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日:2022.11.22
申请日:2022.08.26
分类号:C02F9/14(2006.01)I;C02F101/30(2006.01)N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生物-阴离子交换树脂体系的废水处理方法,其主要步骤为:废水经一级处理后,再经生化厌氧/缺氧后通入含有树脂的第一接触池,在第一接触池中与树脂快速接触,然后通入后续好氧生化处理工段中,再经二沉池沉淀后,通入含有树脂的第二接触池,在第二接触池中处理后达标排放。第一接触池中树脂与第二接触池中的树脂以一定比例循环,树脂在第一接触池中通过离子交换与/或吸附作用富集少量有机酸,并在第二接触池中被与树脂耦合的微生物利用,使其进一步去除难生化降解的有机污染物。本发明工艺简单,可在原有生化工艺基础上提升难降解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可用于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垃圾渗滤液等废水。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基于生物-阴离子交换树脂体系的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是其步骤如下:步骤一、废水经一级处理后进入生化厌氧/缺氧池进行处理;步骤二、上述经过生化厌氧/缺氧处理后的出水通入含有树脂的第一接触池,在第一接触池中与树脂进行接触,在第一接触池中水力的停留时间为2-35分钟,然后通入到达好氧池中,经好氧段处理;步骤三、上述经过好氧段处理后的废水,再经二沉池沉淀后,通入含有树脂的第二接触池,在第二接触池中经生物-树脂耦合体系处理后排放;上述第一接触池中的树脂为第二接触池中的树脂回流而来,第一接触池中的树脂同时也向第二接触池流动,第一接触池中的树脂总体维持占总树脂体积比用量的5%-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生物-阴离子交换树脂体系的废水深度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第二接触池中的生物-树脂耦合体系是指树脂颗粒表面具有微生物的阴离子交换树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生物-阴离子交换树脂体系的废水深度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第一接触池中的树脂来自于第二接触池中的树脂的回流,树脂回流比为5%-40%;该回流树脂通过离子交换与/或吸附作用富集水中1-20%的可生物降解有机碳,该比例为质量体积浓度比。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生物-阴离子交换树脂体系的废水深度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和步骤三中,第一接触池和第二接触池中的总树脂用量为20-100t/(104t污水/d),每运行20-200天后,取总树脂量的5%-30%的树脂与再生液混合进行化学再生,将再生后树脂使用清水清洗后通入第一接触池中循环使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生物-阴离子交换树脂体系的废水深度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液成分为:质量比为8%-25%的氯化钠,或质量比为0.5%-10%的氢氧化钠,或以上两种溶液的的混合水溶液。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生物-阴离子交换树脂体系的废水深度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提及的树脂为苯乙烯系阴离子交换树脂、丙烯酸系阴离子交换树脂、磁性离子交换树脂、磁性丙烯酸系强碱阴离子交换微球树脂、磁性苯乙烯系强碱阴离子交换微球树脂、磁性超高交联吸附树脂、选择性去除硝态氮的磁性微球树脂、高比表面积磁性微球树脂、磁性胺基修饰超高交联树脂、亲水性高比表面积磁性树脂、高比表面积磁性阴离子交换树脂、磁性高分子吸附材料、亲水性磁性苯乙烯系强碱阴离子交换微球树脂或高机械强度磁性强碱阴离子交换树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将生物与阴离子交换树脂进行有机结合,能够有效地对废水进行深度处理的基于生物-阴离子交换树脂体系的废水处理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生物-阴离子交换树脂体系的废水处理方法,其步骤如下:步骤一、废水经一级处理后进入生化厌氧/缺氧池进行处理;步骤二、上述经过生化厌氧/缺氧处理后的出水通入含有树脂的第一接触池,在第一接触池中与树脂进行接触,然后通入到达好氧池中,经好氧段处理;步骤三、上述经过好氧段处理后的废水,再经二沉池沉淀后,通入含有树脂的第二接触池,在第二接触池中经生物-树脂耦合体系处理后排放;上述第一接触池中的树脂为第二接触池中的树脂回流而来,第一接触池中的树脂同时也向第二接触池流动,第一接触池中的树脂总体维持占总树脂用量的5%-40%。
上述步骤一中,所述第一接触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2-35分钟。
上述步骤二中,所述第二接触池中的生物-树脂耦合体系是指颗粒表面具有微生物的阴离子交换树脂。
上述步骤一中,第一接触池中的树脂来自于第二接触池中的树脂的回流,树脂回流比为5%-40%;该回流树脂通过离子交换与/或吸附作用富集水中1-20%的可生物降解有机碳。
上述步骤二和步骤三中,第一接触池和第二接触池中的总树脂用量为20-100t/(104t污水/d),每运行20-200天后,取总树脂量的5%-30%的树脂与再生液混合进行化学再生,将再生后树脂使用清水清洗后通入第一接触池中循环使用。
所述再生液成分为:质量比为8%-25%的氯化钠,或质量比为0.5%-10%的氢氧化钠,或以上两种溶液的的混合水溶液。
上述所提及的树脂为苯乙烯系阴离子交换树脂、丙烯酸系阴离子交换树脂或磁性离子交换树脂,以及专利号为ZL
201010017687.1所公开的磁性丙烯酸系强碱阴离子交换微球树脂、ZL
200910264445.X所公开的磁性苯乙烯系强碱阴离子交换微球树脂、ZL
201110005053.9所公开的磁性超高交联吸附树脂、ZL
201110327637.8所公开的选择性去除硝态氮的磁性微球树脂、ZL
201110426866.5所公开的高比表面积磁性微球树脂、ZL
201310106265.5所公开的磁性胺基修饰超高交联树脂、ZL
201310374104.4所公开的亲水性高比表面积磁性树脂、ZL
201310264731.2所公开的高比表面积磁性阴离子交换树脂、ZL
201711364158.7所公开的磁性高分子吸附材料、ZL
201810029914.9所公开的亲水性磁性苯乙烯系强碱阴离子交换微球树脂、ZL
201711147966.8所公开的高机械强度磁性强碱阴离子交换树脂。
本发明中所述的一级处理为格栅或(和)隔油池或(和)气浮池或(和)初沉池等一级处理工艺,所述的好氧池/好氧段为常规生化处理工艺,所述常规生化处理工艺指推流式活性污泥法、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氧化沟、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池、曝气生物滤池、生物流化床等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有:(1)对生化尾水进行处理后,水质进一步提升,且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得到有效去除;(2)本发明将能够富集BOD的树脂在两个接触池中循环,将厌氧/缺氧段出水中少部分碳源富集并运输到第二接触池,供其中的生物-树脂耦合体系进行利用,解决了生化尾水碳源不足的问题;(3)本发明使用的树脂无需像常规吸附工艺一样进行频繁的吸附脱附,节省了脱附剂的使用,避免了大量脱附液的产生;(4)本发明所述第一接触池不仅实现了树脂对BOD的吸附,而且不影响后续好氧段的正常运行,在进水水质水量波动的情况下,还能够起到调节水质和降低好氧段有机负荷的作用;(5)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生物-树脂体系的废水深度处理的方法,工艺简单,可在现有生化工艺基础上进行改造,且出水水质安全稳定,能够实现废水的深度处理。
(发明人:双陈冬;韩立秦;曲常胜;丁亮;朱迟;严云宝;宗孙渊;蔡冰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