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20.04.27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IPC分类号C02F9/04; C02F11/122; C02F9/02; C02F101/30
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印刷包装废水处理系统。所述的调节池上端连接有硫酸泵进行硫酸加注,调节废水pH值对废水进行酸析反应;所述的调节池与絮凝池连接,絮凝池上端连接有悬浮剂添加泵通过悬浮剂将油墨分离;且絮凝池与沉淀池连接,沉淀池底部污泥通过排泥泵与污泥池连接进行浓缩,沉淀池上端通过水泵与袋式过滤器连接;所述的污泥池污泥通过污泥泵泵入板框压滤机进行压滤;所述的袋式过滤器与活性炭罐连接滤除上清液中的微颗粒后输送到中间水箱内。它对印刷包装废水进行酸析、絮凝处理后进行双向过滤分离;通过粗细两组分离系统处理后能够保证印刷废水处理的效率和质量。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印刷包装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含调节池(1)、絮凝池(2)、沉淀池(3)、袋式过滤器(4)、活性炭罐(5)、中间水箱(6)、硫酸泵(7)、悬浮剂添加泵(8)、污泥池(9)、板框压滤机(10);所述的调节池(1)上端连接有硫酸泵(7)进行硫酸加注,调节废水pH值对废水进行酸析反应;所述的调节池(1)与絮凝池(2)连接,絮凝池(2)上端连接有悬浮剂添加泵(8)通过悬浮剂将油墨分离;且絮凝池(2)与沉淀池(3)连接,沉淀池(3)底部污泥通过排泥泵与污泥池(9)连接进行浓缩,沉淀池(3)上端通过水泵与袋式过滤器(4)连接;所述的污泥池(9)污泥通过污泥泵泵入板框压滤机(10)进行压滤;所述的袋式过滤器(4)与活性炭罐(5)连接滤除上清液中的微颗粒后输送到中间水箱(6)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印刷包装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池(1)的内部设置有穿孔曝气盘进行曝气搅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印刷包装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絮凝池(2)的内部设置有立式搅拌机进行机械搅拌分离油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印刷包装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淀池(3)与袋式过滤器(4)之间的水泵进口设置有滤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印刷包装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间水箱(6)为二次沉淀设备。
说明书
一种印刷包装废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印刷包装废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在水性油墨生产和应用过程中,由于设备的清洗,会产生一定数量的废水。水性油墨色彩的千变万化造成其废水的化学成分相当复杂,具有高COD、高色度、难生物降解的特点,一旦进入水体,对水环境会造成严重的污染。印刷厂污水中含有大量的丙烯酸类大分子团,如果不经过处理直接排入城市污水管网进入到污水处理厂,会对污水处理工艺产生极大的影响,破坏生化处理系统,污染水环境。
废水的处理工艺与水性油墨的种类和特性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目前对水性油墨废水处理的研究和应用主要集中在化学混凝、电解、混凝气浮、混凝气浮-微电解、化学氧化-混凝等预处理手段结合生化工艺。
在印刷废水的处理过程中,由于需要对废水进行混凝沉淀、氧化处理,在氧化处理中,由于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会吸附在产生的沉淀物上,因此,由于气体密度小,吸附在沉淀污泥上会使沉淀污泥受到的浮力过大,导致沉淀污泥不能顺利沉降,造成排出的水中,污泥含量过高,排出水不能满足排放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印刷包装废水处理系统,它对印刷包装废水进行酸析、絮凝处理后进行双向过滤分离;通过粗细两组分离系统处理后能够保证印刷废水处理的效率和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调节池、絮凝池、沉淀池、袋式过滤器、活性炭罐、中间水箱、硫酸泵、悬浮剂添加泵、污泥池、板框压滤机;所述的调节池上端连接有硫酸泵进行硫酸加注,调节废水pH值对废水进行酸析反应;所述的调节池与絮凝池连接,絮凝池上端连接有悬浮剂添加泵通过悬浮剂将油墨分离;且絮凝池与沉淀池连接,沉淀池底部污泥通过排泥泵与污泥池连接进行浓缩,沉淀池上端通过水泵与袋式过滤器连接;所述的污泥池污泥通过污泥泵泵入板框压滤机进行压滤;所述的袋式过滤器与活性炭罐连接滤除上清液中的微颗粒后输送到中间水箱内。
作为优选,所述的调节池的内部设置有穿孔曝气盘进行曝气搅拌。
作为优选,所述的絮凝池的内部设置有立式搅拌机进行机械搅拌分离油墨。
作为优选,所述的沉淀池与袋式过滤器之间的水泵进口设置有滤网。
作为优选,所述的中间水箱为二次沉淀设备。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它对印刷包装废水进行酸析、絮凝处理后进行双向过滤分离;通过粗细两组分离系统处理后能够保证印刷废水处理的效率和质量。
(发明人:李真;张文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