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回转格栅除污装置及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8-9-1 16:26:23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1.12.10

  公开(公告)日2012.06.13

  IPC分类号C02F1/00; B01D33/333

  摘要

  本发明是对水处理回转格栅除污装置及应用的改进,其特征在于回转格栅厚度一侧面封闭,相对另一侧两面各有横向伸出侧翅挡水板,并使封闭侧面迎水流方向设置于过滤沟渠,使回转格栅两过滤面平行于水流方向;将厚度相对另一侧两面各伸出侧翅挡水板,与过滤沟渠两平行池壁连接形成阻水封闭。改变了回转格栅应用方式,由滤面迎水过滤变为平行错流过滤,回转两面均具有过滤作用,至少增加一倍过滤面积;过滤水流与滤面平行,使得截留杂质对滤面附着力降低,从而容易得到清除;截留杂质由滤面阻挡与下游分开,从根本上杜绝了回转带入到下游水体可能;过滤通量与过滤沟渠宽度无关,新建或现有改造,增大过滤通量,均不需增加过滤沟渠宽度,节省了建设工程费用和占地。

  权利要求书

  1.回转格栅除污装置,包括回转格栅面及栅面回转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回转格栅纵向厚度一侧面封闭,相对另一侧两面各有横向伸出侧翅挡水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回转格栅除污装置,其特征在于侧面封闭呈外凸流线弧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回转格栅除污装置,其特征在于回转格栅一面或二面滤网内面、水面上方有水力冲洗喷头,冲洗喷头下方滤网外侧有平行于滤网的集污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回转格栅除污装置,其特征在于集污斗内有排污装置。

  5.回转格栅除污装置应用,包括回转格栅面及栅面回转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回转格栅纵向厚度一侧面封闭,迎水流方向设置于过滤沟渠,使回转格栅两过滤面平行或大致平行于水流方向;厚度相对另一侧两面各有横向伸出侧翅挡水板,与过滤沟渠两平行池壁连接形成挡水阻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回转格栅除污装置应用,其特征在于回转格栅封闭侧面和过滤面均垂直水面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回转格栅除污装置应用,其特征在于回转格栅放置于过滤沟渠宽度中间。

  说明书

  回转格栅除污装置及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对水处理回转格栅除污装置及应用的改进,尤其涉及一种有效过滤面积大,截留杂质附着力小的履带式回转格栅除污装置。

  背景技术

  回转式细格栅是水预处理工序中重要固液筛分设备,尤其是分离去除一些通过沉淀不能有效去除的杂质,例如纤维,毛发等丝、线类杂质,用于在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固液分离作用,格栅的分离效果直接影响后续工艺对污水处理效果。现有技术中回转格栅,基本组成由回转格栅(例如栅条式或网板式)及回转驱动两部分构成,厚度两侧面不封闭。使用安装时,回转格栅1过滤面为迎水布置安装于过滤沟渠2中,迎水布置,垂直或大致垂直或倾斜一角度(图1)安装,例如中国专利CN201834775、CN2520327、CN201031150、CN101721849A、CN201200832等所述。过滤面迎水流方向过滤拦截,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一是被截留的垃圾受水压力作用黏附格栅过滤网面,随格栅360°回转转动会带到下游水体,进入后续污水处理工序,或堵塞后续工序处理设备,或随尾水排放,影响处理效果;二是过滤面迎水有效过滤面积不够大,最大为垂直放置时的水下单面面积(倾斜放置有效过滤面积为垂直投影面面积),并且有效过滤断面受限于渠道宽度(即过滤通量依附过滤沟渠宽度),如果要增加过滤面积,必须增加渠道宽度,造成土建成本和占地增加,而且不利于现有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三是迎水截留垃圾(特别是纤维、毛发等丝、线类杂质)水压力更容易造成附着力增大,且附着很难通过水冲清洗予以清除,长时间积累附着会造成滤网堵塞,使过滤通量下降,工程中很是伤脑筋。

  现有技术人们虽然对回转格栅进行改进,但大都集中在栅条或栅片或回转驱动装置的改进,对应用方式未有任何改进,导致上述固有缺点难以有效克服。

  中国专利CN2581501、CN201534024U、CN201445850U、CN201433115转鼓式格栅清污机,采用转鼓型式过滤网板系统,虽然调整了过滤网和水流方向之间的关系,使截留杂质与下游隔离,可以起到防止被格栅截留杂质随格栅旋转带入下游水体缺点。但是,由于圆筒形结构型式以及倾斜式安装,使得相同宽度过滤沟渠有效过滤面积大为减少,因而过滤通量对渠道宽度依附性更强,相同过滤量需要更宽的过滤沟渠;同时截留污物在转鼓内侧,清理较难。此外,转鼓式格栅运行需要倾斜安装的高强度轴承支撑,对设备的安装运行维护要求较高。

  现有技术回转格栅过滤装置,占用渠道宽度小的,截留杂质易黏附携带至格栅下游;截留杂质不会带入下游的,格栅所需渠道宽度要大,并且过滤有效截面小,截留污物在设备内部,不易清理。特别是两类回转格栅过滤通量都对过滤沟渠宽度依赖性强,从而提高了对沟渠建设要求和占地增大,并且实际过滤有效断面,都只有淹没水中单面,前者不会超过浸没水中单面面积,后者由于倾斜式安装水下有效过滤面积更小,都不能全部利用格栅所有过滤面积。

  上述不足仍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时兼具前述两类回转格栅优点,且有效过滤面积大,可以有效利用水中全部格栅面积,截留杂质附着力小,便于外部清洗的回转格栅除污装置。

  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回转格栅除污装置在水处理截污中的应用。

  本发明第一目的实现,主要改进一是将现有回转格栅厚度一侧面封闭,二是在未封闭相对另一侧两侧设置伸出侧翅挡水板,这样可以使回转过滤面由原来的迎水设置,改为滤面与水流平行设置(厚度封闭侧面迎水),回转两滤面同时可以过滤截留,从而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实现本发明目的。具体说,本发明回转格栅除污装置,包括回转格栅面及栅面回转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回转格栅纵向厚度一侧面封闭,相对另一侧两面各有横向伸出侧翅挡水板。

  本发明第二目的实现,主要改进是将前述回转格栅除污装置,以厚度封闭面迎水放置,使得回转格栅两过滤面平行或大致平行于水流方向,形成由两滤面外进内出式过滤截留。即本发明回转格栅除污装置应用,包括回转格栅面及栅面回转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回转格栅纵向厚度一侧面封闭,迎水流方向设置于过滤沟渠,使回转格栅两过滤面平行或大致平行于水流方向;厚度相对另一侧两面各有横向伸出侧翅挡水板,与过滤沟渠两平行池壁连接形成挡水阻挡。

  本发明回转格栅除污装置工作原理:将本发明回转格栅除污装置按上述方法放置于过滤沟渠宽度中间,由于过滤水流被回转格栅厚度封闭面及两侧伸出侧翅挡水板阻挡,待过滤水转由回转格栅平行两过滤面进入(外进),由两过滤面厚度中间(厚度未封闭侧)流出(内出),从而形成回转格栅浸入水中两过滤面同时过滤的外进内出式过滤(外进流过滤),污水中杂质被滤面拦截在格栅滤面外侧。使得过滤面积较原有迎水面设置至少提高一倍,并且由于过滤水与滤面平行,水压力大大减小,因而降低了过滤截留杂质对滤面的附着力,截留黏附杂质随滤面回转上升带出水面(平行错流保持一定黏附力),由水力冲洗装置冲洗由截污斗收集并排出系统。

  本发明中。

  回转格栅纵向一侧(未封闭侧)两面各有伸出侧翅挡水板,根据实际安装,可以是在制作回转格栅时固定连接于格栅上,也可以是分别制作,现场安装组合,因此本发明所说两面各有伸出侧翅挡水板,至少指使用过程中状态;挡水板,可以是例如金属、塑料等板材,也可以是现场安装砌筑墙。

  格栅厚度封闭面迎水放置,可以垂直放置,也可以倾斜放置,其中尤以垂直放置,有效过滤面积最大。垂直放置,更好为封闭侧面和过滤面均垂直水面设置。

  本发明回转格栅除污装置,除格栅纵向厚度一侧(使用时迎水面)封闭,以及相对另一侧未封闭两面各有伸出侧翅挡水板外,其余未特别提及均与原回转格栅相同,例如回转滤面形式、回转驱动形式、反冲洗形式等,此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悉,现有技术中的说明相当于本发明公开,不再一一另行叙述,以节约篇幅。

  本发明回转格栅除污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由于将回转格栅纵向厚度一侧面封闭,相对另一侧两面各有伸出侧翅挡水板,从而可以使回转格栅除污装置按滤面平行于水流方向设置,改变了原有回转格栅除污装置应用滤面迎水面设置方式,由滤面迎水过滤变为平行错流过滤,使得回转格栅两面均同时具有过滤截留作用,较原有回转格栅不增加任何投资至少增加一倍过滤面积,并且突破现有回转格栅过滤单面限制;并且由于过滤水流与滤面平行过滤,减小了水对滤面压力,使得截留杂质对滤面附着力降低,以及截流污染物在格栅外表面,从而容易得到清除,并且截留杂质由滤面阻挡与出水下游完全隔开,根本上杜绝了截留污物随格栅滤面回转带入下游水体的可能;特别是本发明装置及应用放置方式改变,使得过滤通量与过滤沟渠宽度无关,过滤通量不需依附过滤沟渠宽度,增加格栅宽度(增大过滤流量)后仍可放置于原渠道内,新建或现有水处理改造,如若增大过滤通量,均不需增加过滤沟渠宽度,只需加大回转格栅滤面宽度即可,大大节省了工程建设费用和占地。本发明装置克服了现有回转格栅除污装置不可避免存在缺点。

  以下结合一个具体实施例,示例性说明及帮助进一步理解本发明实质,但实施例具体细节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并不代表本发明构思下全部技术方案,因此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总的技术方案限定,一些在技术人员看来,不偏离本发明构思的非实质性增加和/或改动,例如以具有相同或相似技术效果的技术特征简单改变或替换,均属本发明保护范围。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