所述蓄积区,所述蓄积区通过管道与所述絮凝沉淀池连接,所述蓄积区的底部设置有曝气装置,所述蓄积区与所述复合填料环区连通,所述复合填料环区与所述出水环区连通;所述复合填料环区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粗砾石层、环形填料层及种植层,所述环形填料层从内至外依次设置有有机质净化层、吸附层及细砾石层,所述有机质净化层与所述吸附层之间设置有渗滤板,所述吸附层与所述细砾石层之间设置有阻隔板,所述阻隔板的下端与所述复合填料环区的底板固定连接,所述阻隔板的上端延伸至所述种植层的上表层,所述阻隔板位于所述环形填料层的部分均匀分布有若干渗滤通孔;所述种植层上种植有一级湿地植物;

所述二级人工湿地填料床通过隔板分割成金水区、垂直流填料区及出水区,所述垂直流填料区位于所述进水区和所述出水区之间,所述垂直流填料区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天然土壤层、高岭土层、复合生物填料层、陶粒层及海泡石层,所述天然土壤层上种植有二级湿地植物。

优选的,所述蓄积区的上部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复合填料环区连通,所述进水口位于所述种植层的上方,所述出水环区的侧壁底部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与所述复合填料环区连通。

优选的,所述有机质净化层由以下重量份数计的原料混合均匀而成:沸石30~50份、竹炭20~40份、硝化细菌0.5~2份,其中,沸石和竹炭的粒径均为3~8mm。

优选的,所述吸附层为沸石层,所述吸附层在水平方向上的厚度为10~20cm,所述吸附层的粒径为5~10mm。

优选的,所述复合填料环区在竖直方向上的厚度为30~50cm。

优选的,所述种植层在竖直方向上的厚度为15~20cm。

优选的,所述粗砾石层在竖直方向上的厚度为10~20cm,粒径为30~40mm。

优选的,所述一级湿地植物为黑麦草。

优选的,所述进水区的上部设置进水孔,所述进水孔位于所述天然土壤层的上方且与所述垂直流填料区连通,所述出水区的侧壁底部设置有出水孔35,所述出水孔35与所述垂直流填料区连通。

优选的,所述天然土壤层的厚度为20~30cm;所述复合生物填料层的粒径为3~5mm,厚度为15~30cm;所述陶粒层的粒径为5~10mm,厚度为20~30cm;所述海泡石层5的粒径为10~25mm,厚度为30~40cm。

优选的,所述高岭土层由以下重量份数计的原料混合均匀而成:糖醛渣40~60份、高岭土20~40份、竹炭粉10~20份、反硝化细菌0.5~5份。

优选的,所述垂直流填料区设置有至少三个平行的渗滤板,所述渗滤板沿着水平方向等间距分布。

优选的,所述二级湿地植物为芦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人工湿地的氨氮废水处理系统在使用过程中操作非常方便、简单;本发明通过植物、填料、微生物等模拟出的人工湿地结构,通过微生物、填料和植物三者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协同完成对污水的净化处理,不仅具有良好的污染物去除效果,还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和比较广的适用性。

(发明人:易玉梅)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