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高新无动力高效生态渗滤污水处理工艺

发布时间:2023-8-31 9:55:29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公布日:2022.05.27

申请日:2022.03.04

分类号:C02F9/14(2006.01)I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动力高效生态渗滤污水处理技术方法及装置,包括格栅池,所述格栅池的一侧连通有预处理系统,所述预处理系统的一侧连通有污水中间分配池,所述污水中间分配池的一侧连通有高效生态渗滤污水处理复合系统,所述预处理系统依次为调节池、沉淀池、厌氧池。该无动力高效生态渗滤污水处理技术方法及装置,在原有人工渗滤的基础上增加了多层渗滤引导的功能,构架蜂窝状耦合的滤料结构,大大增加了系统的污染物负荷能力以及抗冲击能力,在原有单层人工渗滤的基础上,大大的增加了COD、BOD、SS等污染物质的去除率,保证系统的稳定和出水的稳定,本技术通过增加了第二过滤层和自然通风层。

1.jpg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无动力高效生态渗滤污水处理技术方法及装置,包括格栅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池(1)的一侧连通有预处理系统(2),所述预处理系统(2)的一侧连通有污水中间分配池(3),所述污水中间分配池(3)的一侧连通有高效生态渗滤污水处理复合系统(4);所述预处理系统(2)依次为调节池、沉淀池、厌氧池;所述高效生态渗滤污水处理复合系统(4)包括自下而上依次为承托排水层(12)、精滤层(11)、通风层(10)、第二过滤层(9)、第一过滤层(8)、引水检查层(7)、布水层(6)、覆土层(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动力高效生态渗滤污水处理技术方法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层(6)中铺设布水管网系统(20),布水管网系统(20)由布水管和检查管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动力高效生态渗滤污水处理技术方法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第一过滤层(8)中铺设布水管网(30),引水布水管网(30)由引水管、布水管以及检查管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动力高效生态渗滤污水处理技术方法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层(6)与第一过滤层(8)通过引水导流柱(25)连接,导流柱(25)为开孔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动力高效生态渗滤污水处理技术方法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层(8)与通风层(10)通过碎石导流柱(26)相连通,通风层(10)铺设有自然通风系统(40),自然通风系统(40)由通风管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动力高效生态渗滤污水处理技术方法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排水层(12)的内部铺设汲水系统(50)、后期污泥处置系统(22)以及土工膜(31),汲水系统(50)由汲水滗水管和排水管(32)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动力高效生态渗滤污水处理技术方法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排水层(12)、精滤层(11)、通风层(10)、第二过滤层(9)、第一过滤层(8)、引水检查层(7)、布水层(6)之间铺设有过渡层,平铺的厚度为5-7cm,能使各层之间的水的渗透衔接更加的充分,承托排水层(12)铺设粒径为3-5cm鹅卵石、碎石或石灰石等,排水管(32)按照滗水器出水方式进行布置,相应的高度为40-70cm进行布置,汲水滗水系统、排水系统以及污泥处置系统(22)管网为开孔的PVC管,管径为50-110mm,自然通风系统(40),PVC管径为50-110mm,管间距为50-100cm,管壁需开通气孔,平铺于通风层(10)中,通风层(10)平铺表面粗糙的核桃碎石、火山石以及页岩陶粒,粒径1-5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动力高效生态渗滤污水处理技术方法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水检查层(7)、第一过滤层(8)、第二过滤层(9)是由页岩陶粒、瓜米石、硅藻精土、河沙、石英砂与人工机械砂石混合组成生态填料,形成由引水检查层(7)、第一过滤层(8)、第二过滤层(9)为主,1-2层的亚层为辅的渗滤系统,结合蜂窝状污水处理理念,形成多个处理单元,渗滤层自上而下水力传导系数逐渐变小,其水力传导系数为0.01cm-1cm/s,引水检查层(7)铺设带有导流柱的引水管网、布水管网以及检查管,管网为PVC管,管径为50-75mm,平行管间距为50-100cm,精滤层(11)的水力传导系数低于第一过滤层(8)、第二过滤层(9),精滤层(11)为细砂、河沙、粉煤灰、沸石、非晶体二氧化硅陶粒混合而成,其水力传导系数为0.001-0.01cm/min,自然通风系统(40)需布置通风交换管(27)和通风检查口(24),布水管网系统(20)布置布水检查口(29),引水布水管网系统(20)布置过滤检查口(28),汲水系统(50)布置排水检查口(23),进水口为倒U型管(21),连接预处理后的污水进水管。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动力高效生态渗滤污水处理技术方法及装置,具备增加负荷能力,而且同时减少占地面积、出水稳定,可以满足农村污水处理等优点,解决了将污水不均匀的连续分配到渗滤系统之中,同时渗滤系统的构建简单单一,在配水时不能有效的将水和气有效的分配进渗滤系统,不能够实现污水处理的高效稳定理念,实现在相同占地面积的前提下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同时不能实现更好的好氧和缺氧的环境,使出水的效果不稳定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动力高效生态渗滤污水处理技术方法及装置,包括格栅池,所述格栅池的一侧连通有预处理系统,所述预处理系统的一侧连通有污水中间分配池,所述污水中间分配池的一侧连通有高效生态渗滤污水处理复合系统;所述预处理系统依次为调节池、沉淀池、厌氧池;高效生态渗滤污水处理复合系统包括自下而上依次为承托排水层、精滤层、通风层、第二过滤层、第一过滤层、引水检查层、布水层、覆土层。

进一步,所述布水层中铺设布水管网系统,布水管网系统由布水管和检查管组成。

进一步,所述在第一过滤层中铺设布水管网,引水布水管网由引水管、布水管以及检查管组成。

进一步,所述布水层与第一过滤层通过引水导流柱连接,导流柱为开孔管。

进一步,所述第一过滤层与通风层通过碎石导流柱相连通;通风层铺设有自然通风系统,自然通风系统由通风管组成。

进一步,所述承托排水层的内部铺设汲水系统、后期污泥处置系统以及土工膜,汲水系统由汲水滗水管和排水管组成。

进一步,所述承托排水层、精滤层、通风层、第二过滤层、第一过滤层、引水检查层、布水层之间铺设有过渡层,平铺的厚度为5-7cm,能使各层之间的水的渗透衔接更加的充分,承托排水层铺设粒径为3-5cm鹅卵石、碎石或石灰石等,排水管按照滗水器出水方式进行布置,相应的高度为40-70cm进行布置,汲水滗水系统、排水系统以及污泥处置系统管网为开孔的PVC管,管径为50-110mm,自然通风系统,PVC管径为50-110mm,管间距为50-100cm,管壁需开通气孔,平铺于通风层中,通风层平铺表面粗糙的核桃碎石、火山石以及页岩陶粒,粒径1-5cm。

进一步,所述引水检查层、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层是由页岩陶粒、瓜米石、硅藻精土、河沙、石英砂与人工机械砂石混合组成生态填料,形成由引水检查层、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层为主,1-2层的亚层为辅的渗滤系统,结合蜂窝状污水处理理念,形成多个处理单元,渗滤层自上而下水力传导系数逐渐变小,其水力传导系数为0.01cm-1cm/s,引水检查层铺设带有导流柱的引水管网、布水管网以及检查管,管网为PVC管,管径为50-75mm,平行管间距为50-100cm,精滤层的水力传导系数低于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层,精滤层为细砂、河沙、粉煤灰、沸石、非晶体二氧化硅陶粒混合而成,其水力传导系数为0.001-0.01cm/min,自然通风系统需布置通风交换管和通风检查口,布水管网系统布置布水检查口,引水布水管网系统布置过滤检查口,汲水系统布置排水检查口,进水口为倒U型管,连接预处理后的污水进水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无动力高效生态渗滤污水处理技术方法及装置:1、在原有人工渗滤的基础上增加了多层渗滤引导的功能,构架蜂窝状耦合的滤料结构,大大增加了系统的污染物负荷能力以及抗冲击能力,在原有单层人工渗滤的基础上,大大的增加了COD、BOD、SS等污染物质的去除率,保证系统的稳定和出水的稳定;2、本技术通过增加了第二过滤层和自然通风层,通过引水检查层的引流管周边的碎石层相当于一个二次布水通道,引水管能减轻布水层的压力,将污水有效的引导至下一层,同时构建的蜂窝状的滤料结构,增加了系统的布水面积大约在80%以上,而且使污染物负荷在各层的分配比例由系统自行调节,防止渗滤系统内部的堵塞;3、原有技术的无通风管网,而本技术将进风管网和排风管网分别铺设在第一滤层和精滤层的之间,保证良好的通风效果,增加污水处理能力;4、加强前期预处理的效果,增强渗滤系统的耦合属性,进行功能的叠加耦合,一增一减,增强系统的稳定性以及系统对水质环境的适应性,保证出水的稳定性;5、该系统充分利用地势差的基础上,为无动力设备,无需运行电耗;节能低碳,维护简单,无需专业人员管理,受气候条件影响小。

(发明人:杨富坤;马大林;杨贵芳;杨松平)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