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8.04.01
公开(公告)日2018.09.18
IPC分类号C02F11/1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泥进料处理装置,包括:进料机构、压滤机构和平衡机构,进料机构设置在压滤机构的一侧;压滤机构内设有泥水混合腔和废水腔,进料机构与泥水混合腔连通;平衡机构包括压块、平衡杆、转轴和配重小车,压块与泥水混合腔的内壁连接,并能够沿泥水混合腔上下滑动;平衡杆与转轴的侧周抵接,并能够在转轴的轴线两侧摆动;压块固定在平衡杆上,配重小车能够沿平衡杆的长度方向滚动上,且压块和配重小车分别位于转轴的两侧。本发明实施例的污泥进料处理装置无需加热处理就能够将液固混合态的污泥变成固体状污泥,节省能耗,污染低,效率高。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泥进料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进料处理装置包括:进料机构、压滤机构和平衡机构,所述进料机构设置在所述压滤机构的一侧;所述压滤机构内设有泥水混合腔和废水腔,所述进料机构与所述泥水混合腔连通;所述平衡机构包括压块、平衡杆、转轴和配重小车,所述压块与所述泥水混合腔的内壁连接,并能够沿所述所述泥水混合腔上下滑动;所述平衡杆与所述转轴的侧周抵接,并能够在所述转轴的轴线两侧摆动;所述压块固定在所述平衡杆上,所述配重小车能够沿所述平衡杆的长度方向滚动上,且所述压块和所述配重小车分别位于所述转轴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进料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进料处理装置还包括支架,所述配重小车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架上,另一端抵接在所述平衡杆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进料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机构包括进料腔,所述进料腔上部设有第一进料口,所述泥水混合腔设有第二进料口,所述进料腔通过所述第二进料口与所述泥水混合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泥进料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腔为上宽下窄的锥形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进料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泥水混合腔和所述废水腔之间通过过滤网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进料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块内设有第一配重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污泥进料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小车内设有第二配重空间。
说明书
一种污泥进料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进料设备,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污泥进料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市政污泥和工业污泥经高温厌氧热解,将重金属和炭固化,能够生成活性炭,不仅将污泥变废为宝,还实现了危废向普费的转变。由于污泥原料含水率高,污泥处理过程中需要去除水分,得到含水率较低的固态污泥。现有污泥除水方法主要使用加热法,并不采用其他辅助方法,这种单纯依靠加热的去除水分的方式不仅能耗大,效率低,还容易导致污泥中有机物挥发,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污泥进料处理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污泥进料处理装置,所述污泥进料处理装置包括:进料机构、压滤机构和平衡机构,所述进料机构设置在所述压滤机构的一侧;所述压滤机构内设有泥水混合腔和废水腔,所述进料机构与所述泥水混合腔连通;所述平衡机构包括压块、平衡杆、转轴和配重小车,所述压块与所述泥水混合腔的内壁连接,并能够沿所述所述泥水混合腔上下滑动;所述平衡杆与所述转轴的侧周抵接,并能够在所述转轴的轴线两侧摆动;所述压块固定在所述平衡杆上,所述配重小车能够沿所述平衡杆的长度方向滚动上,且所述压块和所述配重小车分别位于所述转轴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污泥进料处理装置还包括支架,所述配重小车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架上,另一端抵接在所述平衡杆上。
进一步地,所述进料机构包括进料腔,所述进料腔上部设有第一进料口,所述泥水混合腔设有第二进料口,所述进料腔通过所述第二进料口与所述泥水混合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进料腔为上宽下窄的锥形腔。
进一步地,所述泥水混合腔和所述废水腔之间通过过滤网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压块内设有第一配重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配重小车内设有第二配重空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达到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污泥进料处理装置,污泥原料经进料机构进入到泥水混合腔,然后被压块压滤,水分被压滤至废水腔中,固体污泥从泥水混合腔中排出,废水经废水腔被排出。压块和配重小车在平衡杆上形成杠杆系统,转轴做为支点,当配重小车沿平衡杆移动时,能够带动压块在泥水混合腔内的上下滑动,而其下滑时能够对污泥进行压滤,上升时便于加料。本发明实施例的污泥进料处理装置无需加热处理就能够将液固混合态的污泥变成固体状污泥,节省能耗,污染低,效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