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8.04.02
公开(公告)日2018.12.11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创造提供了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的罐体的内部依次设置有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膜池、设备室,所述的缺氧池与好氧池之间、好氧池与沉淀池之间、沉淀池与膜池之间、膜池与设备室之间均设置有一隔板;所述的沉淀池的内部设置有沉淀腔,所述的沉淀腔的顶部设有排废口,所述的沉淀腔的内部设置有回收器;所述的回收器包括回收气缸、移动杆、底盘、围挡,所述的移动杆位于所述的沉淀腔的内部,所述的移动杆的一端与所述的回收气缸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的底盘相连,所述的围挡固定于所述的外围处。本实用新型创造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在膜池前增加沉淀池,大大降低了MBR膜堵塞的情况发生、提高MBR膜使用年限。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所述的罐体的内部依次设置有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膜池、设备室,所述的缺氧池与好氧池之间、好氧池与沉淀池之间、沉淀池与膜池之间、膜池与设备室之间均设置有一隔板;
所述的沉淀池的内部设置有沉淀腔,所述的沉淀腔的顶部设有排废口,所述的沉淀腔的内部设置有回收器;
所述的回收器包括回收气缸、移动杆、底盘、围挡,所述的移动杆位于所述的沉淀腔的内部,所述的移动杆的一端与所述的回收气缸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的底盘相连,所述的围挡固定于所述的外围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缺氧池与好氧池之间、好氧池与沉淀池之间、沉淀池与膜池之间均设置有一折流式进水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好氧池与沉淀池之间的折流式进水通道的出水口与所述的沉淀腔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设备室的内部设置有风机与控制器,所述的风机通过线路与所述的控制器相连,所述的控制器通过线路与所述的回收气缸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缺氧池的内部设置有提升泵与布水器,所述的提升泵位于所述的布水器的一侧,所述的提升泵上设有2个通孔,所述的提升泵与布水器均通过线路与所述的控制器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淀池的顶部设有检修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设备室的顶部设置有爬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罐体的材质采用集装箱式瓦楞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膜池的内部设置有MBR膜。
说明书
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膜-生物反应器(MBR)技术是将活性污泥法水处理技术与膜分离技术结合的工艺,被认为21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污水处理和回用技术,但MBR技术推广应用中存在着投资和运营成本较大,膜污染严重,清洗恢复性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迫使水处理工作研究发明新的水处理工艺替代之。在MBR工艺,膜的主要作用是过滤,即对污泥混合液进行泥水分离,研究发现,活性污泥形成絮体层对颗粒物有很好的截留作用,藉此,研究者发明了动态膜来实现混合液的泥水分离过程;而在各种细孔膜(如微滤、超滤、纳滤等)的应用过程中,污泥颗粒是导致膜污染的主要因素。对此,设想采用一种有效的动态膜对混合液进行泥水分离,然后将滤后液再通过细孔膜的深度过滤,可以大大降低细孔膜处理工艺的成本。
许多水处理工作者对动态膜做了大量的研究,如:中国专利CN100349805C动态膜微滤膜组件及水处理方法,将膜组件置于混合液中,在一定的表面错流下,使微生物在滤网表面粘附形成动态膜。反洗方式为气泡冲刷后进行水力反洗。该方法仅依靠表面吸附形成动态膜,速度很慢;气水联合清洗。由于动态膜基材孔径较大,水力反洗耗水水量会很大,且需较大压力,造成清洗能耗较高,实际对外产水量减少很多。
中国专利CN102616986A提出一种适用于生活污水处理动态膜自流出水固液分离方法。它是通过向活性污泥中投加具有良好透水性能的粉体颗粒,形成生物强化粉体混合液,改善活性污泥结构。动态膜的过滤通量稳定在20-60L/m2*h,反洗时进气压力为9.8-49Kpa。该动态膜分离技术需要添加粉体颗粒,动态膜培养阶段需要欲涂驯化,稳定周期较长,处理通量低,气体反洗时所需压力较高,动态膜组件的基网不易清洗彻底。
中国专利CN102452717A提出一种污水处理用无纺布絮体动态膜生物反应器。该反应器包括反应区、絮体成长区和无纺布膜组件,无纺布膜组件内设有无纺布膜,在无纺布膜表面及内部设有污水中胶体物质凝聚产生的絮体构成的动态膜。该专利技术需要投加絮凝剂等化学药剂,无纺布位于膜组件的内部,固定工序复杂且易被积泥压扁,无纺布孔径较小,污染后不易被清洗恢复原状。
由此可见,目前现有的动态膜专利技术存在的种种问题,使其不能工业化推广应用,对于泥水分离的动态膜技术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及其推广应用方面相关问题还需进一步的完善优化。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创造旨在提出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处理效率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的罐体的内部依次设置有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膜池、设备室,所述的缺氧池与好氧池之间、好氧池与沉淀池之间、沉淀池与膜池之间、膜池与设备室之间均设置有一隔板;
所述的沉淀池的内部设置有沉淀腔,所述的沉淀腔的顶部设有排废口,所述的沉淀腔的内部设置有回收器;
所述的回收器包括回收气缸、移动杆、底盘、围挡,所述的移动杆位于所述的沉淀腔的内部,所述的移动杆的一端与所述的回收气缸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的底盘相连,所述的围挡固定于所述的外围处。
进一步,所述的缺氧池与好氧池之间、好氧池与沉淀池之间、沉淀池与膜池之间均设置有一折流式进水通道。
进一步,所述的好氧池与沉淀池之间的折流式进水通道的出水口与所述的沉淀腔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设备室的内部设置有风机与控制器,所述的风机通过线路与所述的控制器相连,所述的控制器通过线路与所述的回收气缸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缺氧池的内部设置有提升泵与布水器,所述的提升泵位于所述的布水器的一侧,所述的提升泵上设有2个通孔,所述的提升泵与布水器均通过线路与所述的控制器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沉淀池的顶部设有检修口。
进一步,所述的设备室的顶部设置有爬梯。
进一步,所述的罐体的材质采用集装箱式瓦楞板。
进一步,所述的膜池的内部设置有MBR膜。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创造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具有以下优势:
(1)本发明创造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在膜池前增加沉淀池,相当于给膜池增加了一个保护区,使污泥在沉淀池沉降、上清液流入膜池,控制了膜池的污泥浓度以及阻挡了死泥进入膜池,大大降低了MBR膜堵塞的情况发生、提高MBR膜使用年限。
(2)本发明创造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设置有回收器,将沉淀的废物进行排出,提高了后续的沉降效果,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3)本发明创造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的罐体采用集装箱式瓦楞板焊接,强度高、容积大,占地面积小,设备间和电控柜设置在罐体内部,省去在室外建造设备间的费用、且无须一系列保温防水等措施,大大节省了建造成本,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
(4)本发明创造所述的提升泵在高点上打两个通孔,不影响进水的情况下阻止了在停泵的情况下水倒流的情况发生;提升泵把进水打到缺氧池底部,通过布水器,具有搅拌作用,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5)本发明创造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每个分区都是折流式进水,低进高出,大大提高了进水的均匀性,抗冲击效果好,保证了污水与附着在填料区的微生物充分接触,提高出水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