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高新微涡高密澄清池

发布时间:2022-12-24 8:29:14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21.06.29

公开日期2021.12.14

IPC分类B01D36/04;B01D21/28;C02F9/04;B01D21/02;B01D21/01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新型微涡高密澄清池,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澄清池本体,所述澄清池本体中包括有絮凝腔和净化腔,所述絮凝腔的内部安装有第一微涡絮凝球框架,所述净化腔的内部安装有第一排泥管、第二排泥管和第三排泥管,所述第一排泥管、所述第二排泥管和所述第三排泥管的内部分别安装有第二微涡絮凝球框架,所述第一微涡絮凝球框架和所述第二微涡絮凝球框架均由第一格网和第二格网组成框体,所述框体的边均安装有卡合安装板,所述第一微涡絮凝球框架和所述第二微涡絮凝球框架的底部分别连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底部连接有固定板;利用装置可以调整对污水进行絮凝过滤,以及便于对微涡絮凝球框架进行安装固定。

3.jpg

权利要求

1.新型微涡高密澄清池,包括澄清池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澄清池本体(1)中包括有絮凝腔(2)和净化腔(4),所述絮凝腔(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微涡絮凝球框架(3),所述净化腔(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排泥管(5)、第二排泥管(6)和第三排泥管(7),所述第一排泥管(5)、所述第二排泥管(6)和所述第三排泥管(7)的内部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二微涡絮凝球框架(8),所述第一微涡絮凝球框架(3)和所述第二微涡絮凝球框架(8)的内部依次贯穿连接有曝气管(9),所述第一微涡絮凝球框架(3)和所述第二微涡絮凝球框架(8)均由第一格网(10)和第二格网(11)组成框体,所述框体的边均固定安装有卡合安装板(12),所述卡合安装板(12)均通过第一固定螺栓(1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微涡絮凝球框架(3)和所述第二微涡絮凝球框架(8)的内部均设有微涡絮凝球(13),所述第一微涡絮凝球框架(3)和所述第二微涡絮凝球框架(8)的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连接座(15),所述连接座(15)的内部开设有卡槽(16),所述连接座(15)的底部连接有固定板(17),所述固定板(17)的上部固定设有连接头(18),所述连接头(18)通过活动销(19)连接在所述卡槽(16)的内部,所述固定板(17)上连接有第二固定螺栓(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微涡高密澄清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格网(10)的端部设有第一连接板(21),所述第二格网(11)的端部设有第二连接板(22),所述卡合安装板(12)通过所述第一固定螺栓(14)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板(21)和所述第二连接板(22)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微涡高密澄清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澄清池本体(1)的一端固定连通有进水口(23),所述澄清池本体(1)的底部固定连通有放空口(2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微涡高密澄清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腔(2)的底部固定设有至少两组隔板水孔(2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微涡高密澄清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腔(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挡水板(26)、第二挡水板(27)和第三挡水板(2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微涡高密澄清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挡水板(28)内镶嵌安装有斜管组件(29),所述斜管组件(29)中的管道倾斜角度为三十五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微涡高密澄清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挡水板(28)的上部固定安装有单边集水槽(30),所述单边集水槽(30)的一侧贯穿所述澄清池本体(1)设有出水口(3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微涡高密澄清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管(9)处于所述第一微涡絮凝球框架(3)和所述第二微涡絮凝球框架(8)内的部分管道上周向开设有若干喷气嘴。

说明书

新型微涡高密澄清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新型微涡高密澄清池。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参照现有公开号为CN203284238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微涡旋高效澄清反应器,微涡旋高效澄清反应器包括:澄清池;污泥沉降池,设置于澄清池下方,与澄清池底部连通;排泥管,与污泥沉降池底部连通;絮凝反应池,设置于澄清池内,絮凝反应池底部与澄清池和污泥沉降池连通;斜板沉降层,设置于澄清池与絮凝反应池之间,包括若干斜板;中心池,设置于絮凝反应池内,中心池顶部与絮凝反应池上部连通;微涡旋填料,设置于絮凝反应池与中心池之间;进水管,与中心池下部切向连接;出水管,与澄清池上部连通。

上述的这种微涡旋高效澄清反应器的安装操作方便,实现同步混合、絮凝、分离,效率高效果好,药剂用量少,寿命长。但是上述的这种微涡旋高效澄清反应器依旧存在着一些缺点,如:一、无法有效的实现对污水进行絮凝过滤处理,使得处理过滤效果不好;二、无法实现对微涡絮凝球框架进行安装和固定。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新型微涡高密澄清池,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新型微涡高密澄清池,包括澄清池本体,所述澄清池本体中包括有絮凝腔和净化腔,所述絮凝腔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微涡絮凝球框架,所述净化腔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排泥管、第二排泥管和第三排泥管,所述第一排泥管、所述第二排泥管和所述第三排泥管的内部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二微涡絮凝球框架,所述第一微涡絮凝球框架和所述第二微涡絮凝球框架的内部依次贯穿连接有曝气管,所述第一微涡絮凝球框架和所述第二微涡絮凝球框架均由第一格网和第二格网组成框体,所述框体的边均固定安装有卡合安装板,所述卡合安装板均通过第一固定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微涡絮凝球框架和所述第二微涡絮凝球框架的内部均设有微涡絮凝球,所述第一微涡絮凝球框架和所述第二微涡絮凝球框架的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内部开设有卡槽,所述连接座的底部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上部固定设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通过活动销连接在所述卡槽的内部,所述固定板上连接有第二固定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对淤泥等杂质进行有效的絮凝过滤,通过在絮凝腔和排泥管上分别设有微涡絮凝球实现对淤泥或者杂质等进行有效的过滤处理,提高污水的处理效率;可以实现对微涡絮凝球进行安装固定,在微涡絮凝球外设有框架,可以实现对微涡絮凝球进行固定安装,并且通过卡合安装板实现对格网进行连接,并且底部设有固定板,可以实现稳定的安装固定

较佳的,所述第一格网的端部设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格网的端部设有第二连接板,所述卡合安装板通过所述第一固定螺栓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可以便于卡合安装板的稳定安装连接。

较佳的,所述澄清池本体的一端固定连通有进水口,所述澄清池本体的底部固定连通有放空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水口可以实现将污水进行输入,放空口可以实现对排放污水。

较佳的,所述絮凝腔的底部固定设有至少两组隔板水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板水孔可以使得污水从絮凝腔进入到净化腔的内部。

较佳的,所述净化腔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挡水板、第二挡水板和第三挡水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挡水板、第二挡水板和第三挡水板的设定可以实现对污水进行导流。

较佳的,所述第三挡水板内镶嵌安装有斜管组件,所述斜管组件中的管道倾斜角度为三十五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斜管组件可以使得对上层的清水进行输送,防止絮凝的杂质流入。

较佳的,所述第三挡水板的上部固定安装有单边集水槽,所述单边集水槽的一侧贯穿所述澄清池本体设有出水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单边集水槽和出水口可以实现对清水进行收集和排出。

较佳的,所述曝气管处于所述第一微涡絮凝球框架和所述第二微涡絮凝球框架内的部分管道上周向开设有若干喷气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曝气管的设定可以实现对第一微涡絮凝球框架和第二微涡絮凝球框架内部的微涡絮凝球进行反冲洗。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利用本装置可以实现对淤泥等杂质进行有效的絮凝过滤,通过在絮凝腔和排泥管上分别设有微涡絮凝球实现对淤泥或者杂质等进行有效的过滤处理,提高污水的处理效率;

第二、利用本装置可以实现对微涡絮凝球进行安装固定,在微涡絮凝球外设有框架,可以实现对微涡絮凝球进行固定安装,并且通过卡合安装板实现对格网进行连接,并且底部设有固定板,可以实现稳定的安装固定。

(发明人:戴顺国; 顾云红)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