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豆制品生产污水处理工艺

发布时间:2022-1-2 8:19:17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21.01.30

公开(公告)日2021.04.06

IPC分类号C02F9/10; C02F103/3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豆制品生产过程中的污水处理工艺,涉及豆制品生产技术领域。该豆制品生产过程中的污水处理工艺,包括收集加热、初过滤、加入絮凝剂、再过滤、渣滓处理、污水处理和排放七个步骤。本发明减少絮凝剂步骤的反应时间,较少的豆渣无需加入大量的絮凝剂,也无需工作人员长时间对反应池内的物质进行搅拌,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为工作人员减少了体力上的消耗,同时也无需加入大量的絮凝剂,在化学用量上节约了用量,节约了成本,与传统的豆制品污水处理方式不同,该工艺还将豆渣与污水分离,并对豆渣和污水都进行处理,对豆渣进行发酵分解杀菌和干燥,在一定程度上对豆渣进行最大程度的处理。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豆制品生产过程中的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收集加热:将豆制品生产过程中所制造出来的污水倒入预备池内进行集中收集,将收集的豆制品污水进行持续加热直至沸腾为止;

S2、初过滤:将S1中煮沸的豆制品污水静置2-6小时然后排入备用池内,再通过格栏进行过滤,将较大的豆渣过滤出来,并进行集中收集;

S3、加入絮凝剂:将S2中过滤的豆制品污水引入到反应池内,加入相应份数的絮凝剂并进行充分搅拌,絮凝剂与污水内的豆渣进行结合,并通过不停的搅拌浮于污水表面,使得细小豆渣浮于污水表面;

S4、再过滤:通过相应目数的格栏将S3中浮于污水表面的渣滓过滤出来,使得豆渣和絮凝剂与污水进行分离;

S5、渣滓处理:将S4中过滤出来的渣滓进行收集并倒入厌氧罐中,向厌氧罐内加入相应份数的分解酵母菌并充分搅拌,再使其温度加热到20-30摄氏度,发酵2-4天,发酵结束后再向厌氧罐内加入相应份数的灭菌剂;

S6、污水处理:将S3内过滤分离出的豆制品污水再次加热煮沸并测量其PH值,若PH值呈酸性则需要添加碱性物质加以均衡,若PH值呈碱性则需要添加酸性物质加以均衡,将污水引入生物化学反应池内进行调节,调节好的水质需要经过紫外线照射进行消毒;

S7、排放:将S6中调节好的污水再次煮沸,当处理好的污水沸腾时再进行抽样检查,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时引入排放池内等待排放,排放结束后对池内进行消毒灭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豆制品生产过程中的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格栏为100-150目,过滤次数为3-5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豆制品生产过程中的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絮凝剂选用的份数为每立方0.5-1.5份,絮凝剂的材料为无机絮凝剂和有机阴离子型絮凝剂聚丙烯酰铵,工作人员手持搅拌棍沿同一方向持续搅拌,搅拌时间为10-20min,直至豆渣与絮凝剂结合并漂浮于水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豆制品生产过程中的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分解酵母菌选用的份数为6-10份,灭菌剂选用的份数为3-5份,厌氧罐内的搅拌设备搅拌的速度为120r/min,搅拌时间为6-8min。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豆制品生产过程中的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5中生物化学反应调节时间为20-40min,紫外线照射的时间为10-20min。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豆制品生产过程中的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6中的抽样检测为同一池内水体抽查十份,并对这十份进行检测,选择测评最低值与国家排放标准进行对比,排放池每次使用结束后都需要用紫外线照射20-30min,对池内进行消毒灭菌。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豆制品生产过程中的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的格栏目数为200-300目,过滤次数为3次,S5中厌氧罐内的豆渣在经过发酵灭菌后需要进行干燥,干燥时间为6-10h。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豆制品生产过程中的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6内若PH值呈酸性则需要添加40%NaOH加以调节,若PH值呈碱性则需要添加98%H2SO4加以调节。

说明书

一种豆制品生产过程中的污水处理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豆制品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豆制品生产过程中的污水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也越来越好,人们对于食物的追求也越发讲究,也越来越注意其营养价值,其中豆制品不仅营养且吃法也是非常的繁多,也非常美味,深受人们的喜欢,因此豆制品的市场也越发蓬勃,越来越多的以豆为原料的新品被开发出来,但是在制造豆制品时会产生一定的污染问题,尤其因为豆制品富含蛋白质和淀粉,其排出的污水被空气中的微生物分解非常容易产生恶臭甚至产生许多的有毒物质危害人体。

而如今的关于豆制品污水处理的方式,大多是过滤或者煮沸,而这样的作法并没有除根,过滤的杂质同样会被空气中的各种微生物分解,煮沸的污水中的根源物质仍旧存在,再与空气接触仍然不可避免产生恶臭和有害物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豆制品生产过程中的污水处理工艺,具有可以将豆渣和污水两者进行过滤分离且可以对两者进行安全环保处理的优点,解决了目前部分工艺仅仅只是对豆渣污水进行分离却无法满足处理异味无法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豆制品生产过程中的污水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收集加热:将豆制品生产过程中所制造出来的污水倒入预备池内进行集中收集,将收集的豆制品污水进行持续加热直至沸腾为止;

S2、初过滤:将S1中煮沸的豆制品污水静置2-6小时然后排入备用池内,再通过格栏进行过滤,将较大的豆渣过滤出来,并进行集中收集;

S3、加入絮凝剂:将S2中过滤的豆制品污水引入到反应池内,加入相应份数的絮凝剂并进行充分搅拌,絮凝剂与污水内的豆渣进行结合,并通过不停的搅拌浮于污水表面,使得细小豆渣浮于污水表面;

S4、再过滤:通过相应份数的格栏将S3中浮于污水表面的渣滓过滤出来,使得豆渣和絮凝剂与污水进行分离;

S5、渣滓处理:将S4中过滤出来的渣滓进行收集并倒入厌氧罐中,向厌氧罐内加入相应份数的分解酵母菌并充分搅拌,再使其温度加热到20-30摄氏度,发酵2-4天,发酵结束后再向厌氧罐内加入相应份数的灭菌剂;

S6、污水处理:将S3内过滤分离出的豆制品污水再次加热煮沸并测量其PH值,若PH值呈酸性则需要添加碱性物质加以均衡,若PH值呈碱性则需要添加酸性物质加以均衡,将污水引入生物化学反应池内进行调节,调节好的水质需要经过紫外线照射进行消毒;

S7、排放:将S6中调节好的污水再次煮沸,当处理好的污水沸腾时再进行抽样检查,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时引入排放池内等待排放,排放结束后对池内进行消毒灭菌。

优选的,所述S2中格栏为100-150目,过滤次数为3-5次。

优选的,所述S3中絮凝剂选用的份数为每立方0.5-1.5份,絮凝剂的材料为无机絮凝剂和有机阴离子型絮凝剂聚丙烯酰铵,工作人员手持搅拌棍沿同一方向持续搅拌,搅拌时间为10-20min,直至豆渣与絮凝剂结合并漂浮于水面。

优选的,所述S4中分解酵母菌选用的份数为6-10份,灭菌剂选用的份数为3-5份,厌氧罐内的搅拌设备搅拌的速度为120r/min,搅拌时间为6-8min。

优选的,所述S5中生物化学反应调节时间为20-40min,紫外线照射的时间为10-20min。

优选的,所述S6中的抽样检测为同一池内水体抽查十份,并对这十份进行检测,选择测评最低值与国家排放标准进行对比,排放池每次使用结束后都需要用紫外线照射20-30min,对池内进行消毒灭菌。

优选的,所述S4中的格栏目数为200-300目,过滤次数为3次,S5中厌氧罐内的豆渣在经过发酵灭菌后需要进行干燥,干燥时间为6-10h。

优选的,所述S6内若PH值呈酸性则需要添加40%NaOH加以调节,若PH值呈碱性则需要添加98%H2SO4加以调节。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豆制品生产过程中的污水处理工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豆制品生产过程中的污水处理工艺,通过格栏的多次过滤在最大程度上利于物理方式将豆渣与污水进行过滤,减少絮凝剂步骤的反应时间,较少的豆渣无需加入大量的絮凝剂也无需工作人员长时间对反应池内的物质进行搅拌,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为工作人员减少了体力上的消耗,同时也无需加入大量的絮凝剂,在化学用量上节约了用量,节约了成本,与传统的豆制品污水处理方式不同,该工艺还将豆渣与污水分离,并对豆渣和污水都进行处理,对豆渣进行发酵分解杀菌和干燥,在一定程度上对豆渣进行最大程度的处理,减少由于豆渣处理不完全导致出现腐烂发臭等情况,污水通过生物反应池进行处理并通过紫外线杀菌,使其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对周围环境及人群的影响,减少由于排出的污水被空气中的微生物分解产生恶臭甚至产生许多的有毒物质危害人体的情况发生。

2、该豆制品生产过程中的污水处理工艺,通过预备池、备用池、反应池、生物化学反应池和排放池的配合使用,不同步骤有不同的承载池配合使用,减少细菌交叉感染反复返工的情况出现,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可以一直处理豆制品污水,做到边排边处理,互不影响,节约了处理的总时间。

3、该豆制品生产过程中的污水处理工艺,通过加入絮凝剂,在豆制品生产过程会有一部分物料流失到废水中,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悬浮物,若直接进行生化处理设施会大大增加处理规模和日常运行费用, 并且会影响到生化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以及最终处理出水的水质, 因此通过重力沉降的方式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絮凝剂是选用无机絮凝剂和有机阴离子型絮凝剂聚丙烯酰铵配制成水溶液加入废水中,便会产生压缩双电层,使废水中的悬浮微粒失去稳定性,胶粒物相互凝聚使微粒增大,形成絮凝体、矾花,絮凝体长大到一定体积后即在重力作用下脱离水相沉淀,从而去除废水中的大量悬浮物,从而达到水处理的效果。

(发明人:王时元)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