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高新生活污水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发布时间:2023-1-31 10:43:30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公布日:2022.01.04

申请日:2021.11.15

分类号:C02F9/14(2006.01)I

摘要

本申请涉及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生活污水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及施工工艺,生活污水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包括沿污水处理方向依次连接的沉淀池、预处理池和人工湿地池;人工湿地池包括池体、回填于池体内的填料层,以及预埋在填料层内且与池体内壁相固定的缓冲室,缓冲室上设有与预处理池相连通的进水口以及用于布水的出水口。本申请具有改善水土流失,减小污水和污泥对人工湿地池入水口处土壤的冲击的效果。

1.jpg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生活污水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污水处理方向依次连接的沉淀池(1)、预处理池(2)和人工湿地池(3);人工湿地池(3)包括池体(31)、回填于池体(31)内的填料层,以及预埋在填料层内且与池体(31)内壁相固定的缓冲室(9),缓冲室(9)上设有与预处理池(2)相连通的进水口以及用于布水的出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活污水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31)内固接有将池体(31)内部分隔为上游湿地池(33)和下游湿地池(34)的隔板(32),隔板(32)与池底之间存在过流通道;缓冲室(9)设置在上游湿地池(33)的填料层内,下游湿地池(34)与隔板(32)相对的侧壁上开设有排水口(34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活污水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32)的底部与人工湿地池(3)的池底之间固接有带有网孔的挡板(38)。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活污水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层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种植层(4)、混合基质层(5)、第一过滤层(6)和第二过滤层(7),缓冲室(9)埋设于混合基质层(5)内,种植层(4)上种植有观赏性植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生活污水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游湿地池(33)内的第二过滤层(7)远离第一过滤层(6)的一侧设有第三过滤层(8),第三过滤层(8)与上游湿地池(33)的内壁之间形成储水室(37)。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一种生活污水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室(9)沿上游湿地池(33)的内轮廓面布置并围成闭环的布水区域(91),布水区域(91)内设有与缓冲室(9)的出水口相连通的布水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生活污水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装置包括多根布水管(92),以及连接在每根布水管(92)上的多根出水管(93),布水管(92)的两端均与缓冲室(9)连通,出水管(93)的自由端依次穿过混合基质层(5)、种植层(4)至地面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生活污水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93)远离布水管(92)的一端成型有喇叭扩口(94)。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活污水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游湿地池(34)开设有排水口(341)的侧壁处固接有清水池(35),清水池(35)上连通有排水管(36)。

10.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生活污水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初步处理,将生活污水排放至沉淀池(1)中进行沉淀,然后经管道输送至预处理池(2);S2:厌氧好氧处理,通过厌氧微生物和好氧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对有机污染物进行生化降解,然后经管道输送至人工湿地池(3);S3:人工湿地处理,污水首先进入缓冲室(9)内进行缓冲,而后经过布水管(92)由出水管(93)溢流而出,流出的污水依次经过上游湿地池(33)内的种植层(4)、混合基质层(5)、第一过滤层(6)和第二过滤层(7)并渗透至储水室(37)内,然后通过过流通道进入下游湿地池(34)内,随着污水不断的注入,下游湿地池(34)内的液面不断上升,直到依次漫过第二过滤层(7)、第一过滤层(6)、混合基质层(5)进入种植层(4)内,多余的水通过排水口(341)流出;S4:排放处理,流出的水暂存在清水池(35)内,经过加药净化后由排水管(36)统一排出。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水土流失,减小污水和污泥对人工湿地池入水口处的土壤的冲击,本申请提供一种生活污水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及施工工艺。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生活污水人工湿地处理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生活污水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包括沿污水处理方向依次连接的沉淀池、预处理池和人工湿地池;人工湿地池包括池体、回填于池体内的填料层,以及预埋在填料层内且与池体内壁相固定的缓冲室,缓冲室上设有与预处理池相连通的进水口以及用于布水的出水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中缓冲室的设置,使得污水在经过沉淀池、预处理池处理后,优先进入缓冲室内进行缓冲和降压,然后再通过出水口流出,避免了污水与土壤的直接接触,大大降低了污水对土壤造成的冲击,有效改善了水土流失的问题。

优选的,所述池体内固接有将池体内部分隔为上游湿地池和下游湿地池的隔板,隔板与池底之间存在过流通道;缓冲室设置在上游湿地池的填料层内,下游湿地池与隔板相对的侧壁上开设有排水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板的设置,使污水在上游湿地池内由上至下流动,在下游湿地池内由下至上流动,大大延长了污水的流通路径,进而使得微生物能够充分对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分解、净化。

优选的,所述隔板的底部与人工湿地池的池底之间固接有带有网孔的挡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要用于将上游湿地池和下游湿地池中的填料隔开。

优选的,所述填料层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种植层、混合基质层、第一过滤层和第二过滤层,缓冲室埋设于混合基质层内,种植层上种植有观赏性植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经过多级填料的处理,便于将污水转化为符合排放标准的排放水;而观赏类植物的种植,主要用于提高人工湿地池整体的美观度。

优选的,所述上游湿地池内的第二过滤层远离第一过滤层的一侧设有第三过滤层,第三过滤层与上游湿地池的内壁之间形成储水室。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储水室的设置,主要用于储存一定量的水,例如夏季时,储存的水可以通过蒸发作用为植物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提高植物的成活率。

优选的,所述缓冲室沿上游湿地池的内轮廓面布置并围成闭环的布水区域,布水区域内设有与缓冲室的出水口相连通的布水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布水装置的设置,使得污水能够更加均匀的分布在种植层的表面,一方面为植物提供生长所需的水分,另一方面通过均匀布水的方式加快水的渗透。

优选的,所述布水装置包括多根布水管,以及连接在每根布水管上的多根出水管,布水管的两端均与缓冲室连通,出水管的自由端依次穿过混合基质层、种植层至地面以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缓冲室内被污水充满后,污水沿布水管进入出水管内,最终由出水管的端部流出;布水管和出水管的设置,主要用于延长水路,以此来起到降压的作用,从而防止污水从出水管喷射而出,实现对土壤的保护。

优选的,所述出水管远离布水管的一端成型有喇叭扩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喇叭扩口的设置,使得水路的管径由小突变为大,一方面便于布水,另一方面能够进一步降压,对土壤进行保护。

优选的,所述下游湿地池开设有排水口的侧壁处固接有清水池,清水池上连通有排水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要用于对处理后的水进行统一的收集和排放,收集的过程中,通过外接的加药装置向清水池内进行加药,从而对清水进行净化。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生活污水人工湿地处理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生活污水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的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初步处理,将生活污水排放至沉淀池中进行沉淀,然后经管道输送至预处理池;S2:厌氧好氧处理,通过厌氧微生物和好氧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对有机污染物进行生化降解,然后经管道输送至人工湿地池;S3:人工湿地处理,污水首先进入缓冲室内进行缓冲,而后经过布水管由出水管溢流而出,流出的污水依次经过上游湿地池内的种植层、混合基质层、第一过滤层和第二过滤层并渗透至储水室内,然后通过过流通道进入下游湿地池内,随着污水不断的注入,下游湿地池内的液面不断上升,直到依次漫过第二过滤层、第一过滤层、混合基质层进入种植层内,多余的水通过排水口流出;S4:排放处理,流出的水暂存在清水池内,经过加药净化后由排水管统一排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污水先进入缓冲室内进行缓冲,而后再经过布水管由出水管溢流而出的方式,大大降低了污水对土壤造成的冲击,有效改善了水土流失的问题。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本申请中缓冲室的设置,使得污水在经过沉淀池、预处理池处理后,优先进入缓冲室内进行缓冲和降压,然后再通过出水口流出,避免了污水与土壤的直接接触,大大降低了污水对土壤造成的冲击,有效改善了水土流失的问题;

2.隔板的设置,使污水在上游湿地池内由上至下流动,在下游湿地池内由下至上流动,大大延长了污水的流通路径,进而使得微生物能够充分对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分解、净化。

(发明人:杨永森;杨渤京;张霞;王海东;李杨奇;景彩霞;王一冰)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