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高新利用污泥好氧发酵制作堆肥方法

发布时间:2022-11-14 10:57:23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21.10.22

公开日期2021.12.10

IPC分类C05F15/00;C05F17/7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污泥好氧发酵制作堆肥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提供污泥及辅料:S2:混合所述污泥及辅料,得到发酵混合物:将辅料与污泥按照4:1的比例进行混合,得到发酵混合物;S3:将所述发酵混合物进行好氧发酵得到堆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采用饲料生产过程中的碎料作为污泥好氧发酵的碳源,不仅实现了饲料碎料的资源化,而且降低了好氧发酵的辅料成本。


权利要求

1.一种利用污泥好氧发酵制作堆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提供污泥及辅料:

S1-1:提供含有秸秆碎料与渣土的辅料原料,所述辅料原料的密度高于300公斤/立方;

S1-2:去除辅料混合物中的渣土得到辅料,所述辅料的密度不高于300公斤/立方,所述辅料含有粒径在8mm以下的生物质碳源;

S2:混合所述污泥及辅料,得到发酵混合物:将辅料与污泥按照4:1的比例进行混合,得到发酵混合物;

S3:将所述发酵混合物进行好氧发酵得到堆肥:将发酵混合物进行静态堆肥,建堆完成后,好氧发酵的前24小时的通风量不少于10m3/(m3·h),好氧发酵的24小时以后的通风量为5-8m3/(m3·h),发酵周期,15天完成无害化,25天完全腐熟。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利用污泥好氧发酵制作堆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辅料的密度不高于300公斤/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利用污泥好氧发酵制作堆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生物质碳源为玉米秸秆。

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利用污泥好氧发酵制作堆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发酵混合物的有机碳氮比为30/1~40/1。

5.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利用污泥好氧发酵制作堆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污泥为市政生活污水厂的初沉污泥。

6.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利用污泥好氧发酵制作堆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污泥的含水率为60%~80%。

说明书

一种利用污泥好氧发酵制作堆肥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堆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污泥好氧发酵制作堆肥的方法。

背景技术

污泥好氧发酵是一种无害化、减容化、稳定化的污泥综合处理技术,亦称好氧堆肥技术。它是利用好氧嗜热菌、嗜热菌的作用,将污泥中有机物分解,形成一种类似腐殖质土壤的物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热量,可使堆料层温度升高至55℃以上,能有效杀灭病原体、寄生虫卵和病毒,提高污泥肥分。污泥发酵成品利用途径主要有:农田利用、林地利用、园林绿化利用、废弃矿场的土地修复、垃圾填埋场的覆盖土等,由于污泥农用与人类食物链发生关系,所以污泥发酵后的产品应限制农用。好氧发酵技术以其低投资、低运行费用的特点受到人们的关注,适用范围广阔。

在发酵过程中,污泥有机碳氮比(C/N)对分解速率有重要影响。好氧发酵最适宜的C/N为25/1~35/1。如果C/N高达40/1,可供消耗的碳元素多,氮素养料相对缺乏,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受到限制,有机物的分解速率慢,发酵过程长。如果碳氮比更高,容易导致成品发酵的碳氮比高,这种发酵污泥施入土壤后,将夺取土壤中的氮素,使土壤陷入氮饥饿状态,影响作物生长。若碳氮比低于20/1,可供消耗的碳素少,氮素养料相对过剩,则氮将变成氨态氮而发挥,导致氮元素大量损失而降低肥效。如污泥C/N比不在适宜范围内,应通过向脱水污泥中加入含碳较高的物料对其进行调节,以提高污泥的孔隙度,增加碳源,保证发酵的顺利进行。传统的辅料包括木屑、稻壳、稻壳粉、破碎秸秆、木耳菌段等,这类物质都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但是因为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大量使用。一般情况下,一吨含水率80%的污泥,需要使用辅料约200公斤,这样才可以提供充足的空隙度,保证好氧发酵的顺利进行。而上述辅料的价格基本到场价基本在400-500元/吨,这样,则污泥好氧发酵的辅料成本就可达到100-125元/吨,这大大增加了污泥的处理成本。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污泥好氧发酵制作堆肥的方法,采用饲料生产过程中的碎料作为污泥好氧发酵的碳源,不仅实现了饲料碎料的资源化,而且降低了好氧发酵的辅料成本。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利用污泥好氧发酵制作堆肥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提供污泥及辅料:

S1-1:提供含有秸秆碎料与渣土的辅料原料,所述辅料原料的密度高于300公斤/立方;

S1-2:去除辅料混合物中的渣土得到辅料,所述辅料的密度不高于300公斤/立方,所述辅料含有粒径在8mm以下的生物质碳源;

S2:混合所述污泥及辅料,得到发酵混合物:将辅料与污泥按照4:1的比例进行混合,得到发酵混合物;

S3:将所述发酵混合物进行好氧发酵得到堆肥:将发酵混合物进行静态堆肥,建堆完成后,好氧发酵的前24小时的通风量不少于10m3/(m3·h),好氧发酵的24小时以后的通风量为5-8m3/(m3·h),发酵周期,15天完成无害化,25天完全腐熟。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S1中辅料的密度不高于300公斤/立方。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S1中生物质碳源为玉米秸秆。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S2中发酵混合物的有机碳氮比为30/1~40/1。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S2中污泥为市政生活污水厂的初沉污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S2中污泥的含水率为60%~8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采用饲料生产过程中的碎料作为污泥好氧发酵的碳源,不仅实现了饲料碎料的资源化,而且降低了好氧发酵的辅料成本;

(2)将各种生物质碳源的碎料作为辅料,同时通过试验选择最佳的投加比例、混料方法、发酵周期、通风量等,取得较好的发酵效果。

(发明人:张大伟; 龚小娟)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