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高新低温处理高含氮污水控制系统

发布时间:2022-11-25 11:05:58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21.06.24

公开日期2021.12.10

IPC分类C02F9/14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低温处理高含氮污水的控制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预脱硝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膜池和清水池,缺氧池、好氧池均为独立的罐体,缺氧池和好氧池通过管路串联连通,缺氧池和好氧池底部均为污泥层,缺氧池底部的污泥层内为以芽孢杆菌为主的菌群,膜池的出水口设置有回流管,缺氧池和好氧池前端增设有换热池,缺氧池和好氧池的罐体上镶嵌有电伴热带组;换热池包括:与厌氧池出水口连接的集流管、与集流管连接的多组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的换热腔与回流管连接,所述换热腔内设置有多组与集流管连接的换热管;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在低温环境下,缺氧池和好氧池内的芽孢杆菌仍能有效工作。

5.jpg

权利要求

1.一种低温处理高含氮污水的控制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预脱硝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膜池和清水池,所述缺氧池、好氧池均为独立的罐体,所述缺氧池和好氧池通过管路串联连通,所述缺氧池和好氧池底部均为污泥层,缺氧池底部的污泥层内为以芽孢杆菌为主的菌群,其特征在于,所述膜池的出水口设置有回流管,所述缺氧池和好氧池前端增设有换热池,所述缺氧池和好氧池的罐体上镶嵌有电伴热带组;其中所述换热池包括:与厌氧池出水口连接的集流管、与集流管连接的多组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的换热腔与回流管连接,所述换热腔内设置有多组与集流管连接的换热管,所述集流管上设置有电磁控制阀;所述电伴热带组的多个电伴热带分别位于缺氧池罐体与好氧池罐体的生物反应层以及底部污泥层处,所述回流管的外侧镶嵌有所述电伴热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温处理高含氮污水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腔位于换热器的换热主箱体内,所述换热管沿水平方向均布设置在换热腔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温处理高含氮污水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控制电伴热带组和电磁控制阀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污水处理总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与电伴热带组和电磁控制阀电连接。

说明书

一种低温处理高含氮污水的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温处理高含氮污水的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危机及水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各类污水/废水的排放量大幅增加,严重威胁水体环境,已成为国内外环保领域关注的热点之一。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含氮化合物的排放量急剧增加,已成为环境的主要污染源,并引起各界的关注。经济有效地控制氨氮废水污染已经成为当今环境工作者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生物处理法是污水处理中最常用的方法,工艺多样、有机污染物的去除率高、运行成本低。但生物处理法中的微生物受温度影响较大,随着温度的降低,生物活性逐步减弱。而我国北方地区,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处于低温环境,这将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代谢,无疑将导致污水处理效率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低温处理高含氮污水的控制系统,用于确保在低环境下生物处理法仍能有效处理氮污水,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低温处理高含氮污水的控制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预脱硝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膜池和清水池,所述缺氧池、好氧池均为独立的罐体,所述缺氧池和好氧池通过管路串联连通,所述缺氧池和好氧池底部均为污泥层,缺氧池底部的污泥层内为以芽孢杆菌为主的菌群,所做的改进是,所述膜池的出水口设置有回流管,所述缺氧池和好氧池前端增设有换热池,所述缺氧池和好氧池的罐体上镶嵌有电伴热带组;其中所述换热池包括:与厌氧池出水口连接的集流管、与集流管连接的多组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的换热腔与回流管连接,所述换热腔内设置有多组与集流管连接的换热管,所述集流管上设置有电磁控制阀;所述电伴热带组的多个电伴热带分别位于缺氧池罐体与好氧池罐体的生物反应层以及底部污泥层处,所述回流管的外侧镶嵌有所述电伴热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结构,所述换热腔位于换热器的换热主箱体内,所述换热管沿水平方向均布设置在换热腔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结构,还包括有控制电伴热带组和电磁控制阀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污水处理总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与电伴热带组和电磁控制阀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缺氧池和好氧池的前端增加换热池,使得进入缺氧池和好氧池的污水温度尽可能符合芽孢杆菌的处理条件。另外,基于即使在冬天经过膜池处理后的污水也能达到10°以上的这一特性,本申请通过将膜池处理后的污水导入换热池内,对进入的污水进行换热。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缺氧池和好氧池上增加电伴热带组对缺氧池和好氧池内的温度进行调整,使得在极端低温环境下,缺氧池和好氧池内的芽孢杆菌仍能有效工作。

(发明人:费西洋; 崔大勇; 赵远航)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