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行业资料 >> 正文

椒江区生态文明建设(涉及污染整治部分内容)2011年度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11-7-1 16:57:11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2011年是我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启动之年,是“十二五”环境保护的开局之年,为切实改善环境质量,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椒江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和《椒江区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结合实际,特制定2011年度环境污染整治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污染减排为核心,以环境污染治理为抓手,以解决生态环保突出问题为重点,着力推进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污染整治,着力推进清洁水体、清洁空气行动,着力推进布局和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

(一)环境质量方面。

空气环境质量好于等于二级以上的天数占全年的比例达95%以上,主城区恶臭发生率控制在4%以内;城区环境噪声小于55分贝;废旧放射源安全收贮率达到100%,确保辐射环境安全,无辐射事故发生。

(二)污染减排工作。

2011年,全区化学需氧量、氨氨、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完成市里下达的指标任务。

(三)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整治工作。

完成外沙、岩头29家医化企业158个废水、废气深化整治项目,实施医化行业转型升级,落实外沙区块合成、发酵项目退出;集中推进铸造熔炼行业污染整治;完成电镀行业规范化整治;不断巩固和深化已“摘帽”区域整治成果。

(四)工业污染防治工作。

全面完成工业企业废水达标整治30家以上和工业企业废气整治22家以上,全区工业企业废水排放达标率稳定在90%以上;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水平,增强执法效果,确保重点源“飞行监测”达标率在85%以上;大力推广第三方委托运营模式,落实企业50家以上,确保企业污染防治设施投运率达95%以上;加强清洁生产审核,落实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3家;完成金属表面处理行业清洁生产审核,落实限期治理2家。

三、工作任务

(一)抓好污染物减排。

1、严格执行减排计划。全面总结全区“十一五”减排工作经验,科学分析全区“十二五”减排潜力,编制实施椒江区“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认真落实2011年减排工作计划,明确减排目标、重点工程和减排措施,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认真做好2010年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和环境统计工作,核实本地区主要污染物排放基数,建立污染源动态管理信息系统。

2、加强减排重点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工程建设,椒江污水处理二期工程通过验收,启用中水回用工程。加快推进污水泵站和管网建设,提高污水处理厂负荷。加快镇级污水处理厂(站)建设,椒北污水处理工程完成主体工程30%建设进度。加强热电行业和工业企业燃煤锅炉脱硫设施技术改造、低氮燃烧改造及启动烟气脱硝工程建设,提高综合脱硫脱硝效率。积极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完成4吨以上企业燃煤锅炉脱硫设施改造建设,启动2吨以上燃煤锅炉脱硫设施建设。

3、大力推进结构减排。严格执行总量替代方案,坚持以新带老、以新促老,从严控制主要污染物新增排放量,努力实现增产不增污。充分利用减排倒逼机制,加大医化、电镀、造纸、印染等重污染行业产品结构调整和污染整治力度,加快落后生产能力的淘汰步伐,对污染严重且治理无望的企业实行关停,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重点抓好医化、造纸行业结构调整和深度治理。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努力降低全社会用煤量和废水排放总量。

4、加大管理减排力度。加强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严格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情况考核,确保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达标率达90%以上。加强热电行业脱硫脱硝设施运行管理,完善“以热定电”工作机制,确保治污设施的运行效率和减排效果。严格执行减排考核办法,强化减排目标责任,坚决落实区域限批和“一票否决”制度。

(二)推进环境污染整治

1、深化医化行业综合整治,加快转型升级。按照医化行业整治最新标准和国家医化行业VOCS防控试点方案,开展医化行业提标整治。加快推进外沙区块合成、发酵项目退出,继续坚持以项目化的形式推进医化行业深化整治工作,完成外沙岩头化工区29家和三山椒北7家医化企业废气、废水年度整治任务。继续推进外沙岩头化区恶臭在线监测系统建设。

2、加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整治。加强涉重行业污染整治,坚决淘汰无证无照企业和含氰电镀、六价铬钝化等重污染项目,开展涉重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升级改造和提标整治,完成2家以上重金属企业整治任务。着力推进铸造熔炼行业的环境整治。

3、实施清洁水体行动。全面实施椒江水系、椒北河网、金清河网水污染防治规划和近岸海域污染防治规划。加快推进城镇生活污水、工业园区污水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设,推进流域工业企业达标整治和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并完成年度治理任务,推进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工程建设,改善流域的水环境质量。完成30家工业企业达标整治、24家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和26个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完成截污管网建设20公里、泵站3座,按计划完成交接断面自动站建设,完成河道疏浚52.31公里,动工建设泵站1座。完成海门河河长制试点年度工作任务。巩固工业企业达标整治成果,健全工业企业达标整治长效管理机制,推广第三方委托运营,开展污水治理设施电表单设试点,确保市区工业企业废水排放达标率稳定在90%以上。

4、实施清洁空气行动。加强工业废气治理,实施医化、电镀、熔炼、铸造等行业废气治理项目,钢铁(含冷轧、锻造、铸造)企业全面完成脱硫除尘设施建设,完成22个工业企业废气治理项目。积极探索医化、熔炼铸造等行业环境整治长效管理机制,启动涉气行业治污设施第三方运行管理试点工作。加强绿色交通建设,根据省、市部署完成油气整治工作,配合市局做好机动车尾气监测建设工作。全面实施统一的机动车环保分类标志管理,并对“黄标车”实行区域限行。完善城区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加强城乡大气污染防治,启动“烟控区”扩面工作,划定“烟控区”范围。开展秸秆野外焚烧整治。

5、实施清洁土壤行动。加快垃圾收集和处置体系建设,完善垃圾处置和污泥处理设施建设。完成椒北垃圾填埋场建设。加快完善污水处理污泥处置系统,完成方远建材污泥处置项目技术改造。

(三)加强环境执法监管

1、加强敏感区域和重点行业环境监管。继续加强外沙岩头化工区等医化重点区域的环境监管,强化医化企业内部管理,完善并创新监管方式,建立落实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增强监管实效。加强熔炼铸造、电镀、印染、造纸等重点行业以及剧毒物品等重点问题的监管,认真实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组织排查、及时消除各种环境污染隐患,确保区域环境安全。

2、加强环境污染和辐射管理。推行工业企业废水废气设施第三方委托运营模式,加强在线监测和监控设施管理,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加强排污许可证管理,着力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巩固放心放射源创建成果,进一步落实放心放射源长效管理机制,完善和规范辐射行政许可。开展绿色电磁辐射专项行动,加强通信、电力等电磁辐射管理。组织辐射环境专项执法检查,杜绝辐射事故的风险和隐患,保障辐射环境安全。加强辐射监管能力建设,创建一流辐射环境管理体系。

3、加强环境执法和信访调处。继续开展“飞行斩污”等专项行动。热情受理、积极调处各类环境投诉,对老百姓关注、反映的环境热点难点问题实行挂牌督办、跟踪督查,提高环境信访调处率和群众满意率。

4、加强环保政策研究。全面配合实施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等绿色政策,继续开展企业环保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合理运用等级评定结果,提高环保监管水平。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农村环保的支持力度,提高生态补偿的综合效益。加强环保专项资金补助政策研究,进一步增强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认真组织实施交接断面考核办法,继续实施河长制,落实河道整治责任。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环境污染整治工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是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的根本措施,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分工,细化目标任务,完善工作措施,坚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进一步形成环保部门统一监管、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生态环保工作格局,进一步建立完善工作协调和监督机制,并进行专门动员和部署。

(二)加强资金保障。一是要统筹安排资金,优先保障项目经费;二是要积极争取各类专项补助资金,积极争取环保专项资金和生态区建设资金等;三是要依法足额征收排污费,加快出台实施排污权交易政策,生态补偿机制,多方筹措资金,确保项目进度。

(三)加强宣传教育。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积极组织新闻媒体做好专项行动和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报道,增强全民的环境保护和法律意识,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对工作中出现的正面典型要重点宣传报导,对一些典型环境违法案件要通过新闻媒体曝光。加大环境信息公开力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四)加强执法监督。坚持依法保护生态、依法治理污染,完善环境监督管理措施。严格落实环境保护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部门联合执法和重点环保案件移送督办机制,通过挂牌督办、事后督察、责任追究等措施,加大环境执法监察力度。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等社会监督的作用,鼓励社会各界依法有序监督生态环保工作。

附件:

椒江区生态文明建设(涉及污染整治部分内容)2011年度重点工程表

序号

项目名称

2010 年工作要求

责任单位

1

工业污染防治工程

完成外沙、岩头 29 家医化企业 158 个废水、废气深化整治项目和落实外沙区块合成、发酵项目退出机制,开展医化行业提标整治。开展涉重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升级改造和提标整治,完成涉重企业 2 家整治任务。

区环保分局

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废水达标整治和市区工业企业废水达标整治任务 30 家。继续推广废水处理设施第三方委托运管。

区环保分局

2

清洁生产试点推广工程

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落实清洁生产措施,完成金属表面处理等行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推进医化行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2011 年完成 3 家强制性清洁生产和省控重点污染企业清洁生产审核。

区经贸局

区环保分局

3

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

前所污水处理工程完成主体工程 30% 建设进度,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脱氮除磷工艺改造。

区建设规划分局

4

城市污水管网建设工程

加强城市污水管网建设,完成建设 20 公里污水管线,提高污水处理厂处理量,中水回工程投入使用,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 80% 。

区建设规划分局

5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

继续加大农村卫生改厕力度,建造小型、地埋式、高效率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污水净化沼气池或人工湿地等切实有效的处理设施,积极推进农村粪便污水的资源化利用。完成 26 个行政村的生活污水治理工程。

区环保分局

区农业林业局

区建设规划分局

区卫生局

6

城乡环卫一体化工程

全面实行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合理布局垃圾收集点和生活垃圾中转站。完成全区镇级垃圾中转站建设。按计划完成椒北垃圾填埋场建设任务。

区建设规划分局

7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完成椒江 24 家畜禽养殖场(户)排泄物治理、搬迁、关停。

区农业林业局

8

河道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完成海门河河长制试点年度工作任务。全区完成河道疏浚 52.31 公里。

区水利局

9

流域水质监测工程

按计划完成椒江 - 临海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

区环保分局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