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载体生物强化污水处理工艺

发布时间:2021-6-4 8:15:34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20.06.09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IPC分类号C02F3/12; C02F101/30

摘要

本发明专利提供了一种载体生物强化污水处理工艺,水处理过程依次通过生物池和沉淀池,在沉淀之前通入载体,并且沉淀池通过出水管排出上清液;还包括载体回收系统,沉淀池内的污泥回流至生物池,另一部分排放的含有载体的剩余污泥输送至载体回收系统内,载体回收系统再将回收的载体通入生物池内,构成载体循环系统一,载体回收系统将不含载体的剩余活性污泥排出。本发明提供的载体生物强化污水处理工艺,能够强化污水处理,通过添加载体,例如磁粉、砂石等物质,使得污水中的生物污泥和载体组成载体菌胶团,通过载体的比重增加了沉降性。

9.JPG

权利要求书

1.在一种载体生物强化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污水依次通过生物池和沉淀池,在沉淀之前通入载体,并且所述沉淀池通过出水管排出上清液;

还包括载体回收系统,所述沉淀池内含有载体的剩余污泥输送至所述载体回收系统内,所述载体回收系统再将回收的载体通入生物池中,构成载体循环系统一,所述载体回收系统将不含载体的剩余活性污泥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体生物强化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通入到所述生物池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载体生物强化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和所述生物池中还设置有回流通道,该回流通道上设置有回流泵,通过所述回流泵将含有载体的部分污泥通入到生物池处理单元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载体生物强化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回收系统在将不含有载体的剩余活性污泥排出的同时,还将不含有载体的活性污泥通入到生物池处理单元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体生物强化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池的好氧处理单元和所述沉淀池之间设置有载体强化单元,将所述载体通入到所述载体强化单元中,所述沉淀池内的污泥回流到所述载体回收系统中,再将回收到的载体,通入所述载体强化单元内,所述沉淀池、所述载体回收系统和所述载体强化单元构成污泥循环系统二;

同时,载体回收系统将不含载体的部分污泥通入生物池中,其余不含载体的剩余污泥部分被排放掉。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载体生物强化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回收系统为磁分离器,或者旋流器,或者所述磁分离器与所述旋流器串联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载体生物强化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为磁粉、砂石、活性炭的任意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载体生物强化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池内的活性污泥浓度为8-12g/L。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载体生物强化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到所述生物池的载体投加量/MLSS比例在1:2~1:0.5。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体生物强化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处理性能SVI<60ml/g。

说明书

一种载体生物强化污水处理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载体生物强化污水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工业化水平的提高,污水排放量也出现不断上涨的趋势,例如,城镇居民生活污水,各种公共设施排水以及允许排入城镇污水收集系统的工业废水和初期雨水等。城镇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悬浮物、有机污染物及病菌、病毒等,所以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的生化、消毒处理。

目前污水治理的主要方法是化学法和生物法,化学法通过投加化学试剂降解污染物质,但是向水中增加了化学成分,容易造成二次污染,而且成本较高。生物法占地面积较大,周期较长,而且具有一定的生物极限性,降到一定的浓度就很难再突破瓶颈,许多新的强化处理技术应运而生。

此外,随着排放标准的日益严格,现行污水厂的工艺和设备已经难以满足新的环保需求。因此,需要充分挖掘城镇污水厂已有处理工艺和设施的应用潜力,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载体生物强化污水处理工艺,解决了如何强化污水处理的技术难题,通过添加载体,例如磁粉、砂子等物质,使得污水有机物成为胶体状,并下沉为沉淀物,避免了化学法和生物法去污的局限性。

一种载体生物强化污水处理工艺,污水依次通过生物池和沉淀池,在沉淀之前通入载体,并且所述沉淀池通过出水管排出上清液;

还包括载体回收系统,所述沉淀池内含有载体的剩余污泥输送至所述载体回收系统内,所述载体回收系统再将回收的载体通入生物池中,构成载体循环系统一,所述载体回收系统将不含载体的剩余活性污泥排出。

所述载体通入到所述生物池内。

所述沉淀池和所述生物池中还设置有回流通道,该回流通道上设置有回流泵,通过所述回流泵将含有载体的部分污泥通入到生物池处理单元中。

所述载体回收系统在将不含有载体的剩余活性污泥排出的同时,还将不含有载体的活性污泥通入到生物池处理单元中。

所述生物池的好氧处理单元和所述沉淀池之间设置有载体强化单元,将所述载体通入到所述载体强化单元中,所述沉淀池内的污泥回流到所述载体回收系统中,再将回收到的载体,通入所述载体强化单元内,所述沉淀池、所述载体回收系统和所述载体强化单元构成污泥循环系统二;

同时,载体回收系统将不含载体的部分污泥通入生物池中,其余不含载体的剩余污泥部分被排放掉。

所述载体回收系统为磁分离器,或者旋流器,或者所述磁分离器与所述旋流器串联连接。

所述载体为磁粉、砂石、活性炭的任意一种。

所述生物池内的活性污泥浓度为8-12g/L。

所述沉淀池到所述生物池的载体投加量/MLSS比例在1:2~1:0.5.

污水处理性能SVI<60ml/g。

本发明专利达成以下显著效果:

(1)通过向生物池内添加载体,实现了对污水有机物的沉淀处理,形成絮凝物或者沉淀体,便于后续的污水处理,设置有载体回收系统,使得载体不进入生化系统,避免载体在生化系统中沉积,而且无需强力搅拌,实现了载体的循环使用,节约了材料成本;

(2)将载体强化单元设置在生物池和沉淀池之间,获得污泥循环系统一和污泥循环系统二,不仅扩大了载体的使用范围,而且实现了载体的高效循环使用,在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后,可以节约工程投资,还便于现有的设施改造。

(3)另外,其通过载体压缩后的高浓度活性污泥回流,保证了生物池的污泥浓度达到8~12g/L,并仍能在沉淀池中进行高效沉降,从而整体提高了生物池的处理量和沉淀池的处理效率。

(发明人:霍槐槐;何荣生;尹丽莎;李哲;夏天晨;赵鑫;李福;于淑亭)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