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高新上升流活性污泥-生物膜系统电絮凝气浮污水处理技术

发布时间:2023-5-31 14:17:42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公布日:2022.08.26

申请日:2022.05.05

分类号:C02F9/14(2006.01)I;C02F3/30(2006.01)N;C02F1/24(2006.01)N;C02F1/463(2006.01)N;C02F101/30(2006.01)N;C02F101/10(2006.01)N;

C02F101/16(2006.01)N

摘要

本申请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上升流活性污泥‑生物膜系统电絮凝气浮污水处理工艺。一种上升流活性污泥‑生物膜系统电絮凝气浮污水处理工艺,其依次包括以下步骤:选择区处理、缺氧/厌氧生化处理、好氧生化处理、电解絮凝处理、缓冲区缓冲、斜管沉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缓冲区缓冲与斜管沉淀之间还设置有释放区溶气气浮步骤;所述释放区内设置有溶气释放系统,经溶气气浮与斜管沉淀后的水中,20‑30%的水量回流至释放区继续进行溶气气浮,10‑20%的水量回流至好氧区进行充氧反应,剩余部分排出。本申请的污水处理工艺,污染物的去除率高,出水水质可以达到国家GB18918‑2002中的一级A类标准。

1.jpg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上升流活性污泥-生物膜系统电絮凝气浮污水处理工艺,其依次包括以下步骤:选择区处理、缺氧/厌氧生化处理、好氧生化处理、电解絮凝处理、缓冲区缓冲、斜管沉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缓冲区缓冲与斜管沉淀之间还设置有释放区溶气气浮步骤;所述释放区内设置有溶气释放系统,经溶气气浮与斜管沉淀后的水中,20-30%的水量回流至释放区继续进行溶气气浮,10-20%的水量回流至好氧区进行充氧反应,剩余部分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升流活性污泥-生物膜系统电絮凝气浮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气释放系统中溶气释放的压力为0.3-0.45MPa。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升流活性污泥-生物膜系统电絮凝气浮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絮凝处理中的阳极为铁阳极、铝阳极、铁铝复合阳极、不锈钢阳极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上升流活性污泥-生物膜系统电絮凝气浮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絮凝双极板中极板面积与处理水量的关系为0.01-0.05m2/m3,电流密度为10-100A/m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升流活性污泥-生物膜系统电絮凝气浮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经所述缓冲区缓冲产生的活性污泥中,10-20%回流至选择区再次进行处理,剩余部分作为剩余污泥排出系统外。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升流活性污泥-生物膜系统电絮凝气浮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区设置有悬浮填料,所述悬浮填料呈内部填充有聚氨酯的球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升流活性污泥-生物膜系统电絮凝气浮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污水在所述选择区处理时控制污水中的溶解氧含量为0.2-0.8mg/L。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升流活性污泥-生物膜系统电絮凝气浮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污泥的浓度为4000-8000mg/L。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污水处理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上升流活性污泥-生物膜系统电絮凝气浮污水处理工艺。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上升流活性污泥-生物膜系统电絮凝气浮污水处理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上升流活性污泥-生物膜系统电絮凝气浮污水处理工艺,其依次包括以下步骤:选择区处理、缺氧/厌氧生化处理、好氧生化处理、电解絮凝处理、缓冲区缓冲、斜管沉淀,在所述缓冲区缓冲与斜管沉淀之间还设置有释放区溶气气浮步骤;所述释放区内设置有溶气释放系统,经溶气气浮与斜管沉淀后的水中,20-30%的水量回流至释放区继续进行溶气气浮,10-20%的水量回流至好氧区进行充氧反应,剩余部分排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污水首先进入选择区,选择区中投放系统培养的微生物,对进入选择区的污水的氧气进行消耗,调整水体溶解氧;经选择区耗氧后的水进入缺/厌氧区,缺/厌氧区投放有系统培养的缺厌氧微生物,对污水中有机物的分解处理效果;污水通过缺/厌氧区后进入好氧区,好氧区投放有系统培养的好氧微生物,对污水中有机物的分解处理效果;污水经过缺/厌氧净化与好氧净化之后进行电絮凝处理与缓冲区缓冲,污水及活性污泥菌团在电絮凝双极板内部形成电絮凝反应,通过电解反应生成的羟基氧化物,对难降解物质进行强氧化分解,同时还可以对老化污泥进行氧化,使活跃的微生物菌团分解老化或死亡的污泥,降低了污泥的产量,并保证污水中污染物的高效去除。电絮凝反应将难降解的有机物降解后,可以有效的向微生物提供部分营养物质,加强整体菌胶团的絮凝效果,从而大幅度提高泥水分离效率,同时还可以很大程度的降低发生污泥膨胀的几率,使得在冬季也可以有效的进行泥水分离,相对于常规活性污泥法,可以避免二沉池的“污泥膨胀跑泥现象;经过电絮凝处理与缓冲区后泥水分离,泥水分离后的水进入到释放区,释放区内的溶气释放系统在释放区内释放溶气,形成“气-液”混合物,“气-液”混合物与通过泥水分离进入释放区的废水混合,产生的絮体杂质和固态污染物结合,形成“固-液-气”三相混合物,三相混合物经过斜管沉淀固液分离后,斜管处理后得到的水部分回流至释放区继续进行溶气气浮,部分回流至好氧区进行充氧反应,剩余部分排出,实现污水的净化。

本申请将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电絮凝与气浮工艺相结合,延长了污水处理系统中微生物的世代周期长度,使得在低浓度废水或高浓度废水的条件下,都有良好的适应性和污水处理效果,可以有效抵抗冲击负荷;缺/厌氧与好氧处理相结合,再结合气浮工艺,使得气浮工艺出水水质溶解氧可以充分被好氧反应所利用,进一步提高对污水的处理效果,使得污水处理的出水中污染物的去除率高,出水水质可以稳定达到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类标准,在工艺参数如耗电量、回流量等进行增加后,除总氮参数外,其余水质指标可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III类标准。

优选的,所述溶气释放系统中通过溶气释放器进行溶气的释放,溶气释放器的反应压力为0.3-0.45Mpa。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空气在本申请限定的0.3-0.45MPa压力下被强制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气水,然后突然释放,溶解在水中的空气析出,形成大量的微气泡群,与电絮凝泥水分离后产生的絮体杂质和固态污染物结合,再次对有机污染物进行去除,提高净化效果。若压力小于本申请限定的范围,则会导致溶气量减少,从而降低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若压力过大,则会产生较大的耗电量,提高运行成本。

优选的,所述电解絮凝处理中的阳极为铁阳极、铝阳极、铁铝复合阳极、不锈钢阳极中的一种。

优选的,所述电絮凝双极板中极板面积与处理水量的关系为0.01-0.05m2/m3,电流密度为10-100A/m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进一步提高泥水分离效率,同时提高污染物的氧化分解效率。

优选的,经所述缓冲区缓冲产生的活性污泥中,10-20%回流至选择区再次进行处理,剩余部分作为剩余污泥排出系统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泥水分离后产生的活性污泥回流至缺/厌氧区,一方面为缺/厌氧区补充活性污泥,保证缺/厌氧区中处理工艺的正常进行,另一方面活性污泥中可能夹杂部分有机污染物,回流的活性污泥再次经过缺/厌氧、好氧处理,进一步对残留的有机污染物进行分解去除,提高对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净化效果。

优选的,所述选择区设置有悬浮填料,所述悬浮填料呈内部填充有聚氨酯的球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选择区中投放系统培养的微生物,微生物附着在悬浮填料上形成生物膜,对进入选择区的污水的氧气进行消耗,调整水体溶解氧,降低污水中携带的溶解氧过多而造成对缺/厌氧区的微生物造成的伤害,保证缺/厌氧区的微生物的活性,从而保证缺/厌氧区中对污水中污染物的分解效果。

优选的,污水在所述选择区处理时控制污水中的溶解氧含量为0.2-0.8mg/L。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进入缺/厌氧区的污水的溶解氧浓度控制在0.1-0.2mg/L内,可以在缺/厌氧处理与处理成本之间达到最优的效果;若溶解氧的浓度过高则会对缺/厌氧区的处理效果带来不利影响,若将溶解氧的浓度控制在更低的水平,则需要扩大选择区的面积或者加大选择区中微生物的投放量,造成成本的提高。

优选的,所述活性污泥的浓度为4000-8000mg/L。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活性污泥浓度在4000-8000mg/L可以与填料配合达到最好的污水净化效果。若活性污泥浓度过低,则需要增大缺/厌氧区以及好氧区的容积,提高成本,同时还是使得系统内容易产生泡沫、供气量不足,影响对污水中污染物的分解效果;若活性污泥浓度过高,则需要增加污泥回流比,同样需要扩大容积,提高成本。

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将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电絮凝与气浮工艺相结合,延长了污水处理系统中微生物的世代周期长度,使得在低浓度废水或高浓度废水的条件下,都有良好的适应性和污水处理效果,可以有效抵抗冲击负荷;缺/厌氧与好氧处理相结合,再结合气浮工艺,使得气浮工艺出水水质溶解氧可以充分被好氧反应所利用,进一步提高对污水的处理效果,使得污水处理的出水中污染物的去除率高,出水水质可以稳定达到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类标准,在工艺参数如耗电量、回流量等进行增加后,除总氮参数外,其余水质指标可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III类标准。

(发明人:董浩;袁境)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