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21.10.21
公开日期2021.12.07
IPC分类C02F3/32;C02F3/30;C02F101/16;C02F101/3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处理低C/N污水的自养脱氮型人工湿地,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好氧区和厌氧区,于所述厌氧区底侧连接有进水管,于所述好氧区顶侧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出水端连接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的出水端与厌氧区相连通;所述厌氧区中自上而下设有第一填料层、第二填料层和第三填料层,所述第一填料层为硫磺。本发明采用硫自养反硝化原理,使用硫磺填料,无需外加碳源,节省投加成本;硫磺填料为消耗品,需定期投加,每年湿地植物收割时更换或添加一次即可,节约运营成本。硫磺填料配合上行流的进水方式、以及曝气装置的布置,使系统中的厌氧区和好氧区DO浓度均能处于适宜环境。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处理低C/N污水的自养脱氮型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好氧区(1)和厌氧区(2),于所述厌氧区(2)底侧连接有进水管(3),于所述好氧区(1)顶侧连接有出水管(4),所述出水管(4)的出水端连接有回流管(5),所述回流管(5)的出水端与厌氧区(2)相连通;所述厌氧区(2)中自上而下设有第一填料层、第二填料层和第三填料层,所述第一填料层为硫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处理低C/N污水的自养脱氮型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填料层为沸石,其粒径为4-1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处理低C/N污水的自养脱氮型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填料层为鹅卵石,其粒径为10-16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处理低C/N污水的自养脱氮型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区(1)中设有第四填料层,所述第四填料层为陶粒,其粒径为0.5-1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处理低C/N污水的自养脱氮型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区(1)和厌氧区(2)的连接处设有分隔网(6),所述分隔网(6)上方设有曝气装置(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处理低C/N污水的自养脱氮型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水管(3)包括第一主管(31)、连通在所述第一主管(31)上的多个第一支管(32),所述第一支管(32)上开设有多个第一过流孔(33);
所述回流管(5)包括第二主管(51)、连通在所述第二主管(51)上的多个第二支管(52),所述第二支管(52)上开设有多个第二过流孔(53);
其中,所述第二支管(52)设于厌氧区(2)底侧,且与第一支管(32)交错排布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处理低C/N污水的自养脱氮型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装置(7)包括多个曝气头(71)、连接多个曝气头(71)的曝气管道(72)、用于固定曝气管道的支架(75)、与所述曝气头(71)电连接的曝气风机(73)和流量计(74);其中,曝气头(71)安装密度为0.4-0.5m2/个。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处理低C/N污水的自养脱氮型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好氧区(1)上端的芦苇(8),其种植密度为20棵/m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处理低C/N污水的自养脱氮型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区(1)和厌氧区(2)的外侧和底部包裹有用于保温的水泥层(9)。
说明书
一种用于处理低C/N污水的自养脱氮型人工湿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污染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处理低C/N污水的自养脱氮型人工湿地。
背景技术
人工湿地处理污水主要是通过植物吸收、填料吸附、微生物分解方式等去除污染物,其中去除氮素主要是填料内的依靠硝化细菌及反硝化细菌,在系统内发生硝化及反硝化作用,将氨氮转化为硝态氮进而转化为氮气。当污水中碳源不足时,TN的去除效果较差,常规人工湿地运行发生反硝化作用需外加碳源,提高了运行成本。
现有的人工湿地运行过程中,通常是系统上部进水、下部出水,即下行流方式,进水经过DO浓度高的植物根系覆盖层和好氧区,将好氧区的DO带入到厌氧区,从而影响反硝化反应的进行。此外,现有技术处理低C/N污水需投加碳源,保证反硝化作用的效率。碳源投加量难控制,费用高,下行流方式会使植物根部的生物膜沉淀和悬浮物截留,时间长了填料易被堵塞,影响净化效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处理低C/N污水的自养脱氮型人工湿地,采用上行流及硝化液回流的进水方式,有利于系统内DO浓度的控制,并且在同一湿地系统内循环多次进行硝化及反硝化反应,提高TN的去除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处理低C/N污水的自养脱氮型人工湿地,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好氧区和厌氧区,于所述厌氧区底侧连接有进水管,于所述好氧区顶侧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出水端连接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的出水端与厌氧区相连通;所述厌氧区中自上而下设有第一填料层、第二填料层和第三填料层,所述第一填料层为硫磺。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填料层为沸石,其粒径为4-10mm。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填料层为鹅卵石,其粒径为10-16mm。
进一步的:所述好氧区中设有第四填料层,所述第四填料层为陶粒,其粒径为0.5-15mm。
进一步的:所述好氧区和厌氧区的连接处设有分隔网,所述分隔网上方设有曝气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管包括第一主管、连通在所述第一主管上的多个第一支管,所述第一支管上开设有多个第一过流孔;所述回流管包括第二主管、连通在所述第二主管上的多个第二支管,所述第二支管上开设有多个第二过流孔;其中,所述第二支管设于厌氧区底侧,且与第一支管交错排布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曝气装置包括多个曝气头、连接多个曝气头的曝气管道、用于固定曝气管道的支架、与所述曝气头电连接的曝气风机和流量计;其中,曝气头安装密度为0.4-0.5m2/个。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于好氧区上端的芦苇,其种植密度为20棵/m2。
进一步的:所述好氧区和厌氧区的外侧和底部包裹有用于保温的水泥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上行流的进水方式,使进水直接到达厌氧区,避免从好氧区将DO带入厌氧区的情况,有利于对厌氧区内DO浓度的控制,保证反硝化作用的高效进行。在好氧区内插入曝气头,提高好氧区DO浓度,保证硝化作用效果。此外,上端出水,上行流可减轻人工湿地填料堵塞问题,有效控制DO浓度,出水200%回流,可提高NO3-浓度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可达90%。营造厌、好氧系统,完成硝化及反硝化过程,去除TN。
陶粒结合硫磺层,填料清洗频率有所降低。人工湿地的堵塞微生物主要为兼性厌氧化学异养微生物。仅有陶粒填料时,异养微生物为优势菌种,更易堵塞。由于硫磺层发生的自养反硝化作用更强,自养微生物为优势菌种,结合上行流的进水方式,硫磺填料有效成分会随着反应逐渐溶解,减轻填料堵塞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硫自养反硝化原理,使用硫磺填料,无需外加碳源,节省投加成本;硫磺填料为消耗品,需定期投加,每年湿地植物收割时更换或添加一次即可,节约运营成本。硫磺填料配合上行流的进水方式、以及曝气装置的布置,使系统中的厌氧区和好氧区DO浓度均能处于适宜环境,处理低C/N的农村污水时无需外加碳源即可进行反硝化作用。组合填料能够适应不同的C/N农村污水的处理,特别是加入硫磺填料后,低C/N(C/N≈2)污水中TN的处理效果明显。
本发明中进水管的第一支管和回流管的第二支管相互交错排布,有利于回流的硝化液均匀地扩散在厌氧区底部,经历多次上行流净化过程;进水管中的水经过各个第一过流孔均匀扩散到厌氧区的底部,从而实行上行流净化过程。
本发明通过增加水泥层实现保持系统恒温,改善现有人工湿地受季节影响严重、低温状态微生物活性较差的问题,减少季节变化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发明人:浦鹏; 丁亚男; 姜富; 魏聪颖; 王乃龙; 王琪; 杨立阳; 马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